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群体对艺术节事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国际艺术节为例

本研究以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调查案例,从艺术节事的旅游者角度出发,建立参照群体影响、感知价值和艺术节事旅游意愿之间的理论模型,探究参照群体对艺术节事旅游者旅游意愿影响的途径和程度。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参照群体影响的三个维度对感知价值和旅游意愿的正向作用及感知价值在参照群体和艺术节事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并据此提出当下艺术旅游节事开发与营销实践的相关建议。拓展了参照群体理论的跨学科应用,对艺术节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
(一)相关概念2
1.艺术节事旅游2
2.参照群体2
(二)理论基础3
二、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4
(一)理论模型4
(二)研究假设5
1.参照群体影响与艺术节事旅游意愿的关系5
2.参照群体影响与感知价值的关系5
3.感知价值与艺术节事旅游意愿的关系6
4.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6
三、研究设计6
(一)问卷设计6
(二)问卷发放与收集7
四、实证分析7
(一)样本人口统计特征7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8
(三)假设检验10
1.模型的结构方程检验10
2.中介效应检验14
五、结论与讨论15
(一)研究结论15
(二)结果讨论15
(三)研究启示16
(四)研究不足16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附录1调研问卷18 参照群体对艺术节事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以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例
引言
随着国内外节事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关节事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众多学者对于艺术类节事的关注仍然有所缺乏。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旅游者越来越深层次的旅游体验需求,艺术节事作为节事旅游中相对独立、体系成熟的一个类别,以其能够带来的艺术审美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的青睐。
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起每年一届,已连续开办多年,在公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拥有一批稳固的游客群体,在艺术类节事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在上海举办,国内外各大文艺团体参演,吸引了大批艺术节事旅游者参与。想要在蓬勃发展的节事产业中长期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为艺术节事本身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更好地把握艺术节事旅游者独特的心理需求,吸引更多旅游者参与艺术节事,成为艺术类节事的开发和营销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发现,有一部分个人或群体会对消费者决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类人或群体被称为参照群体。当旅游者在社会活动中感受到周遭群体的压力时,会遵循所归属群体的行为习惯,这种服从可能是自觉产生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某一服务或消费某一产品时,由于希望争取参照群体的肯定,常常会主动迎合参照群体的期望、偏好、标准或规范。同时,个体会通过仿效那种能体现自己所需文化含义的参照群体行为,从中获取个人形象的提升与改善,进而实现理想自我与社会认同。
艺术节事旅游者往往被认为拥有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具备更好的审美素养,参与艺术节事旅游活动成为了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而他们旅游意愿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参照群体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在本身喜爱艺术活动的旅游者在对艺术节事活动缺乏了解时,其参照群体的节事旅游活动经历,以及其参照群体对于节事活动的意见将被视为非常有用的参考,作用于他们对于这一节事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他们旅游意愿的产生;另一方面,与艺术节事旅游者属于同一阶层,却未必真正热爱艺术文化节目的潜在旅游者,为维持自己所属阶层的消费习惯,从艺术节事的旅游参与中获取自己所追求的文化身份,也会因此催生其艺术节事旅游意愿。
本研究将从艺术节事的旅游者角度出发,引入感知价值这一中介变量,建立参照群体影响、感知价值、旅游意愿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假设。对参照群体理论的应用范围进行扩充,为基于游客角度的节事旅游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丰富艺术节事旅游领域的相关研究,为艺术旅游节事保障客源、拓展市场和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建议。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艺术节事旅游
学界对于节事旅游研究始于国外,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节事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社会影响。Getz从游客角度出发,认为节事活动是“在正常选择之外或超越日常体验的休闲体验、社会体验或文化体验机会”。[1]张文建认为节事旅游是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它将各式各样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吸引力[2],而Robinson, Picard和Long认为节事旅游归属于文化旅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表达了文化的生产、解释和消费。[3]徐颖提出,艺术节事是采用各种艺术事件唤起人们对庆贺的热切盼望,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给予观众密集化艺术体验的节事活动,它将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及其衍生的各种艺术形式作为核心载体,包括由此所引发的各种演艺、展览、街头活动。[4]综合以上定义,本研究将艺术节事旅游界定为以消费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的文化艺术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艺术节事旅游者则指参与艺术节事活动的固定消费人群及潜在消费者。
2.参照群体
(1)参照群体的概念
参照群体的概念最初由参照群体的概念最早由Hyman提出,他将参照群体定义为在心理层面上会对个体行为及态度产生显著影响的群体或群体成员。[5]随着时代的发展参照群体的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信息交流相对不畅通的时代,参照群体最初是指家庭、朋友等会与产生直接接触或互动的群体。之后,各式新兴社交媒体的发展流行,有效拓展了人们的交际面,参照群体的范围也逐渐拓展到与个体没有直接面对面接触但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人和群体。Moutinbo在进行旅游者行为研究时提出,参照群体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这个人或群体会被当做旅游者的一个有效参照点对个体的态度、决策和信仰产生影响。[6]结合艺术节事旅游情境,本研究将参照群体界定为会对艺术节事旅游者的行为及态度产生影响,在其进行艺术节事参与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