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课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调查研究(附件)【字数:15593】

摘 要景区课堂旅游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研究历史较少,但逐渐影响世界各国或地区,在旅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景区课堂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国外成熟的旅游市场相比,国内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但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国内景区课堂旅游市场具有不同的市场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在南京市景区课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总结了南京市景区课堂旅游市场特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创新扩散理论,创意产业理论和消费心理理论的指导下,对南京市景区课堂旅游资源的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2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5
2.1相关概念 5
2.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
2.1.2研学旅行 5
2.1.3景区课堂旅游 5
2.2理论基础 6
2.2.1旅游地理学 6
2.2.2文化生态理论 6
2.2.3旅游销售学 6
第三章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7
3.1宏观条件 7
3.1.1区位条件 7
3.1.2经济条件 7
3.1.3资源条件 7
3.1.4客源条件 7
3.2微观条件 8
3.2.1南京景区课堂资源概述 8
3.2.2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类型 8
第四章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及案例分析 11
4.1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 11
4.1.1问卷调查的设计 11
4.1.2 调查对象及过程 11
4.1.3游客基本特征分析 11
4.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调查结果及初步讨论 12
4.3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案例分析——中国科举博物馆 14
第五章 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及问题分析 17
5.1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分析 17
5.2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分析 17
5.2.1景区课堂旅游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17
5.2.2景区课堂旅游产业链仍不成熟 17
5.2.3景区课堂旅游中“课堂”与“旅游”的尺度难把控 17
5.2.4景区课堂旅游产品创新力不足 18
第六章 提升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19
6.1 凸显南京特色,开辟优质景区课堂旅游线路 19
6.2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景区课堂开发的专业性 19
6.3 多渠道挖掘景区课程资源 20
6.4 创新景区课堂模式开发策略 20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南京景区课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 24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旅游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方针不仅给研学旅行而且给景区课堂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国务院在2014年8月印发了相关文件,在发布的这些文件里强调要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旅游观、研学观,要注重课堂文化的创新,不断地拓宽旅游发展的前景和空间。201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全域旅游的总体战略,为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旅游文化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类型和概念[1]。2016年11月份,教育部联合众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文件政策,文件要求要不断的加强研学基地建设,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不断地加强监督评价体系的建设,将评价结果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其中指出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所推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从同一的版本变成了现在所实行的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这么简单,更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大变革。从前单一的教学更多的关注于教师对于教材知识的一种简单的传授,理论知识的一种简单的传递,教师没有更多的激情,学生也没有什么乐趣,渐渐的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的副科,没有太大的价值。然而景区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这对景区课堂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研学旅行自2013年正式开展以来,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其主要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如例宋娟[2]曾提出从“中国高句丽史”课程,深度的阐述了开展研学旅行或者景区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强调发展景区课堂必须重视和从实践过程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出发。其中,“中国高句丽史”课程的研学旅行大体包括制订计划、分组选题、安排行程、商定规则、组织旅行、总结反思六大步骤,该六大步骤贯穿整个景区课堂旅游活动中,供我们参考和借鉴。丁运超[3]主张“景区课堂旅游具有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全新课程,同时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动者”。张成[4]从明确主题,制定方案、储备知识,激发兴趣、实地体验,情境提升、理性总结,反思提高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将“读书”与“旅行”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老师舒迟[5]在其文献介绍了本校在探索研学旅行课程中主要重视的六个方面,分别是善用当地文化资源、提倡小组互助合作、锻炼个人探究能力、重视师生之间互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重视课程评价与总结。学生离开了学校的固有模式的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同时学生的书本知识也得到了补充与提升。
1.2.2国外研究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