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摘要:源于欧美的沙发旅行是一种新颖时尚的互助旅游方式,即旅游者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免费住宿帮助。与传统旅游方式相比,“沙发客”旅游具有情感投入、体验充分、成本低廉等特点。本文以沙发客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访谈与访帖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沙发客的出游动机,并深入研究沙发客在食宿、游玩、交友等方面的体验质量,同时探讨沙发旅行对沙发客的影响与改变,总结“沙发客”旅游的体验质量,进一步分析限制沙发旅行的因素,为沙发旅游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壮大沙发客群体,传播正确的“沙发文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1
沙发旅行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2
(一)沙发旅行相关概念 2
1.沙发旅行、沙发客 2
2.沙发客旅游体验 2
(二)沙发旅行的特征 3
1.节省旅游经费 2
2.旅游灵活性强 2
3.互信互动更深 2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3
(一)调查方法 3
(二)问卷设计 3
(三)调研过程 3
(四)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4
三、结果与分析 4
(一)沙发客出游动机 4
1.节约旅游经费 4
2.结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5
3.深入感受当地人文风情 5
4.个人兴趣,实现自我 5
(二)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分析6
1.对沙主的印象6
2.食宿体验 7
3.游玩体验 8
4.交友体验 8
5.沙旅经历对沙发客的影响 9
6.限制沙发旅游发展的因素 10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11
(一)结论11
(二)沙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11
1.政府加强扶持,推动企业参与11
2.加强网站认证制度,提高沙友自身素质12
3.鼓励沙友交流活动,借助媒介传播沙发文化12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A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1
表1 被调查者的访谈情况 4
表2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汇总表 4
表3 沙发客出游动机 6
表4 对沙主的印象 6
表5 沙发客旅游食宿体验 7
表6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 9
表7 沙发旅行对沙发客的影响 10
表8 沙发旅行最大的困难 11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引言
沙发客也是属于互助游的范畴,而“互助游”最早出现在一名叫做仲一的旅游爱好者所撰写的《互助游全国大串门》一书当中,也是他提倡互助游,并被多家权威媒体传播开来。国内最早关注互助游的学者是罗越富、甘巧林等人(2007),他们在文章中主要从互助游特征、互助游类型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中国互助游的发展现状。[1]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针对对“沙发客”或“沙发”的研究都比较少。杨芳(2012)在解析“沙发互助游”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沙发客”的发展情况,认为现在沙发客网络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市场环境,应多加强管理。[2]饶华清(2013)对沙发客旅游文化现象进行解析,探讨目前沙发客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思考,认为沙发客旅游不仅有助于发扬本土传统文化,也能促使外来文化以平和方式融入。[3]刘亚萍(2013)基于309位CS“跨国沙友”的个人信息,采用文字模型和数量模型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下“跨国沙友”社区信任关系形成机理进行分析。[4]段圣奎等(2013)对国内沙发客网站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词频分析软件,获得高频词汇,再分析沙发客的感知、动机、旅游地点等。[5]薛媛(2012)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分析当下“沙发客网”网络平台发展变化、沙发客群体特征等基础上,主要对沙发客出游动机、旅游体验过程对沙发客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沙发客旅游体验的动态模型。[6]国内对该旅游现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沙发客的研究,以及一些引擎网站上沙发客个人的感想散见。
本文在梳理沙发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沙发客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访谈、访帖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目前国内沙发客群体的特征、沙发客的出游动机、旅行过程中的体验质量以及沙发旅行经历对他们的影响等,并进一步探讨限制沙发旅游发展的因素,最后为健康发展沙发旅行,有效提高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提出相应的建议。
沙发客相关概念及特征
沙发客相关概念
1.沙发旅行、沙发客
“沙发旅行”也被称为“沙发客冲浪”(Couchsurfing,CS),最早源于2003年美国年轻人芬顿在偶然机会下创建的非营利性国际沙发客自助网站(www.couchsurfing.com)。“沙发旅行”即指旅游者在计划去某地游玩之前,通过互联网的人脉关系,取得当地人的联系,寻求免费住宿帮助,并在主人的引领下对当地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层次的体验,且旅游者也会愿意为别人提供类似的帮助。这种旅行方式也简称为“沙旅”,而实施这种旅行方式的人被称为“沙发客”(Surfer),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向导等帮助的接待者被称为“沙发主人”,简称为“沙主”(Host),现在很多中国旅游者将“沙发客”与“沙主”统称为“沙友”,他们认为这样更能表达两种身份的关系,也更为符合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5]发展至今,沙发客已不仅仅是睡别人家的沙发,“沙发”已经逐步延伸为卧室、导游、志同道合的朋友之意。而沙发客旅游之所以被认为是独特的旅游体验方式,就在于迎接旅游者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人又本是充满未知性与趣味性的生物。
2.沙发客旅游体验
谢彦君1999在其《基础旅游学》首次谈到旅游体验,认为旅游者的体验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当中,并认为旅游者的体验也会随之改变,而在旅途结束后便构建了一个完成的旅游体验,这将对旅游者的下一次出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7]同样,这样的体验也适用于沙发客。“沙发客旅游体验”即旅游前、旅游过程中、归程之后的一系列感知总和,其旅游体验很大程度上受到旅行者自身的旅游综合素质的影响,也包括他对沙发文化的理解与看法以及沙主的接待情况。简而言之,沙发旅游体验会有两种体验效果,即“愉快”与“不愉快”,“不愉快”的沙旅容易导致旅行者对沙旅有抵触,使得旅行者放弃沙发旅行这种方式,而“愉快”的沙旅对旅行者后期的沙旅决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独特旅行方式的探索欲望。
