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大在校就业感知心理初探

摘 要旅游业是我国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朝阳产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市场人才供不应求。但与此相反的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旅游管理主业毕业生在面临工作选择问题上,仅有少量毕业生选择旅游行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大量毕业生选择了与旅游业无关的行业。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是人才浪费。本文就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旅游行业的心理进行分析,从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在婚姻、薪酬、社会期望的看法上找出原因所在,并为当代旅游管理毕业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1.1选题的背景 1
1.1.2选题的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4
2.1中国旅游业人才需求特点 4
2.2旅游管理专业本专业就业率低 4
2.3行业流失率高 5
第三章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变化 6
3.1心理变化现象 6
3.2择业心理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8
3.2.1薪酬重视度 8
3.2.2安全需要 9
3.2.3稳定需要 9
3.2.4恋爱观和婚姻观 10
3.2.5社会尊重度需要 11
第四章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心理干预途径研究 13
4.1高校干预途径 13
4.1.1招生方式转变 13
4.1.2职业生涯规划伴随整个大学 13
4.1.3开展有效课程 13
4.2大学生自我调节途径 14
4.3旅游企业途径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20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2015年,中国旅游业继续蓬勃发展,共有41亿人次旅游,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人名币。旅游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财经网(2016)2016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70万,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1]。
而就是在如此艰难就业现状前,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仍然不愿意从事有关旅游业相关工作。汪剑明近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 20%之间,两年后依然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20%[2]。在问卷调查中显示,旅游专业新生对于是否愿意从事旅游业中,9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从事,但是旅游专业大四学生对于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旅游业中显示,5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从事旅游业,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旅游行业的态度是有巨大转变的。
1.1.2选题的意义
新华网(2015)旅游业是我国重要产业,旅游行业就业人数超过7600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9.6%[3]。伴随着中国公民的旅游意识的增强,中国公民的出游不再受限于群体,以往中国出游大部分为公务出游,或者是高薪阶层的生活方式,但如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拓宽,将旅游的受众人群拓展到基层人群,其中中产阶级将是中国往后旅游的一大主力,中国中产阶层占了全国人数的20%,而他们的出游意识正在不断加强,日后他们将是中国旅游业增长的一大核心动力。全国人口13亿,而在中国的农村,农民就占了8亿,旅游观念的增强,伴随的是旅游潜力的巨大。
相反的是中国旅游管理毕业生在面临工作选择时,更多的是不愿意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导致中国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本文就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心里进行研究,找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的原因所在。
1.2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张思(2004)认为中国高校进行扩招以后,“就业难”的问题重点在于大学生没有形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众化”的就业理念,对自我期望价值过高,并强调通过学校有效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4]。
刘丽芳(2007)运用心理学家佛隆Vroom的期望理论分析了大,生就业难的问题,指出毕业生在福利和岗位方面的价值期望难以被满足。而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实践和知识综合化方面能力不足,建议调整大学生对于首次工作的期望值,改革大学课程体系,加强我国经济心理学的现实研究,探究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的内在因素[5]。
李芳菲(2013)认为期望动机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受自身价值观、职业地位等影响,大都学生对在旅游行业就业价值评价过低,使得旅游行业就业的选择意向偏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过几年专业学习之后,不仅没有在本行业实现专业价值,反而改行换业,转向其他行业,不仅造成了物力、财力的浪费,更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6]。
国外学者Mike Raybould和Hugh Wilkins(2005)通过大学生和旅游业管理者之间的供需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企业最为需要的,而旅游专业大学生认为企业仅仅重视技能[7]。
钱达(2014)提出实习教育是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成功与否对旅游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较低、行业流失率较高的现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法,探究实习工作满意度及个人背景特点对学生在饭店行业择业意向的影响[8]。
刘丽丽(2010)基于马斯诺需求理论,从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讨论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应该做出的改善,将重点放在员工福利的满意度上[9]。本文在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行业就业率低的问题上,运用马斯诺理论进行研究。
汪祚军提到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前景、他人影响、个人特点和专业特点[10]。
潘国锋提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认知的整体情况,以及家庭期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和就业实现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家庭期望与大学生就业预期之间存在相关性,家庭期望对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影响显著,家庭期望对大学毕业生所签工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11]。
方荭提出大学生更愿意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用人单位,而不愿意选择去员工少、工作条件差、效益低、收入少的企事业单位工作[12]。
而在旅游行业,中国旅行社中90%为中小型旅行社,中小型私人企业发展前途不明确,所以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选择多不会考虑旅游行业。
Hanqin Qiu Zhang,Alison Morrison研究发现中国中小型企业在竞争日以激烈的环境中为了维持发展,不断减少市场份额,减少利润水平;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了中小旅行社企业在中国的发展[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