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p理论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附件)【字数:18002】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双重影响和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本文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调查法、RMP理论研究法,了解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现在面临的困境,解决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及保护问题,使得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并且能被更好地传承下去。最终得出结论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注意开发的方向和尺度。从而拉动高邮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为将来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形成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促进高邮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优秀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综述 2
1.2.2 国内研究综述 3
1.2.3 现有研究评述 3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4
1.3.1 主要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思路 4
1.4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分析 7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7
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7
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7
2.4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概念 8
2.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 8
第三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9
3.1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现状 9
3.2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 10
3.3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10
第四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12
4.1基于RMP理论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 12
4.1.1资源分析R(resource analysis) 12
4.1.2市场分析M(market analysis) 13
4.1.3产品分析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roduct analysis) 14
4.2基于RMP理论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 14
第五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6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9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见证。开发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文化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被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智慧与文明,帮助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
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社会的全面展开,以及在社会生活现代化潮流的巨大冲击下,世界各国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交流碰撞,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全世界人民首要面对的重大任务。联合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呼吁世界人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还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歌之乡”称号,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俗话说得好,“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说到高邮,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就会联想到“高邮咸鸭蛋”,高邮咸鸭蛋作为高邮对外的名片发展得蒸蒸日上,其中最著名的品牌就是“红太阳”,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江苏高邮鸭集团的核心和支柱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企业。高邮市政府对这些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当重视,斥资2500万主办了中国首个“鸭文化博物馆”,在高邮市政府的支持下,高邮鸭业正在蓬勃发展。尽管如此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没有被高邮市政府所重视,相对于高邮咸鸭蛋65亿的经济产值来说,界首茶干的经济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有比较具大的,还有很多高邮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就比如一些地区的民歌、传说之类。很多已经被开发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研究拟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对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作一个详细的研究。
本研究选择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一是因为高邮咸鸭蛋和高邮民歌级别靠前,高邮是“中国的民歌之乡”,经典的高邮民歌数不胜数,高邮民歌曾经多次被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农民艺术节,高邮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邮咸鸭蛋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因为高邮民歌和高邮咸鸭蛋影响力巨大,提到高邮必然会想到高邮的咸鸭蛋和高邮民歌,咸鸭蛋已经成为高邮对外的一张名片,受到众多老百姓的喜爱;三是因为它们最具有代表性,高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包括秦邮董塘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临泽高跷、肩担木偶戏、卸甲民歌等等,其中传统制作技艺和表演艺术最为突出,而传统制作技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现在的高邮人民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咸鸭蛋,并且还会根据自家的口味做出创新。最能代表表演艺术的必然是高邮民歌了,高邮民歌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高邮市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小调、情歌、号子以及各种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等,它既有苏南民歌柔婉的特点,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在高邮,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能哼唱几句。因此,本文选择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以此研究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
目前,中国已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运用众多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但是在很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方式缺乏创意甚至存在缺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伤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开发是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上的,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方面各地政府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各种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但是还不全面,很多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就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于商业化的问题。目前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得还不是很完善,没有系统的开发或保护措施,以至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被过度开发或者是过度保护的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外研究综述 2
1.2.2 国内研究综述 3
1.2.3 现有研究评述 3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4
1.3.1 主要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思路 4
1.4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分析 7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7
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7
2.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7
2.4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概念 8
2.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 8
第三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9
3.1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现状 9
3.2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 10
3.3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10
第四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12
4.1基于RMP理论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 12
4.1.1资源分析R(resource analysis) 12
4.1.2市场分析M(market analysis) 13
4.1.3产品分析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roduct analysis) 14
4.2基于RMP理论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析 14
第五章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6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9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见证。开发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文化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被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智慧与文明,帮助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
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社会的全面展开,以及在社会生活现代化潮流的巨大冲击下,世界各国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交流碰撞,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为全世界人民首要面对的重大任务。联合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呼吁世界人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邮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还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歌之乡”称号,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俗话说得好,“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说到高邮,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就会联想到“高邮咸鸭蛋”,高邮咸鸭蛋作为高邮对外的名片发展得蒸蒸日上,其中最著名的品牌就是“红太阳”,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江苏高邮鸭集团的核心和支柱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企业。高邮市政府对这些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相当重视,斥资2500万主办了中国首个“鸭文化博物馆”,在高邮市政府的支持下,高邮鸭业正在蓬勃发展。尽管如此 ,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没有被高邮市政府所重视,相对于高邮咸鸭蛋65亿的经济产值来说,界首茶干的经济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发展差距还有比较具大的,还有很多高邮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就比如一些地区的民歌、传说之类。很多已经被开发的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研究拟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对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作一个详细的研究。
本研究选择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一是因为高邮咸鸭蛋和高邮民歌级别靠前,高邮是“中国的民歌之乡”,经典的高邮民歌数不胜数,高邮民歌曾经多次被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农民艺术节,高邮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邮咸鸭蛋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因为高邮民歌和高邮咸鸭蛋影响力巨大,提到高邮必然会想到高邮的咸鸭蛋和高邮民歌,咸鸭蛋已经成为高邮对外的一张名片,受到众多老百姓的喜爱;三是因为它们最具有代表性,高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包括秦邮董塘制作技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临泽高跷、肩担木偶戏、卸甲民歌等等,其中传统制作技艺和表演艺术最为突出,而传统制作技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现在的高邮人民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咸鸭蛋,并且还会根据自家的口味做出创新。最能代表表演艺术的必然是高邮民歌了,高邮民歌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高邮市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主要有小调、情歌、号子以及各种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等,它既有苏南民歌柔婉的特点,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在高邮,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能哼唱几句。因此,本文选择以《高邮咸鸭蛋制作技艺》和《高邮民歌》为例,以此研究高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
目前,中国已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各地政府运用众多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但是在很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方式缺乏创意甚至存在缺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伤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开发是建立在保护的前提之上的,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方面各地政府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各种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但是还不全面,很多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浙江省西塘古镇为例,就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于商业化的问题。目前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得还不是很完善,没有系统的开发或保护措施,以至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被过度开发或者是过度保护的现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