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旅游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假日旅游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200415195508]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以来,政府适时地做出了延长节假日休假时间的决定。假日旅游蒸蒸日上,大大地刺激了国民的旅游需求,促进了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假日旅游的“井喷式”发展,旅游供需矛盾凸现,景区人满为患,旅游体验降低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假日旅游制度困境的思考。
本文首先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分析苏州地区假日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究假日旅游高峰所引发的的社会问题,诸如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拥挤、景区接待压力大、消费者权益遭到损害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强休闲产品开发、改善运输条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提高旅游者自身的素质、健全信息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提出促进苏州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苏州市假日旅游问题对策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目的 1
1.1.3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3
1.3.1研究思路 3
1.3.2技术方法 4
2.苏州假日旅游基本状况分析 6
2.1假日旅游概念界定 6
2.2苏州假日旅游的需求、供给分析 6
2.2.1苏州假日旅游的需求分析 6
2.2.2苏州假日旅游的供给分析 8
2.3 苏州假日旅游的特点 10
2.3.1自驾游、自助型旅游最多 10
2.3.2国庆“十一”黄金周旅游是苏州假日旅游的主要阵地 11
2.3.3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亮点,景区内餐饮购物满意度比较高 11
2.4假日旅游的作用 12
2.4.1 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12
2.4.2 丰富公民的节假日生活 12
2.4.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
2.4.4 推动旅游城市、景点的建设与规划 12
3.苏州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 14
3.1 交通拥堵 14
3.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4
3.3 服务设施接待压力大 14
3.4 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15
3.5 旅游者体验水平不高 15
4.苏州假日旅游对策研究 17
4.1 加强度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17
4.2 健全苏州旅游市场信息的网络 17
4.3 倡导全国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17
4.4 建立健全苏州旅游的法制建设 18
4.5 完善苏州当地旅游业的硬件设施 18
4.6 引导旅游者提高自身的旅游素养 18
5.缺陷和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业越来越重要并且不可替代。我国目前已有25个省、区、直辖市把旅游业当做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及龙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5.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万亿美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旅游有着巨大的飞跃,旅游业大规模扩张,发展潜力巨大,而目前假日旅游呈现一片火爆的场景。总之,有喜有忧。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国民的思想意识和素质水平也一步步与世界接轨,从而对精神有了更高的追求。旅游作为一种可以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增长阅历的方式,很好的满足了生活在喧嚣都市和有高度压力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旅游业一直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发展而备受全国高度关注。在国家推行黄金周假日制度外部大环境和中国老百姓消费思想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结合起来下,国内假日旅游之风盛行,呈现出旺盛发展的趋势。
1.1.2 研究目的
(1)准确归纳总结苏州节假日旅游现状,研究出目前主要的负面问题,针对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苏州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
(2)假日旅游问题几乎是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研究其对策有助于全国范围内更好的开展假日旅游工作。
1.1.3 研究意义
(1)有利于苏州地区更好的开展假日旅游工作。目前苏州旅游主要以古典园林、江南小镇、太湖吸引游客,每到假期就会对苏州当地造成极大的负面问题,旅游发展处于瓶颈期间。因此,本文对苏州地区主要的假日旅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苏州可持续开展旅游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2)有利于苏州地区游客体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把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旅游业规划中,研究他们之间的关联促进机制,探讨苏州假日旅游体验构成要素,从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对苏州假日旅游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3)为该地区提供更好的科学决策依据。从我国目前的地区规划上来看,基本上仍以专家经验型方式为主,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理论。并且地区之间自身特点具有差异性,这些理论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区域规划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区效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游客的意见。因此,对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为区域规划也提供了决策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逐步跨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主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不管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为我国创下了可观的收入;虽然我国旅游业目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旅游强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旅游产品目前很单一,产品转型并未成功,主要以粗放型产品为主,旅行社发展势头较弱,队伍小;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我国旅游资源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大有雷同之处,旅游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2)国内假日旅游研究
关于假日旅游的概念,国内也有许多定义。比如,韩军在《假日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中认为:“假日旅游是假日里人们用于休闲而进行的各种消费, 包括外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等相关的旅游活动[1]。”王桂英在《假日旅游的思考》中认为:“假日旅游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假日旅游指的是人们在各种年节、纪念日、公休日以及寒暑假的旅游活动; 而狭义的假日旅游则有特定的含义, 指的是我国公民在春节、 “五一”和“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2]。”
关于对假日旅游带来的负面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内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比如,贺娟在《“黄金周”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研究》中,就详细阐述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围绕对旅游业、旅游者、旅游地这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接着从政府干预和社会矫正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解决问题。王志康在《海南假日旅游后顾及前瞻》中不仅仅提出问题及对策,还对海南假日旅游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的假日需要从长计议精心谋划,要使之发生质的变化,必须在调整、扩张、升级这三个方面作出努力[3]。”
国内假日旅游主要从两方面研究,第一,从比较大的范围综合研究,像交通、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等角度,比如,在《浅析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中,阐述出假日旅游与假日经济之间的关系,由此衍生出假日旅游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在《我国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研究》中又从交通的角度指出了问题及解决路径。第二,从较小的角度去研究,如游客方面,《见习假日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就客观分析了游客的收入、闲暇时间等因素,来了解假日旅游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路径。
(3)国内旅游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旅游业这样发展的速度下去,即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但还是要不断的持续发展下去;中国旅游业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目前只是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往后同时要注重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结构将得到不断地完善,我国将针对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中国旅游业将走智慧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旅游产品需要开拓创新,对于旅游业界人才需要启动智能模式培养方按,这样才能将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以来,政府适时地做出了延长节假日休假时间的决定。假日旅游蒸蒸日上,大大地刺激了国民的旅游需求,促进了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假日旅游的“井喷式”发展,旅游供需矛盾凸现,景区人满为患,旅游体验降低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假日旅游制度困境的思考。
