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视角下民族村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为例

社区营造是社区居民自发进行的改造活动,它能有助于重构社区网络及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村落内部成员,尊重他们的意愿,从社区主体角度出发,以地方文化为乡村旅游社区营造基础,是一个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对民族村落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地区社区营造及国内民族村落社区相关理论研究,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为例,结合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其社区营造面临的问题,并从人、文、地、产、景五个方面提出了社区营造视角的民族旅游村落社区营造策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2
二、相关概念及综述3
(一)概念阐述3
(二)国内外社区营造研究现状4
(三)国内民族村落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5
三、民族村落进行社区营造面临的问题5
(一)滩头围村概况 5
(二)仫佬族滩头围村社区营造面临的问题5
四、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策略6
(一)“人”:培育社区主体,激发居民参与意识6
(二)“文”: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特色产业7
(三)“地”:保护村落古建,传承古村文化元素8
(四)“产”:开发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提升8
(五)“景”:改善公共空间,营造特色景观场所9
五、结论9
致谢9
参考文献9
社区营造视角下民族村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为例
引言
目前,我国对于民族村落的旅游开发大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展思路,偏重对民族村落物质形态的保护,对保护村落的主体——“人”的保护和环境营造的问题有所忽视,村民保护村落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致使本土文化慢慢遗失、村落空心化问题日趋凸显。如今,虽然民族村落旅游发展迅速,但很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正在发展旅游的民族村落还没有形成特有的发展模式,与之有关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不能对其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加之村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意识薄弱,致使民族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及国内民族村落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具体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现状,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为例,研究如何基于社区营造理念来指导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笔者在对滩头围村实地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滩头围村乡村旅游社区营造因素分析,并从社区营造视角提出滩头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将社区营造进一步与国内民族村落实践相结合,期望对其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城镇化浪潮和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村落逐步变迁,其原住居民不断流失。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不断地保护抢救传统民族村落的物质建筑,但没有考虑到当村落已经空心、文化的主人已经不在时,仅保护物质层面的东西是无法实现保护目标的。所以要找到一个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1],我们可以参考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相关主题的研究[2],理清传统乡村的历史要素,使原住居民重新认知其文化价值,重构社区网络及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充分调动村落内部成员,尊重他们的意愿,从社区主体角度出发,以地方文化为乡村旅游社区营造基础[3],将繁荣建设乡村与发展旅游业有机融合[4],形成自下而上的“自发保护”的模式。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近年来,伴随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点——“乡村性”在逐渐减弱,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以社区营造理念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滩头围村乡村旅游社区营造因素,从社区营造视角提出滩头围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策略,进一步将社区营造这一概念与国内民族村落旅游发展实践相结合,为国内民族村落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对于民族村落的旅游开发很多都存在缺失保护主体的问题,多存在政府命令式的发展规划,多是侧重于现存的物质保护,忽视对保护村落的主体的保护,本末倒置,致使本土文化逐渐遗失、村落空心化问题日趋凸显。本文参考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及国内民族村落社区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具体的民族村落发展现状,以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为例,研究如何基于社区营造理念来指导民族村落旅游发展,期望丰富国内民族村落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2)实践意义
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的乡村旅游业刚刚兴起,民族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目前还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再加上村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意识薄弱,民族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在对滩头围村实地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滩头围村乡村旅游社区营造因素分析,及从社区营造视角提出滩头围村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策略,将社区营造进一步与国内民族村落实践相结合,对于其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
在研究之前,笔者整理了民族村落、社区营造等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了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文献综述,作为后续研究论证的理论基础。
2.实地调研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向旅游相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等方法对本研究所需资料进行搜集,并在2017年1月~3月进行了实地调研。笔者有针对性地访谈了柳城县旅游局工作人员2名,古砦乡政府分管旅游部分工作人员2名,滩头围村村民12名,对民族村落的民族概况、文化概况以及社区营造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归纳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实践和实地调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纳分析,最后总结得到本研究的最终成果。同时笔者对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在社区营造过程面临的问题,作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指用成体系的方式,对特别指定的个体、集体活动、社区的背景、特征、活动等,做深入研讨的研究方法。笔者通过直接观察、深度访谈、搜集档案资料等方法对古砦仫佬族滩头围村的社区背景、团体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相关资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8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