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兴起和普及,报纸逐渐丧失了其作为主流传播媒体的地位,网络开始逐渐取代报纸成为人群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体,报纸在新时期的生存和发展令人担忧。本文深刻分析了报纸和网络传播各自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网络传播逐渐壮大的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标杆的报纸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尝试着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报纸在网络传播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借鉴和指导。
目 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思路 2
1.4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
1.4.1国外研究评述 2
1.4.2国内研究评述 3
2.报纸和网络传播概述 5
2.1报纸概述 5
2.1.1报纸的定义 5
2.1.2报纸的生存优势分析 5
2.1.3报纸的生存劣势分析 6
2.2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征 8
2.2.1网络传播的定义 8
2.2.2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9
2.2.3网络传播的劣势分析 10
2.3理论基础 12
2.3.1社会责任理论 12
2.3.2媒介融合理论 13
3.报纸的生存现状 14
3.1报纸生存现状概述 14
3.1.1报纸的产业链结构被改变 14
3.1.2报纸和网络共同生存 15
3.1.3报纸受众的大量流失 15
3.2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16
3.2.1俯就于资本,丧失公信力 16
3.2.2脱离实际,传播内容非主流化 17
3.2.3受众无细分,传播统一化 17
3.2.4“报网融合”力度有待加强 18
4.发展策略 19
4.1深化报纸优势,发掘传统潜力 19
4.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加强深度报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19
4.1.2着眼民生,提供意见交流平台 19
4.1.3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20
4.2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拥抱新型媒体 21
4.2.1借用网络资源,优化采编方式 21
4.2.2进一步深化报纸的“网络化”传播 21
5.结 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美国著名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千年终结》中写道:“在20世纪的后四分之一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战争、以及做爱的方式。一个动态的全球经济已经在地球各处构建起来,将全世界的有价值的人及活动联系在一起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围绕着相互影响、日益增强的视听宇宙被构建起来,渗透到每一处精神表征和沟通传播中,以电子超文本整合文化的丰富性。”(((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世界经济和文化格局变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传播的技术和应用从互联网延伸到移动通信、传统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同时互联网本身的更新和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应用(BBS、博客、微博等),新型环境下的网络传播模糊了传统媒体间界限分明的传受关系、地域关系,时空关系,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旧的发展模式在新语境下已经无以为继。而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更是危机重重,入不敷出。因此,在这样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环境下对报纸的生存现状以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则显得极为必要和急迫。
1.2研究意义
报纸曾经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冲击,报纸却似乎面临着即将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尴尬局面,“报纸消亡论”曾经一度喧嚣尘上,仿佛报纸的末日就在明天。本文通过对报纸以及网络传播各自的优势弊端进行对比和理性剖析,结合报纸在网络时代的生存现状,指出报纸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并尝试着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报纸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借鉴和指导。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常熟市图书馆,图书馆借阅和参考有关期刊、杂志及图书,同时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站上搜寻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整理综合,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研究水平、相关动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建议。同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第二,系统研究法
借鉴其他各类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现状、原因、未来趋势以及发展策略进行缜密思考和系统分析,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3.2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前言部分,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为报纸和网络传播概述,对报纸和网络传播进行了定义,同时综合分析了报纸和网络传播各自的优劣势,该章为第三章的铺垫。第三章分析报纸的生存现状,该章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报纸在网络传播时代下尴尬境地,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第二部分则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提出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第四章为报纸的发展策略研究,对应第三章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第二章报纸以及网络传播的优劣势,化劣为优,扬长避短,一一提出恰当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五章结论部分,在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同时对报纸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1.4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1国外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对网络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和新媒体的优势研究方面。早在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就在其文章《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社会”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即将进入信息社会。挪威的媒体顾问伊瑞克威尔伯格结合信息社会的特征,并从报纸发展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著名的“报纸消亡论”。他指出报业在网络传播得冲击下正在走向衰落期,像任何产品一样,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五个阶段,即发育期,成熟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欧洲报纸,特别是北欧报纸目前处于这个周期的第四阶段末期和第五阶段初期。但这一理论并不成熟,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报纸依然牢牢的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与伊瑞克威尔伯格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英国的罗伯特皮卡德教授,他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
