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候鸟式”旅游的服务需求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养老观念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进“候鸟式”旅游的队列中。而巴马作为世界第五大甲级长寿乡,吸引着世界各地“候鸟人”的到来,“候鸟人”的现象在这里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分析巴马“候鸟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巴马“候鸟式”旅游的服务需求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分析其服务需求特征,从而从游客的角度提出促进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巴马“候鸟式”旅游的兴起与发展2
二、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的现状2
(二)巴马“候鸟式”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3
1.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设施落后3
2.旅游业服务水平较低,接待能力不足3
3.当地人与外来人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环境破坏严重3
4.社会管理严重滞后4
三、巴马“候鸟式”旅游的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4
(一)调查方案设计4
1.问题的提出与调查目的5
2.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6
(二)调查结果分析6
1.基本情况 6
2.需求现状 6
(1)消费支出与主要构成 6
(2)经济保障 6
(3)遇到的主要问题 6
3.需求愿望7
四、结论与建议7
致谢7
参考文献8
附录9
巴马“候鸟式”旅游的服务需求研究
引言
“候鸟式”旅游的一度兴起,深受老年人喜爱,但随着巴马“候鸟人”的增多,不管是对巴马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是对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不得不对“候鸟人”的行为进行思考,而且巴马“候鸟式”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候鸟人”的服务需求对巴马“候鸟式”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和及时性的指导意义。文章的研究通过巴马“候鸟式”长寿旅游发展背景,结合“候鸟人”旅游的意愿和消费特点,对巴马“候鸟式”旅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服务需求进行探讨,希望能提高对巴马“候鸟人”旅游的服务水平,为巴马地区“候鸟式”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 巴马“候鸟式”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巴马旅游的兴起比较早,早在1979年,国家卫生部组织一些卫生健康研究机构对巴马县进行综合考察,巴马全县的长寿老人数量很高,巴马首次被确定为“中国长寿之乡”[1]。1991年,以日本的森下敬一博士为主的自然医学会考察团对巴马地区再一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巴马地区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69人, 90~95岁的老人有223人, 80~89岁的老人有1762人,此次的考察最终确立了巴马成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从此,“世界长寿之乡”已成为巴马的城市名片。自从巴马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这也为启动巴马的旅游市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应,巴马开始从区内走向世界,逐渐被人知晓与认可。
巴马县的旅游由两部分组成,即观光旅游和养生旅游,观光旅游是以观赏当地具有典型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感受长寿之乡的神奇魅力为目的;养生旅游则主要为中老年游客,他们大多数已经退休,有些中老年游客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甚至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希望能找到一个环境优美,有利于调养身心健康的地方来休闲养生[2],他们一般喜欢租住在当地居民家,停留时间比较长,这些游客也是因在坡月——盘阳河景区季节性的居住而被称为“候鸟人”。但巴马旅游仍以观光型为主,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追求身心健康的精神享受,“候鸟式”旅游也随着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来到巴马,感受巴马这一片长寿圣地,亲自拜访寿星,体会百岁人生的悠闲与乐趣,欣赏盘阳河,静静享受盘阳两岸山水秀美风光。“长寿之乡”巴马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山水风光神奇独秀,是休闲养生度假的天堂,据统计,每年来巴马休闲养生度假的“候鸟人”达 到10 多万人,巴马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独特的养生旅游风景线。
二、 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的现状
巴马的长寿资源与生俱来,也因此受到许多中外游客的青睐,当今二十一世纪许多中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养身,巴马“候鸟”旅游发展迅猛,“候鸟”旅游事业蒸蒸日上,“十二五”期间,巴马成功举办了第4届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巴马由此荣获“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等称号,旅游业已成为巴马服务业的主导及支柱产业,巴马旅游业的发展势不可挡,创造了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现象”[3]。
“十二五”期间巴马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13 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97.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9.6 亿元,比 2009 年同期分别增长 110.32%、63.82%、299.14%、283.44%。在政府积极的引导和规划下,旅游招商引资进一步增加,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服务日渐提高,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已初步发展成为巴马第三产业的龙头[4]。
但是,随着“候鸟人”急剧增加,巴马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各方面的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挖掘不深;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力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5];交通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一些景区的可进入性不高,景区安全措施有待提高;“候鸟人”长期居住,外来游人的介入,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景象,对于原生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损害,因此,巴马旅游的发展仍受到阻碍。
(二)巴马“候鸟式”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基础设施落后
巴马于处山区,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很落后,属于贫困县。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闭塞,加上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在过去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生态资源,旅游业发展困难重重[6]。在东巴凤大会战之后,虽然巴马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目前仍只有一条二级公路穿过巴马[7],而且从县城通往景点的路况普遍较差,道路崎岖窄小,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大大影响了游客的进入。道路交通状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让许多“候鸟人”望而却步。
2.旅游业服务水平较低,接待能力不足
巴马“候鸟式”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候鸟”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到巴马乡村养生疗养度假的游客剧增,流动人口大,“候鸟人”主要集中在坡月——百魔洞度假村和盘阳河附近,但是风景区内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条件不健全,无力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无序建设严重,对于 “候鸟人”来说大多选择在盘阳河两岸的农家居住,一般采取两种住宿方式,一种是包吃包住在农家,每人每月费用800~1500元,第二种是租住在农家,租住家庭提供生活配套设施,游客自己办理伙食,每间客房每月费用 350~400元,也是因为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沿河两岸居民都争相建设供这些游客租住的客房,一幢幢建筑在河流岸边拔地而起,而这些新建筑大多没有按照景区旅游规划进行建设,也没有办理合法手续,甚至有一些村民将自己承包的位置较好的基本农田也用来建设供客人租住的建筑,旅游服务设施的这类无序建设也造成了景区的城市化,对景区环境带来了危害,也加大了今后规范管理的难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