沙发旅行的特征
沙发旅行与其它旅行方式相比具有差异性,通过对沙发旅行特征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现将沙发旅行所表现的主要特征归纳如下: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1
沙发旅行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2
(一)沙发旅行相关概念 2
1.沙发旅行、沙发客 2
2.沙发客旅游体验 2
(二)沙发旅行的特征 3
1.节省旅游经费 2
2.旅游灵活性强 2
3.互信互动更深 2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3
(一)调查方法 3
(二)问卷设计 3
(三)调研过程 3
(四)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4
三、结果与分析 4
(一)沙发客出游动机 4
1.节约旅游经费 4
2.结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 5
3.深入感受当地人文风情 5
4.个人兴趣,实现自我 5
(二)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分析6
1.对沙主的印象6
2.食宿体验 7
3.游玩体验 8
4.交友体验 8
5.沙旅经历对沙发客的影响 9
6.限制沙发旅游发展的因素 10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11
(一)结论11
(二)沙发旅游健康发展的建议 11
1.政府加强扶持,推动企业参与11
2.加强网站认证制度,提高沙友自身素质12
3.鼓励沙友交流活动,借助媒介传播沙发文化12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A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1
表1 被调查者的访谈情况 4
表2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汇总表 4
表3 沙发客出游动机 6
表4 对沙主的印象 6
表5 沙发客旅游食宿体验 7
表6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 9
表7 沙发旅行对沙发客的影响 10
表8 沙发旅行最大的困难 11
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引言
沙发客也是属于互助游的范畴,而“互助游”最早出现在一名叫做仲一的旅游爱好者所撰写的《互助游全国大串门》一书当中,也是他提倡互助游,并被多家权威媒体传播开来。国内最早关注互助游的学者是罗越富、甘巧林等人(2007),他们在文章中主要从互助游特征、互助游类型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中国互助游的发展现状。[1]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针对对“沙发客”或“沙发”的研究都比较少。杨芳(2012)在解析“沙发互助游”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沙发客”的发展情况,认为现在沙发客网络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市场环境,应多加强管理。[2]饶华清(2013)对沙发客旅游文化现象进行解析,探讨目前沙发客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思考,认为沙发客旅游不仅有助于发扬本土传统文化,也能促使外来文化以平和方式融入。[3]刘亚萍(2013)基于309位CS“跨国沙友”的个人信息,采用文字模型和数量模型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下“跨国沙友”社区信任关系形成机理进行分析。[4]段圣奎等(2013)对国内沙发客网站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词频分析软件,获得高频词汇,再分析沙发客的感知、动机、旅游地点等。[5]薛媛(2012)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分析当下“沙发客网”网络平台发展变化、沙发客群体特征等基础上,主要对沙发客出游动机、旅游体验过程对沙发客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沙发客旅游体验的动态模型。[6]国内对该旅游现象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国内沙发客的研究,以及一些引擎网站上沙发客个人的感想散见。
本文在梳理沙发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沙发客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访谈、访帖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目前国内沙发客群体的特征、沙发客的出游动机、旅行过程中的体验质量以及沙发旅行经历对他们的影响等,并进一步探讨限制沙发旅游发展的因素,最后为健康发展沙发旅行,有效提高沙发客旅游体验质量提出相应的建议。
沙发客相关概念及特征
沙发客相关概念
1.沙发旅行、沙发客
“沙发旅行”也被称为“沙发客冲浪”(Couchsurfing,CS),最早源于2003年美国年轻人芬顿在偶然机会下创建的非营利性国际沙发客自助网站(www.couchsurfing.com)。“沙发旅行”即指旅游者在计划去某地游玩之前,通过互联网的人脉关系,取得当地人的联系,寻求免费住宿帮助,并在主人的引领下对当地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深层次的体验,且旅游者也会愿意为别人提供类似的帮助。这种旅行方式也简称为“沙旅”,而实施这种旅行方式的人被称为“沙发客”(Surfer),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向导等帮助的接待者被称为“沙发主人”,简称为“沙主”(Host),现在很多中国旅游者将“沙发客”与“沙主”统称为“沙友”,他们认为这样更能表达两种身份的关系,也更为符合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5]发展至今,沙发客已不仅仅是睡别人家的沙发,“沙发”已经逐步延伸为卧室、导游、志同道合的朋友之意。而沙发客旅游之所以被认为是独特的旅游体验方式,就在于迎接旅游者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人又本是充满未知性与趣味性的生物。
2.沙发客旅游体验
谢彦君1999在其《基础旅游学》首次谈到旅游体验,认为旅游者的体验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当中,并认为旅游者的体验也会随之改变,而在旅途结束后便构建了一个完成的旅游体验,这将对旅游者的下一次出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7]同样,这样的体验也适用于沙发客。“沙发客旅游体验”即旅游前、旅游过程中、归程之后的一系列感知总和,其旅游体验很大程度上受到旅行者自身的旅游综合素质的影响,也包括他对沙发文化的理解与看法以及沙主的接待情况。简而言之,沙发旅游体验会有两种体验效果,即“愉快”与“不愉快”,“不愉快”的沙旅容易导致旅行者对沙旅有抵触,使得旅行者放弃沙发旅行这种方式,而“愉快”的沙旅对旅行者后期的沙旅决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独特旅行方式的探索欲望。
沙发旅行的特征
沙发旅行与其它旅行方式相比具有差异性,通过对沙发旅行特征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现将沙发旅行所表现的主要特征归纳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