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新浪微博的传播效应浅析以4.20”雅安大地震为例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从2008年开始,中国就此进入了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H7N9流感病毒等。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对于政府和媒体的能力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微博自2009年诞生以来,就凭借着其在时效性、便捷性、互动性方面的优势,在突发事件的传播及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传统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作用。微博的产生,改变了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但同时也因为其门槛较低,发展时间较短,仍然处于成长中,使得其在突发事件中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本文以“4.20”雅安大地震为例,首先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新浪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效应,并从社会、技术、个人角度深入剖析这些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政府层面、微博运营商层面、主流媒体层面、用户层面出发,分别提出应对正负效应的相关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突发事件中新浪微博的传播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对策,希望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微博这一新兴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积极效应。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1.3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2
1.4 研究方法 4
2. 效应分析 5
2.1正面效应 5
2.1.1直击事件现场 5
2.1.2激发全民参与 5
2.1.3监督事件走向 5
2.2负面效应 6
2.2.1网络谣言 6
2.2.2虚假信息 6
2.2.3信息芜杂 6
3. 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 7
3.1社会原因 7
3.1.1社会矛盾局部激化 7
3.1.2媒体责任有所缺失 7
3.1.3法律制度有待健全 7
3.2技术原因 8
3.2.1互联网的兴起 8
3.2.2移动终端的普及 8
3.2.3 4G时代的来临 8
3.3个人原因 9
3.3.1自我表达意识强烈 9
3.3.2期望获得更多关注 9
3.3.3人际关系的疏离 9
4. 关于优化传播效应的相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策分析 10
4.1政府加强信息公开 10
4.1.1进行危机预警 10
4.1.2即时发布权威信息 10
4.1.3搭建与公众交流的平台 10
4.2主流媒体强化责任感 11
4.2.1及时报道突发事件 11
4.2.2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 11
4.2.3设专职微博记者 11
4.3微博运营商加大监管 12
4.3.1倡导实名制 12
4.3.2引导舆论走向 12
4.3.3强化自律意识 12
4.4网民积极参与 13
4.4.1不传谣 13
4.4.2讲诚信 13
4.4.3守道德 13
结论与讨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饭否”、“叽歪”等中文微博客于2009年相继关闭之后,很多人以为微博客在中国是没有发展前景的。然而,2009年底,新浪微博这一微博门户网站的建立,让人们再一次燃起对微博客的希望。短短的四年,微博凭借着其在即时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深受广大用户追捧,明星、政界人士、普通人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纷纷加入了微博的行列。这些年来,微博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更是让人欣喜若狂。在2013年的雅安大地震中,微博客就用它的表现让所有人为之震惊,地震发生后的一分钟内,一位中国网友使用手机微博发布了关于地震的第一条消息。除了在2013年雅安地震,在2013年N7N9流感病毒事件中,微博也成为了新的救援阵地和信息传播、共享平台。社科院于2010年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写到:“微博客,有效的打破了信息壁垒,迅速的发布大量的最新消息,甚至赶在传统媒体报道和政府新闻发布之前,成为威力最大的舆论载体。”但是,与此同时,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这些优势也让人喜半参忧,由于其在时效性、便捷性、互动性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微博容易成为谣言的传播地且信息繁琐缺乏深度,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微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值得政府、运营商和各类媒体思考。
1.2选题意义
微博自身是一种门槛较低的自媒体,人人都能使用,为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平台,开创了新媒体兴起的新局面。再加上它在传播速度上的优势,使得微博在时效性、便捷性方面都有着传统媒体所没办法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对新浪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所产生的传播效应做进一步的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产生这些影响的舆论进行适当引导,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微博已然成为了突发事件中讯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信息发布和共享的重要工具,因此对突发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效应进行研究是顺应媒介变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微博传播效应的充分应用能够使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应对突发事件,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其次,微博是在现代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媒介。但是微博本身作为一种不断成长中的媒体,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对政府、媒体、微博运营商和用户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对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效应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媒体、运营商和用户四个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能最大化新浪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1.3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
1.3.1.文献综述
微博在国外被使用最广的,最出名的就是Twitter,因此国外研究微博的书籍基本都以Twitter为例,在这之中有一本在中国非常畅销,是由美国记者谢尔以色列著的《微博力——140字推爆世界》。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在全球化的企业中员工们使用Twitter的事例,人们利用Twitter让政府作出更为积极的反应;发现并传布讯息;或者只是和自身喜爱的人一起度过闲暇时光。
由于针对国外文献进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主要从中文图书中进行文献搜索。由于微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以这两年与微博相关的专著、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内专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他于2011年出版的《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对微博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成为了到目前为止,在微博研究领域最有说服力的著作。除此之外,在这方面也有影响力的一本专著是由胡东锋所著的《微博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主要结合构架策划、项目实践、学习方法分析和行业知识介绍为一体,讲授了从最原始的聊天室到如今流行的Twitter技术上的转变;由唐骏、李开复、余秋雨、余华联袂推荐的《微博将带来什么》,由郭亮所著,这本书对于微博的研究主要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知名企业家李开复的,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博改变一切》也是有关微博的一本热销著述,作者在书中分享本人成功的微博经验,意在通过分享来教会更多的人使用微博;此外知名财经学方面的专家金错刀在他的《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中认为新浪微博虽然只能发布140字以内的文字,但是却凭此带来了新一轮的沟通浪潮。除了上述专著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对微博进行研究的硕士论文,这些硕士论文对微博的研究,基本都是从舆论的引导或者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的角度。本文选取的角度比较新颖,因此与本文研究角度相同的论文甚少,与笔者研究方面比较相似的硕士论文主要有3篇:鲁晓薇《微博对突发事件传播的影响研究》、卢祎《从甬温线事故看突发事件的微博传播》、陈丹妮《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庞大,但是研究成果具有借鉴价值的主要有:潘頔《微博在灾难事件中的传播作用——以雅安地震为例》陈丝丝《突发事件中微博传播的双面性——以雅安地震为例》。本文对几十篇研究文章、著作进行分析,主要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