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模式研究以将军山景区为例(附件)【字数:12786】
摘 要随着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旅游业对旅游信息传播的需求非常迫切,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上。而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多样,为了找到适合旅游业形象传播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本文先是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态进行阐述,接着介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在这些基础上,再分别对新媒体的病毒式互动传播模式、聚合式互动传播模式与5W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展开详细论述。同时以将军山景区为例展开问卷调查,认为适合将军山旅游地形象传播的有效的新媒体途径是病毒式与聚合式整合下的互动传播模式。希望本次研究结果对将军山景区以及整个旅游业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都具有实际运用与借鉴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2
1.4.1文献分析法 2
1.4.2问卷调查法 2
1.5技术路线图 2
1.6文献评述 3
1.6.1国内文献 3
1.6.2国外文献 4
第二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5
2.1新媒体概念 5
2.2新媒体特征 5
2.2.1交互性 5
2.2.2即时性 5
2.2.3更新快 5
2.2.4其他 6
2.3新媒体形式 6
2.3.1数字新媒体 6
2.3.2网络新媒体 6
2.3.3移动新媒体 6
2.4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 7
第三章 新媒体传播模式 8
3.1“病毒式互动传播”模式 8
3.1.1“病毒式互动传播”的概念 8
3.1.2病毒式互动传播的特性 8
3.2聚合式互动传播模式 9
3.2.1聚合式互动传播的概念 9
3.2.2聚合式互动传播的传播特性 10
3.3 5W模式 11
3.3.1 5W模式的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第四章 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模式 12
4.1将军山旅游目的地概述 12
4.2将军山新媒体传播的调查分析 12
4.3病毒式互动传播模式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 14
4.4聚合式互动传播模式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 15
第五章 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策略 16
5.1病毒式与聚合式相结合的互动传播模式 16
5.2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整合互动传播 16
5.3在整合互动传播下,将军山形象的具体传播方法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传播媒体的快速更新换代,旅游业的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加,“互动性”也变得更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模式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双向互动传播模式。随着信息传播的革新,旅游组织者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使得旅游组织者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宣传。同时,随着旅游组织者和游客之间互动性的增强,对旅游组织者在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时有更高的要求:包括立足于游客需求,竭尽所能为游客提供便利[1];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各项功能更加健全,服务更加周到、全面与个性化。可见,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出现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已经开始从主要以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为主从而转向为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为主。
1.2研究意义
随着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碎片化,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便由此诞生。近年来,新媒体传播在旅游行业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各地旅游组织者有意识的转变传播方式下,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如微博、微信与各类社交网站等等不断出现旅游消息。但是,目前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新媒体传播模式上还不够成熟。因此,本研究在结合前辈们对新媒体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与目前我国旅游业形象塑造的现状基础上,并充分解析新媒体的特性、形式和传播模式的同时,以将军山为例对新媒体策略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模式展开分析与研究,建立起使用将军山景区特点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希望促进将军山旅游景区形象的传播,供其他旅游目的地新媒体形象塑造与传播作借鉴之用。
1.3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传播模式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问题,由此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传播提出相应的策略。首先,简单概述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其次,详细介绍三大新媒体传播模式,包括“病毒式”互动模式、聚合式互动模式与5W模式;再者,在对新媒体有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军山形象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下的效果。最后,基于新媒体传播模式与将军山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策略。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本课题在充分利用中国知网、外文期刊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中有关新媒体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最终确立研究主题和框架。
1.4.2问卷调查法
本人基于对将军山旅游景区的媒体传播方式展开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过问卷调查数据后,展开分析发现游客在获取将军山旅游景区的相关资讯、周边的生活与游玩资料等信息上,更多的是依靠新媒体传播所得。本文在结合调查数据与将军山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传播模式在将军山旅游景区的形象传播上的效果,并对此给出具体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2
1.4.1文献分析法 2
1.4.2问卷调查法 2
1.5技术路线图 2
1.6文献评述 3
1.6.1国内文献 3
1.6.2国外文献 4
第二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5
2.1新媒体概念 5
2.2新媒体特征 5
2.2.1交互性 5
2.2.2即时性 5
2.2.3更新快 5
2.2.4其他 6
2.3新媒体形式 6
2.3.1数字新媒体 6
2.3.2网络新媒体 6
2.3.3移动新媒体 6
2.4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 7
第三章 新媒体传播模式 8
3.1“病毒式互动传播”模式 8
3.1.1“病毒式互动传播”的概念 8
3.1.2病毒式互动传播的特性 8
3.2聚合式互动传播模式 9
3.2.1聚合式互动传播的概念 9
3.2.2聚合式互动传播的传播特性 10
3.3 5W模式 11
3.3.1 5W模式的概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第四章 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模式 12
4.1将军山旅游目的地概述 12
4.2将军山新媒体传播的调查分析 12
4.3病毒式互动传播模式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 14
4.4聚合式互动传播模式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 15
第五章 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策略 16
5.1病毒式与聚合式相结合的互动传播模式 16
5.2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整合互动传播 16
5.3在整合互动传播下,将军山形象的具体传播方法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传播媒体的快速更新换代,旅游业的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加,“互动性”也变得更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模式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双向互动传播模式。随着信息传播的革新,旅游组织者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使得旅游组织者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宣传。同时,随着旅游组织者和游客之间互动性的增强,对旅游组织者在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时有更高的要求:包括立足于游客需求,竭尽所能为游客提供便利[1];促使旅游目的地的各项功能更加健全,服务更加周到、全面与个性化。可见,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出现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已经开始从主要以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为主从而转向为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为主。
1.2研究意义
随着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碎片化,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便由此诞生。近年来,新媒体传播在旅游行业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各地旅游组织者有意识的转变传播方式下,各种新媒体传播途径如微博、微信与各类社交网站等等不断出现旅游消息。但是,目前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新媒体传播模式上还不够成熟。因此,本研究在结合前辈们对新媒体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与目前我国旅游业形象塑造的现状基础上,并充分解析新媒体的特性、形式和传播模式的同时,以将军山为例对新媒体策略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模式展开分析与研究,建立起使用将军山景区特点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希望促进将军山旅游景区形象的传播,供其他旅游目的地新媒体形象塑造与传播作借鉴之用。
1.3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传播模式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问题,由此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传播提出相应的策略。首先,简单概述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其次,详细介绍三大新媒体传播模式,包括“病毒式”互动模式、聚合式互动模式与5W模式;再者,在对新媒体有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将军山形象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下的效果。最后,基于新媒体传播模式与将军山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下的将军山形象传播策略。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本课题在充分利用中国知网、外文期刊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中有关新媒体方面的研究文献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最终确立研究主题和框架。
1.4.2问卷调查法
本人基于对将军山旅游景区的媒体传播方式展开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过问卷调查数据后,展开分析发现游客在获取将军山旅游景区的相关资讯、周边的生活与游玩资料等信息上,更多的是依靠新媒体传播所得。本文在结合调查数据与将军山的具体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传播模式在将军山旅游景区的形象传播上的效果,并对此给出具体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