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发展(附件)【字数:14222】

摘 要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因为依靠于有效的商业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由此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对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纳入研究范畴,对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分析,结合国内网络文学推动影视剧发展的实际,对网络文学改编热潮进行论述,对其目前存在的版权、市场秩序、文化创新等问题为基础,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发展对策,如加强及规范网络文学版权交易、对网络文学影视改编进行科学评估并发挥“把关人”作用,以冀为推动今后我国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意义 1
1.4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概述 3
2.1网络文学及其IP影视改编的概念 3
2.2网络文学到影视剧的发展过程 3
2.3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特点 4
第三章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 6
3.1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热”现象分析 6
3.2网络文学改编为电影的现状 7
3.3网络文学改编为电视剧的现状 8
3.4网络络文学改编为网剧的现状 8
第四章 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中存在的问题 9
4.1版权归属混乱 9
4.2市场发展缺乏秩序性 10
4.3作品质量低,缺乏文化创新 11
第五章 完善我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发展的对策 13
5.1规范网络文学版权交易 13
5.2对网络文学影视改编进行科学评估 13
5.3发挥“把关人”作用,打造精品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当下视听娱乐产业的三大主要版块,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都取得了斐然成绩。无论是电视剧内的《琅琊榜》、《花千骨》、《翻译官》,网络剧中的《白夜追凶》、《盗墓笔记》、《最好的我们》,抑或是被业界视为影音殿堂艺术的电影领域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鬼吹灯之寻龙诀》、《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等都可以观察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带来的浪潮,网络文学以其强大的粉丝基础,帮助相关影视改编剧取得收视、票房、流量的巨大成功,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各方利益都争相抢占这一热点。
首先,网络文学较于传统文学名著就如同流行音乐相较于古典音乐,以其自有的形式,不受限制的故事框架,更契合当代主流文化的思想内核,创造了曲折离奇,富有戏剧冲突的剧情,视觉化意象较多,对导演编剧而言,创作过程的文化责任也不必过多背负,在故事具有张力的同时富有改编潜力;其次,网络文学传播较广,拥有大批忠实拥趸,容易制造互联网时代的热点话题,符合影视剧上线宣传的需要,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保证其收视率;另外,其在创作的阶段,作品的作者大部分也会参与一定的编剧内容,这对于制作队伍来说,能够减轻很多的负担,对于剧本的内容,情节的开展也更就有把握。由此,这都使得网络文学和影视剧的合流具有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传统文学的影视改编的发展的市场渐渐陷入低迷,在制作和宣传推广方面所花费的成本越来越高,好的故事已经很难找到,影视制作企业都开始将关注点放在了网络文学作品当中,由此相应的影视改变剧在最近几年以来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在2015年其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
1.2研究目的
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因为依靠于有效的商业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为了分析为何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搬上电影电视等屏幕,并结合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改编影视剧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未来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发展之路。
1.3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新媒介环境下,国产“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成为社会文化现象,相关传播的一个较新现象,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比较少,对国产“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影视现象的解读上,而从传播学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系统地分析国产“IP影视改编剧”背后的传播特征、传播机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鲜有,因而立足传播学理论,分析其传播内容、热播原因、传播策略并结合泛娱乐时代大众文化的受众心理以及传播效果,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传播学和大众文化视角的参考。
实际意义方面,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以其特有的互联网商业思维贯穿“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从其开发、制作到营销传播再到衍生品的全产业链运营的各个环节,内容涉及网络文学、电影电视、网络剧等多个方面。而如何打造品牌化、系列化的优质网络文学改编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受众好评是涉足至影视业的企业所关注的实际意义。
1.4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常用的文献分析、观察分析、内容分析等基本理论分析方法,针对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市场分析了理论与现实,在对规范市场,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策略,但关于政府相关层面,不够全面专业,之后会做进一步补充。
文献调查法,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学者的研究如欧阳友权的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首先分析国内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产生与发展,其次结合吴尚昕、邓浩坤、李嘉慧、赵霖琳等学者的研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象分析,最后刘森、李文浩、孙哲等学者对我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迅猛发展提出相应思考与对策。
观察法,通过对国内影视热播剧收视率的收集和观察,了解其点击率来观察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热播程度。也通过一些图表的收集,如中国文化娱乐网络文学IP市场AMC模型来观察分析影视改编的发展进程。
内容分析法,是基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发展,对其传播的内容等都有一定客观、系统的评价。尤其是部分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在成功之后,往往会有一部分改编作品会出现质量低下的问题,因此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一定有效的发展对策。
第二章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概述
2.1网络文学及其IP影视改编的概念
首先,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平台来发表的文学作品。而IP并非一个新型概念,其内容较广,在娱乐文化与互联网技术日益交融的时代,小说、漫画、游戏、剧集、歌曲、明星等诸多元素均可以成为IP概念,与商业领域的品牌效应类似,聚集了大量娱乐产品受众的“情感寄托”,与品牌效应下的稳定顾客群体类似,IP会产生大量较为稳定的粉丝,并愿意为该IP延伸的其他实体商品消费,提供影视剧“未播先火”的可能性,收入相对有稳定保障。并且网络文学IP的开发潜力大,衍生力强,其衍生品可涉及游戏、动画等各类形式,实现无形文化商品向有形物质商品的映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