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20200413202840]
摘要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度。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苏州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水平不高;各个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各种评价指标中,学生倾向于在本专业就业的意向最低;调查项目中的评价值接近于比较认同的很少。因此,在专业认同度评价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等途径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 1
1.1.2旅游专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过程 2
1.4研究意义 3
1.4.1理论意义 3
1.4.2实践意义 3
2.文献综述 3
2.1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 3
2.2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4
2.2.1对专业认同的评价 4
2.2.2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5
3.研究设计 5
3.1研究方法 5
3.2研究对象选择 6
3.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7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评价 7
4.1专业认同度分年级的对比性评价结果 7
4.2专业认同度分类别的对比性评价结果 7
4.3各调查项目的对比性评价值 8
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 10
5.1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10
5.1.1教学质量对专业认同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10
5.1.2大学生本身对专业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其专业认同度 11
5.2削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11
5.2.1就业因素会削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11
5.2.2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会削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1
5.2.3专业现状与预期的差距会削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2
5.2.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年级变化特征 12
5.2.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感知会削弱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12
6.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对策 13
6.1改革专业教学的模式 13
6.2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6.2.1要做到知己知彼 13
6.2.2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 13
6.2.3做好职业和专业规划 13
6.3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 14
6.3.1增强社会公众对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尊重 14
6.3.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14
6.3.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结构 14
6.4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 14
6.5增进学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的了解 15
6.6把握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教育的关键时机 15
6.7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 16
结语 17
附录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旅游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入境旅游市场与去年基本上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次,比上年增长12.0%,收入2.27062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500.28亿美元(外汇),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教育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到2012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院校2236所,在校学生为107.34万人,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446.8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19万人次,增长2.6%[1] 。这些数据比较鲜明的显示出,我国十分注重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的协同进步,共同发展,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学科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1.1.2旅游专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的、创新的旅游专业型人才,旅游教育发展应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人员支持,成为旅游人才供给的主要力量,并不断为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量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在短暂地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之后,又转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旅游企业和机构也很少能够招募到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人才流失严重,甚至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1.2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苏州市旅游管理专业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进行分析,从“专业认同”、“学习态度”、“教学满意”、“实习满意”、“就业意向”这五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并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了解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涵义;
(2)梳理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的主要研究成果;
(3)分析影响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变化的因素;
(4)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建议。
根据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问题确认如下: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是怎样构建的?
(3)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4)怎样提升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1.3研究过程
本课题采用定性研究的程序,在这个程序的进行中,研究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是一个不断循环、调整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首先是拟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这一主题,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以苏州市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再次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断补充文献资料,同时也要不断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研究路径的正确性;最后要整理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如图 1.1 所示:
图1.1 本研究的具体步骤程序
1.4研究意义
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间接地影响到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旅游行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低就业率、高流失率,这反映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偏低。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和认同感的研究,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善、专业内容的设置、专业理论的发展、专业就业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反馈作用和指导意义[2]。
1.4.1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提高,丰富并发展旅游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并对当今的旅游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
摘要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认同度。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苏州一些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水平不高;各个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各种评价指标中,学生倾向于在本专业就业的意向最低;调查项目中的评价值接近于比较认同的很少。因此,在专业认同度评价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等途径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 1
1.1.2旅游专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过程 2
1.4研究意义 3
1.4.1理论意义 3
1.4.2实践意义 3
2.文献综述 3
2.1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 3
2.2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4
2.2.1对专业认同的评价 4
2.2.2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5
3.研究设计 5
3.1研究方法 5
3.2研究对象选择 6
3.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7
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评价 7
4.1专业认同度分年级的对比性评价结果 7
4.2专业认同度分类别的对比性评价结果 7
4.3各调查项目的对比性评价值 8
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 10
5.1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10
5.1.1教学质量对专业认同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10
5.1.2大学生本身对专业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其专业认同度 11
5.2削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11
5.2.1就业因素会削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11
5.2.2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会削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1
5.2.3专业现状与预期的差距会削弱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12
5.2.4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年级变化特征 12
5.2.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感知会削弱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12
6.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对策 13
6.1改革专业教学的模式 13
6.2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3
6.2.1要做到知己知彼 13
6.2.2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 13
6.2.3做好职业和专业规划 13
6.3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 14
6.3.1增强社会公众对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尊重 14
6.3.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14
6.3.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结构 14
6.4对各类专业进行横向对比 14
6.5增进学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的了解 15
6.6把握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教育的关键时机 15
6.7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 16
结语 17
附录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旅游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平稳地发展,入境旅游市场与去年基本上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次,比上年增长12.0%,收入2.27062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500.28亿美元(外汇),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教育也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到2012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院校2236所,在校学生为107.34万人,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446.8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1.19万人次,增长2.6%[1] 。这些数据比较鲜明的显示出,我国十分注重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的协同进步,共同发展,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学科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1.1.2旅游专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
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的、创新的旅游专业型人才,旅游教育发展应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专业的学生也应该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人员支持,成为旅游人才供给的主要力量,并不断为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旅游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量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在短暂地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工作之后,又转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旅游企业和机构也很少能够招募到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人才流失严重,甚至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1.2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苏州市旅游管理专业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进行分析,从“专业认同”、“学习态度”、“教学满意”、“实习满意”、“就业意向”这五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并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了解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涵义;
(2)梳理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的主要研究成果;
(3)分析影响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度变化的因素;
(4)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建议。
根据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问题确认如下: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是怎样构建的?
(3)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因素?
(4)怎样提升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1.3研究过程
本课题采用定性研究的程序,在这个程序的进行中,研究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整合是一个不断循环、调整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首先是拟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这一主题,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以苏州市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再次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不断补充文献资料,同时也要不断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研究路径的正确性;最后要整理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如图 1.1 所示:
图1.1 本研究的具体步骤程序
1.4研究意义
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间接地影响到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旅游行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低就业率、高流失率,这反映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偏低。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和认同感的研究,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善、专业内容的设置、专业理论的发展、专业就业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反馈作用和指导意义[2]。
1.4.1理论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提高,丰富并发展旅游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并对当今的旅游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