目 录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思路 2
1.4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2
1.4.1国外研究评述 2
1.4.2国内研究评述 3
2.报纸和网络传播概述 5
2.1报纸概述 5
2.1.1报纸的定义 5
2.1.2报纸的生存优势分析 5
2.1.3报纸的生存劣势分析 6
2.2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征 8
2.2.1网络传播的定义 8
2.2.2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9
2.2.3网络传播的劣势分析 10
2.3理论基础 12
2.3.1社会责任理论 12
2.3.2媒介融合理论 13
3.报纸的生存现状 14
3.1报纸生存现状概述 14
3.1.1报纸的产业链结构被改变 14
3.1.2报纸和网络共同生存 15
3.1.3报纸受众的大量流失 15
3.2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 16
3.2.1俯就于资本,丧失公信力 16
3.2.2脱离实际,传播内容非主流化 17
3.2.3受众无细分,传播统一化 17
3.2.4“报网融合”力度有待加强 18
4.发展策略 19
4.1深化报纸优势,发掘传统潜力 19
4.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加强深度报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19
4.1.2着眼民生,提供意见交流平台 19
4.1.3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20
4.2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拥抱新型媒体 21
4.2.1借用网络资源,优化采编方式 21
4.2.2进一步深化报纸的“网络化”传播 21
5.结 语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1.前言
1.1研究背景
美国著名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千年终结》中写道:“在20世纪的后四分之一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战争、以及做爱的方式。一个动态的全球经济已经在地球各处构建起来,将全世界的有价值的人及活动联系在一起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围绕着相互影响、日益增强的视听宇宙被构建起来,渗透到每一处精神表征和沟通传播中,以电子超文本整合文化的丰富性。”(((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世界经济和文化格局变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传播的技术和应用从互联网延伸到移动通信、传统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等),同时互联网本身的更新和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应用(BBS、博客、微博等),新型环境下的网络传播模糊了传统媒体间界限分明的传受关系、地域关系,时空关系,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旧的发展模式在新语境下已经无以为继。而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更是危机重重,入不敷出。因此,在这样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环境下对报纸的生存现状以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则显得极为必要和急迫。
1.2研究意义
报纸曾经是传递信息、承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冲击,报纸却似乎面临着即将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尴尬局面,“报纸消亡论”曾经一度喧嚣尘上,仿佛报纸的末日就在明天。本文通过对报纸以及网络传播各自的优势弊端进行对比和理性剖析,结合报纸在网络时代的生存现状,指出报纸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并尝试着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报纸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借鉴和指导。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常熟市图书馆,图书馆借阅和参考有关期刊、杂志及图书,同时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站上搜寻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整理综合,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对目前的研究水平、相关动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建议。同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第二,系统研究法
借鉴其他各类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对本文研究对象的现状、原因、未来趋势以及发展策略进行缜密思考和系统分析,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3.2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前言部分,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为报纸和网络传播概述,对报纸和网络传播进行了定义,同时综合分析了报纸和网络传播各自的优劣势,该章为第三章的铺垫。第三章分析报纸的生存现状,该章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报纸在网络传播时代下尴尬境地,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第二部分则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提出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第四章为报纸的发展策略研究,对应第三章报纸现存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第二章报纸以及网络传播的优劣势,化劣为优,扬长避短,一一提出恰当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五章结论部分,在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同时对报纸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1.4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4.1国外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对网络时代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和新媒体的优势研究方面。早在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就在其文章《论信息产业》中提出“信息社会”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即将进入信息社会。挪威的媒体顾问伊瑞克威尔伯格结合信息社会的特征,并从报纸发展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著名的“报纸消亡论”。他指出报业在网络传播得冲击下正在走向衰落期,像任何产品一样,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包括五个阶段,即发育期,成熟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欧洲报纸,特别是北欧报纸目前处于这个周期的第四阶段末期和第五阶段初期。但这一理论并不成熟,因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报纸依然牢牢的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与伊瑞克威尔伯格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英国的罗伯特皮卡德教授,他把西方报纸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是引入期,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为迅速增长的成长期,20世纪是平稳的成熟期,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缓慢下滑的衰落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