本文首先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分析苏州地区假日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究假日旅游高峰所引发的的社会问题,诸如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拥挤、景区接待压力大、消费者权益遭到损害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强休闲产品开发、改善运输条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提高旅游者自身的素质、健全信息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提出促进苏州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苏州市假日旅游问题对策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目的 1
1.1.3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3
1.3.1研究思路 3
1.3.2技术方法 4
2.苏州假日旅游基本状况分析 6
2.1假日旅游概念界定 6
2.2苏州假日旅游的需求、供给分析 6
2.2.1苏州假日旅游的需求分析 6
2.2.2苏州假日旅游的供给分析 8
2.3 苏州假日旅游的特点 10
2.3.1自驾游、自助型旅游最多 10
2.3.2国庆“十一”黄金周旅游是苏州假日旅游的主要阵地 11
2.3.3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亮点,景区内餐饮购物满意度比较高 11
2.4假日旅游的作用 12
2.4.1 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12
2.4.2 丰富公民的节假日生活 12
2.4.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
2.4.4 推动旅游城市、景点的建设与规划 12
3.苏州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 14
3.1 交通拥堵 14
3.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4
3.3 服务设施接待压力大 14
3.4 旅游消费者权益受损 15
3.5 旅游者体验水平不高 15
4.苏州假日旅游对策研究 17
4.1 加强度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17
4.2 健全苏州旅游市场信息的网络 17
4.3 倡导全国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17
4.4 建立健全苏州旅游的法制建设 18
4.5 完善苏州当地旅游业的硬件设施 18
4.6 引导旅游者提高自身的旅游素养 18
5.缺陷和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今,全球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业越来越重要并且不可替代。我国目前已有25个省、区、直辖市把旅游业当做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及龙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达5.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万亿美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旅游有着巨大的飞跃,旅游业大规模扩张,发展潜力巨大,而目前假日旅游呈现一片火爆的场景。总之,有喜有忧。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国民的思想意识和素质水平也一步步与世界接轨,从而对精神有了更高的追求。旅游作为一种可以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增长阅历的方式,很好的满足了生活在喧嚣都市和有高度压力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旅游业一直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发展而备受全国高度关注。在国家推行黄金周假日制度外部大环境和中国老百姓消费思想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结合起来下,国内假日旅游之风盛行,呈现出旺盛发展的趋势。
1.1.2 研究目的
(1)准确归纳总结苏州节假日旅游现状,研究出目前主要的负面问题,针对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苏州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
(2)假日旅游问题几乎是各大城市的普遍现象,研究其对策有助于全国范围内更好的开展假日旅游工作。
1.1.3 研究意义
(1)有利于苏州地区更好的开展假日旅游工作。目前苏州旅游主要以古典园林、江南小镇、太湖吸引游客,每到假期就会对苏州当地造成极大的负面问题,旅游发展处于瓶颈期间。因此,本文对苏州地区主要的假日旅游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对苏州可持续开展旅游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2)有利于苏州地区游客体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把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旅游业规划中,研究他们之间的关联促进机制,探讨苏州假日旅游体验构成要素,从提高游客旅游体验角度出发对苏州假日旅游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3)为该地区提供更好的科学决策依据。从我国目前的地区规划上来看,基本上仍以专家经验型方式为主,缺少科学、系统的管理理论。并且地区之间自身特点具有差异性,这些理论并非适用于所有地区。区域规划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区效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游客的意见。因此,对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为区域规划也提供了决策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旅游研究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逐步跨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主要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不管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都为我国创下了可观的收入;虽然我国旅游业目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旅游强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旅游产品目前很单一,产品转型并未成功,主要以粗放型产品为主,旅行社发展势头较弱,队伍小;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集中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我国旅游资源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大有雷同之处,旅游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2)国内假日旅游研究
关于假日旅游的概念,国内也有许多定义。比如,韩军在《假日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中认为:“假日旅游是假日里人们用于休闲而进行的各种消费, 包括外出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等相关的旅游活动[1]。”王桂英在《假日旅游的思考》中认为:“假日旅游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假日旅游指的是人们在各种年节、纪念日、公休日以及寒暑假的旅游活动; 而狭义的假日旅游则有特定的含义, 指的是我国公民在春节、 “五一”和“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2]。”
关于对假日旅游带来的负面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内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比如,贺娟在《“黄金周”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研究》中,就详细阐述了黄金周假日旅游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围绕对旅游业、旅游者、旅游地这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接着从政府干预和社会矫正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解决问题。王志康在《海南假日旅游后顾及前瞻》中不仅仅提出问题及对策,还对海南假日旅游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的假日需要从长计议精心谋划,要使之发生质的变化,必须在调整、扩张、升级这三个方面作出努力[3]。”
国内假日旅游主要从两方面研究,第一,从比较大的范围综合研究,像交通、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等角度,比如,在《浅析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这篇文章中,阐述出假日旅游与假日经济之间的关系,由此衍生出假日旅游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在《我国假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研究》中又从交通的角度指出了问题及解决路径。第二,从较小的角度去研究,如游客方面,《见习假日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就客观分析了游客的收入、闲暇时间等因素,来了解假日旅游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路径。
(3)国内旅游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旅游业这样发展的速度下去,即将成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但还是要不断的持续发展下去;中国旅游业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目前只是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往后同时要注重生态效益和保护环境,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结构将得到不断地完善,我国将针对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中国旅游业将走智慧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旅游产品需要开拓创新,对于旅游业界人才需要启动智能模式培养方按,这样才能将旅游业持续发展下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