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研究以老地名为例(附件)【字数:21079】
摘 要习主席总书记在多次会议讲话中提到“传承久远、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传统元素。”而老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地越来越快。文章结合文化遗址公园的遗产活化ROMCPE模型,以原真性保护为核心,构建了适合老地名遗址活化的ROMCPEW活化模式,通过模糊层次分析与差异性分析,对老地名旅游资源、开发资本、旅游市场、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环境质量和活化方式7个要素的分析,发现南京老地名除环境质量与创意能力的活化一般外,其他五项因素的活化均很高,综合活化能力也很高。对此提出了众筹智慧,加强环境综合防治,延续承袭性的活化方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提升 1
1.1.2遗产活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趋势 1
1.1.3遗产活化与非遗旅游和老地名旅游的开发相契合 1
1.2 研究意义 1
1.2.1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1
1.2.2窥探遗产活化的方式,为非遗及老地名的活化提供方式 2
1.3研究方法 2
1.3.1文献综述法 2
1.3.2问卷调查法 2
1.3.3实地考察法 2
1.3.4模糊层次分析法 2
1.3.5德尔菲法 2
1.4 研究思路 2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指标选取 4
2.1非物质文化遗产 4
2.1.1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4
2.1.2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4
2.2遗产活化 5
2.2.1遗产活化研究综述 5
2.2.2遗产活化研究现状 5
2.3原真性 6
2.3.1原真性研究综述 6
2.3.2原真性研究现状 6
2.4 模型构建 7
2.4.1昂普(RMP)概念模型与遗产活化ROMCPE模型概述 7
2.4.2老地名遗产活化ROMCPEW模型的建立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 指标选取的依据 8
2.5.1活化资源基础 8
2.5.2活化创意能力 9
2.5.3活化市场 9
2.5.4活化开发资本 9
2.5.5活化政策 9
2.5.6活化环境质量 9
2.5.7活化保护方式 9
2.6指标的确定 10
2.7评价指标 10
2.7.1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 10
2.7.2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10
2.7.3权重的确定 10
2.7.4模糊综合评价 11
第三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老地名为例 12
3.1 案例地选取 12
3.2问卷设计 12
3.3人口特征分析 12
3.3.1游客客源市场人口学特征分析 13
3.3.2旅游动机分析 13
3.4模糊层次分析 14
3.4.1计算结果 14
3.4.2测评结果与分析 16
3.5差异性分析 17
3.5.1性别差异性分析 17
3.5.2年龄差异分析 19
3.5.3学历差异分析 22
3.5.4职业差异分析 24
3.5.5客源地差异性分析 26
3.6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南京老地名活化深度分析 29
3.6.1资源基础满意度分析 29
3.6.2创意能力满意度分析 29
3.6.3市场活化满意度分析 30
3.6.4资本投入满意度分析 30
3.6.5政策保障满意度分析 30
3.6.6环境质量满意度分析 30
3.6.7方式活化满意度分析 31
第四章 以南京老地名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策 32
4.1环境质量的活化 32
4.1.1优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环境压力 32
4.1.2提高游客意识,改善自然环境 32
4.1.3改善社会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 32
4.2创意能力活化 32
4.2.1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特色成果 32
4.2.2创意人才结构,增强创意可持续性 33
4.3方式的活化 33
4.4政策保障的活化 33
4.5市场活化 34
4.5.1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4
4.5.2合理定价,多渠道促销 34
4.6资源基础活化 35
4.6.1改善人文环境,延续地名文脉 35
4.6.2增强区位竞争优势,提升老地名旅游影响力 35
4.7资本的活化 35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36
5.1研究结论 36
5.2不足与展望 36
5.2.1不足 36
5.2.2展望 36
致 谢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A 40
附录B 4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提升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被命名。对于非遗价值的认定,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非遗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先人的智慧,代表着不同地域的特色与不同时代的差异。在现如今,又蕴含着经济、文化、实用及美学等特性,帮助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认知。
1.1.2遗产活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趋势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提升 1
1.1.2遗产活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趋势 1
1.1.3遗产活化与非遗旅游和老地名旅游的开发相契合 1
1.2 研究意义 1
1.2.1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1
1.2.2窥探遗产活化的方式,为非遗及老地名的活化提供方式 2
1.3研究方法 2
1.3.1文献综述法 2
1.3.2问卷调查法 2
1.3.3实地考察法 2
1.3.4模糊层次分析法 2
1.3.5德尔菲法 2
1.4 研究思路 2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指标选取 4
2.1非物质文化遗产 4
2.1.1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4
2.1.2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4
2.2遗产活化 5
2.2.1遗产活化研究综述 5
2.2.2遗产活化研究现状 5
2.3原真性 6
2.3.1原真性研究综述 6
2.3.2原真性研究现状 6
2.4 模型构建 7
2.4.1昂普(RMP)概念模型与遗产活化ROMCPE模型概述 7
2.4.2老地名遗产活化ROMCPEW模型的建立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 指标选取的依据 8
2.5.1活化资源基础 8
2.5.2活化创意能力 9
2.5.3活化市场 9
2.5.4活化开发资本 9
2.5.5活化政策 9
2.5.6活化环境质量 9
2.5.7活化保护方式 9
2.6指标的确定 10
2.7评价指标 10
2.7.1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 10
2.7.2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10
2.7.3权重的确定 10
2.7.4模糊综合评价 11
第三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老地名为例 12
3.1 案例地选取 12
3.2问卷设计 12
3.3人口特征分析 12
3.3.1游客客源市场人口学特征分析 13
3.3.2旅游动机分析 13
3.4模糊层次分析 14
3.4.1计算结果 14
3.4.2测评结果与分析 16
3.5差异性分析 17
3.5.1性别差异性分析 17
3.5.2年龄差异分析 19
3.5.3学历差异分析 22
3.5.4职业差异分析 24
3.5.5客源地差异性分析 26
3.6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南京老地名活化深度分析 29
3.6.1资源基础满意度分析 29
3.6.2创意能力满意度分析 29
3.6.3市场活化满意度分析 30
3.6.4资本投入满意度分析 30
3.6.5政策保障满意度分析 30
3.6.6环境质量满意度分析 30
3.6.7方式活化满意度分析 31
第四章 以南京老地名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对策 32
4.1环境质量的活化 32
4.1.1优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环境压力 32
4.1.2提高游客意识,改善自然环境 32
4.1.3改善社会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 32
4.2创意能力活化 32
4.2.1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特色成果 32
4.2.2创意人才结构,增强创意可持续性 33
4.3方式的活化 33
4.4政策保障的活化 33
4.5市场活化 34
4.5.1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4
4.5.2合理定价,多渠道促销 34
4.6资源基础活化 35
4.6.1改善人文环境,延续地名文脉 35
4.6.2增强区位竞争优势,提升老地名旅游影响力 35
4.7资本的活化 35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36
5.1研究结论 36
5.2不足与展望 36
5.2.1不足 36
5.2.2展望 36
致 谢 37
参考文献 38
附录A 40
附录B 4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日益提升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被命名。对于非遗价值的认定,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非遗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先人的智慧,代表着不同地域的特色与不同时代的差异。在现如今,又蕴含着经济、文化、实用及美学等特性,帮助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认知。
1.1.2遗产活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