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以浦口区为例

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型产业形式,但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为识别乡村旅游系统的主要驱动力及发展趋势,文章从揭示乡村旅游发展特征与根本动力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入手,基于推拉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及动力系统间的作用方式,构建乡村旅游动力系统模型,并以南京浦口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探讨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的类型及发展运行过程。结论得出,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主要由需求、吸引和支持三大动力推动,系统包括产业经济、资源环境、决策管理、媒介支持四大动力子系统,其中产业经济子系统是推动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系统,并以组织传导运行机制驱动。最后针对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方面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绪论 2
二、乡村旅游动力系统概述 2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 2
(二)乡村旅游动力系统描述及模型构建 3
1、产业经济子系统 3
2、资源环境子系统 3
3、决策管理子系统 4
4、媒介支持子系统 4
5、乡村旅游动力系统的模型构建 4
三、实证研究——以南京浦口区为例 5
(一)南京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5
1、浦口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与成效 5
2、浦口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5
3、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二)研究内容与数据分析 6
1、研究目的 6
2、研究方法 6
3、研究数据分析 6
(三)浦口区乡村旅游驱动评价 9
1、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论 9
2、基于AHP的分析评价 9
四、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 10
(一)区域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 10
1、推拉运行机制 10
2、组织传导运行机制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3、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 12
(二)浦口区乡村旅游驱动机制 12
1、提升资源环境子系统 13
2、优化决策管理子系统 13
3、完善媒介支持子系统 13
五、结论与展望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不足与展望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
——以南京浦口区为例
引言
一、绪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及其驱动机制、发展运行模式等逐渐成为旅游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与热点话题。作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乡村旅游的发展随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逐渐进入了创新升级的重要时期。乡村旅游是一个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目前乡村旅游驱动机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就是一个推动乡村旅游系统结构和功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各因素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构、功能和过程,[1]它能够揭示乡村旅游动力系统的构成特征、作用过程与运行方式。有效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有关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数量较少,理论依据较为缺乏。国外学者注重分析旅游驱动机制的供需驱动、推拉驱动和要素驱动等动力因素, 1990年Leiper就将旅游吸引作为一个驱动旅游发展的子系统进行研究,提出旅游驱动机制系统应包含需求、吸引物和相关信息三个子系统;[2]Park和Yoonz以韩国乡村旅游为例,从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力角度探讨了乡村旅游地的动力机制和区域差异。[3]其视角主要集中在对驱动因子的探讨或是旅游驱动机制本身。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关注视角更偏向于对乡村旅游驱动机制进行的定性分析。2000年初,郭焕成、熊凯和杨军等国内学者就分别从乡村景观意向、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驱动系统等角度,对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进行了论述,[46]近十年来,不同的学者对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的系统内容也进行了扩充。潘安顺、杨波认为需求系统、供给系统、支持系统、媒介系统是驱动乡村旅游发展中最核心的四个部分,[78]周丽和段兆雯在基于该框架分别增加了营销策划子系统和决策子系统,更加突出政府作用。[910]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不同的发展主体驱动也会形成相应不同的运行机制,并且有观点认为旅游驱动系统并非局限于某几个方面或者某几种动力因子,而是综合了资源、政策、市场供需、区位等多种动力因素。学者杨佳就提出都市型乡村旅游运行机制中,存在行政驱动型、企业主导型、股份改造型、多方合作型四种驱动模式;[11]赵梦元也依据咸阳市的实证分析,建立了社会经济、政策、资源、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驱动机制。[12]
尽管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但大多数研究更多涉及的是对乡村旅游动力系统因素的识别和对系统本身的分析,缺少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客观的定量分析。本文从区域乡村旅游的视角出发,即研究某一行政区域内的乡村旅游,以推拉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经济、社会、资源等影响因素,构建区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的系统模型,进而分析其中各动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内部各子系统的作用方式,并以南京市浦口区的实证研究来检验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旨在系统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发现浦口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阐明区域乡村旅游系统的运行过程,同时为其他地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与发展建议。
二、乡村旅游动力系统概述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
动力,从物理学角度上来说,主要指推动事物运动与发展的力量,[13]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推动事物朝着客观规律均衡、有序发展的调节、决策和操作能力。究其类型,包括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直接动力和间接动力、主导动力和辅助动力。[14]将动力的概念引入到旅游领域,出现了旅游动机方面的推拉理论,主要强调通过需求推力和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来表现旅游驱动的过程,在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需求因素和引力因素被认为是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内在的需求推力促使旅游动机产生,而吸引拉力使旅游者明确旅游行为,两者相互促进又彼此独立。
随着对旅游驱动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系统科学理论的方法论也逐渐成为探讨旅游驱动机制的一种普遍研究方法。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横向性的方法论特征。通过把旅游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进而分析其内部各个子系统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以及各种作用发生的性质,对于全面、动态、客观地把握旅游驱动机制的研究脉络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末,吴必虎教授在对旅游系统的研究过程中曾提出,系统科学理论的思想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15]222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