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感知的淮阳太昊陵庙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从淮阳太昊陵庙会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出发,分析其蕴含的价值。通过资料对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地居民对太昊陵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历史演变的感知及态度进行了概述。通过这些感知结合其发展现状,发现旅游市场开发不够,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可行建议,如整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合理整合资源、品牌化产业化开发、可持续保护意识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太昊陵及太昊陵庙会概述2
(一)太昊陵简介2
(二)太昊陵庙会简介 2
1.扣摸“子孙窑”习俗3
2.民间舞蹈——经挑舞3
3.庙会泥玩——泥泥狗3
二、淮阳太昊陵庙会的现代意义及价值3
(一)现代意义3
1.庙会对民俗艺术的传承和保护3
2.庙会在构建和谐乡村中的意义与作用3
(1)满足心理需求3
(2)寓教于乐3
(二)价值体现4
1.经济价值4
2.建筑美学及观赏价值4
3.精神教化价值4
4.科学价值4
三、居民对太昊陵庙会的感知及态度分析4
(一)居民对庙会的感知4
1.经济影响感知4
2.社会文化影响感知5
3.环境影响感知5
(二)居民对庙会的态度5
四、淮阳太昊陵庙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5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5
(三)庙会特色性不强5
五、讨论与建议6
(一)节事应凸显当地文化性和地方性6
1.结合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打造“道文化”文化旅游品牌6
2.促进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6
(二)节事应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6
(三)节事应提高民众的参与性6
(四)完善基础设施7
1.规划明确分区,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善导视系统7
2.科学计算游客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7
3.增加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7
4.增加公厕数量,完善消防系统7
六、结语7
(一)挖掘特色7
(二)传承保护7
致谢7
参考文献8
基于居民感知的淮阳太昊陵庙会发展对策研究
引言
举办旅游节事活动已成为旅游目的地树立形象、吸引旅游者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旅游节事活动在发展的同时互相竞争,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产生了更多的吸引力。本研究从中老年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出发,通过淮阳二月古庙会的演变历程,指出节事活动要想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旅游节事活动进行改进,把市场的导向放在重要位置。[2]本文拟选择淮阳太昊陵传统的二月古庙会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当地居民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旅游节事活动的感知及态度。
目前对于传统旅游节事活动的研究很多,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仍有很大空间和很多的内容需要去挖掘。概括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停留在表面,一般分为节事活动的影响、节事活动的定义、节事活动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等等,有些学者已经开始把视线转到居民对节事活动的感知方面。[23]但是结合以上研究,笔者发现近年来节事旅游研究重点仅仅停留在居民对节事活动的感知现状分析,而没有基于这些感知去分析传统旅游节事活动这一命题,这一点还是值得深思的。
杨兴柱教授是节事旅游方面的优秀学者,他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节事旅游的对策和思路,指出了发展节事旅游的大致方向和运作模式,最后总结出研究内容有多个方向:节事活动旅游产品、市场导向的运作、节事活动旅游的可持续开发等。[8]
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对节事活动的研究领域应该突破传统研究范围的束缚,把握最新时代发展趋势,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节事活动的感知方面入手,更好的服务于节事活动的发展。
一、太昊陵及太昊陵庙会概述
(一)太昊陵简介
太昊陵的地址在当今的河南省淮阳县,该地也是古代战争时期的兵家必争中原要地。因为是“人类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墓,所以太昊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十八名陵之一。太昊陵占地面积广,辐射范围大,太昊陵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派,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建国后许多领导人曾来过此地祭拜并题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1]
相传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带领部落定都于宛丘,也就是当今的河南省淮阳县,古称宛丘、陈、陈州。太昊陵,顾名思义,就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墓,伏羲死后葬于这里,因为太昊伏羲氏的丰功伟绩,且居于三皇之首,因此被后人敬称“人祖伏羲”。每年也会有大批的炎黄子孙后代前来祭拜,太昊陵也因此获得“天下第一陵”之美誉。[1]
在淮阳县城北边1.5公里处,就是中国著名的18名陵之一的太昊陵。太昊陵南北长度有50米之长,里面有十道城门,伏羲大殿被环绕其中,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主要建筑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统统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昊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但原陵区周围大部分地域已被国道、单位和民宅所侵占,原护城河已近填平、消失,严重影响了陵区的文物环境和保护。
(二)太昊陵庙会简介
太昊伏羲氏是当地人民敬仰的人类祖先,太昊陵庙会是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祭奠伏羲、祈求平安的盛会。自春秋时期开始,便开始了每年祭奠太昊伏羲氏的盛大典礼,同时这也是每年当地的一项非常重大的民间聚会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和二月古庙会(即太昊陵庙会)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是太昊伏羲的生日,因此每月的这天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仪式,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带着祭品寻根祭祖而来,并通过各种各样的祭奠活动表达对伏羲的敬仰。太昊陵庙会的参加者来源于世界各地,参与人数之多、辐射范围之广在全国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庙会每年都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时间内有各种各样的祭奠活动,还有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进行售卖,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并且很好的宣传了当地文化和知名度。庙会期间人流量巨大,平均日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在庙会历史上这个数据一直遥遥领先,2008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前来祭奠的香客高达82万人之多,创下历史的最高纪录。
太昊陵庙会的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子孙繁衍,祭拜伏羲和女娲。人们怀着各种愿望前来祭拜,祈求人祖爷会达成自己的心愿,庇护自己子孙兴旺、代代兴旺。庙会上众多求子习俗事象,如拴娃娃、摸子孙窑、请泥泥狗和布老虎、献旗杆和担经挑等,无不表现了对繁衍生命最本质、最自然的生殖崇拜以及人们对新生命的渴望。庙会中各种求子习俗,都体现了当地居民对原始生殖的崇拜,渴望后代得到延续的心理,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原始渴望。[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