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效应研究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户外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效应研究以迷笛音乐节为例[20200505124145]
摘要:近几年,国内户外音乐节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发展迅猛,成为国内节庆旅游的新热点。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全国各地的城市也纷纷积极争取同音乐节举办商合作,先后举办各类主题的音乐节。本文通过对音乐节旅游效应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对举办地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更深刻的把握旅游市场的方向,结合举办城市的旅游特点,开展特色性项目的音乐节,有利于音乐节旅游市场走向一个更成熟稳定,更符合大众休闲旅游模式的行为方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音乐节;旅游效应;特色旅游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一、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3
(一)音乐节参与者的消费特征研究 3
(二)迷笛音乐节的联动经济效应 4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相关产业,提高音乐节的经济效应 4
二、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研究 4
(一)音乐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4
(二)音乐节对旅游地文化的效应研究 5
(三)音乐节的举办对举办地城市的旅游形象的效应研究 5
(四)结合城市特色和文化,提高城市的旅游形象 7
三、音乐节对于举办地的旅游环境效应研究 7
(一)音乐节的举办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 7
(二)音乐节的举办对于举办地设施建设的影响 8
(三)举办一场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节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户外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效应研究
——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引言
户外音乐节的旅游效应研究,有助于提升举办地城市的旅游形象,为城市吸引和招纳更多的游客。以2013年十一期间上海举办的“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为例,通过本人的实地深度探访与问卷调查,进一步从游客的角度分析了举办音乐节对于上海地区的旅游促进作用以及影响,是对指导其他举办城市举办一场全面成功的音乐节并通过音乐节的旅游效应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决策性依据。
一、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一)音乐节参与者的消费特征研究
音乐节举办的目的不仅在于吸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乐迷,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为城市带来大批的旅游者,更在于成功策划一场音乐节所为城市带来的牵动效应。[1]
作为国内典型代表的老牌户外音乐节,迷笛音乐节一直秉承着“坚持推广摇滚音乐”为主旨来举办每年的音乐节,在选址上,多会选择城市中比较偏远的地方。例如此次2013年上海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的选址就定在浦东三甲港,从火车站过去都需要2个小时。但是,即使是交通如此的不便利,举办地如此的不为人知和偏僻,此次十一黄金周迷笛的举办仍旧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根据道略数据库统计显示,摇滚音乐节的观众年龄主要集中在25-36岁,教育背景大多是大专或者大学以上,收入方面主要集中在3000-4999元,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笔者通过国庆期间和五一期间在上海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现场实地探访的问卷调查,总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网络问卷发放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主要针对参与此次迷笛音乐节的观众和曾经参与过相关音乐节的观众或游客,年龄以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为主,归纳总结调查数据得出,2013年上海迷笛音乐节期间,参与者的消费状况如下图(图1)显示:
图一 音乐节期间参与者的消费状况图
由图1可见,参加2013年上海迷笛音乐节的大部分观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迷笛音乐节的门票购买上,门票单日150/天,三日联票为350。其次为来往交通和饭店食宿的消费。可见,音乐节主要的经济收益来自于门票收入。音乐节举办期间,与音乐节直接相关的消费就是门票,这一部分的消费份额还是占消费者总消费份额的很大部分的。而与音乐节间接相关的食宿和交通方面,也因为音乐节的举办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见,音乐节的举办扩大了参与者在吃,住方面的需求量。据调查显示,尽管迷笛场地内设有露营地,但是举办期间内,当地周围的酒店和旅店的来客量有显著的上升,很多酒店都没有空房,出房量是平日的2到3倍。[2]
可见,虽然目前市面上的音乐节还没有直接与旅游挂钩,也并没有专门针对音乐节所开设的旅游线路,但是我们可以把音乐节看成一个打开举办地旅游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的一个非常好的媒介,通过举办音乐节,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拉动举办地的内需,扩大消费种类和消费数额,促进举办地的经济发展。
(二)迷笛音乐节的联动经济效应
回顾一下以往迷笛音乐节在镇江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的情况。在首届镇江迷笛音乐节期间,举办地世业洲有位当地居民光靠出售各种方便食品、日用百货等音乐节上所需要用到的物品,3天的营业额高达2万元,相比世业镇去年年人均9325元的收入来说,迷笛音乐节在镇江的举办确实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十分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音乐节期间爆满的客流量也令当地村民把自家改成了临时民宿。而镇江市区酒店、宾馆的客房综合入住率更是高达91%,成为国庆期间江苏省各大城市之首。这座江南文化古城的政府对现代艺术高度包容,有意借此完善当地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演艺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以音乐为媒介,主导慢享娱乐休闲的生活理念,打造全城意义的音乐演艺集市及音乐演艺聚合平台,打造城市品牌特色。音乐节的举办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进一步促进了举办地城市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为举办地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益。
此次的上海迷笛音乐节万众瞩目,在经过镇江的成功例子后,主办方更有信心进军上海市场。短短为期三天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音乐节期间,参与人数达到4万,收支基本平衡,更值得一提的是,迷笛音乐节的举办为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客源,采访中,很多游客也表示,会乘此机会好好游玩一下上海,音乐节的举办为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迷笛”的品牌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推动,带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相关产业,提高音乐节的经济效应
根据以上的研究显示,音乐节的举办不但为音乐节本身带来了盈利,而且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举办地在举办一场音乐节前,应该考虑多方因素,举办一场成功的并且能够盈利的音乐节涉及到场地,舞台,人员,宣传,周边商户联系,投资方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以上研究,建议上海再次举行相关音乐节时,把景点旅游和音乐节穿插在一条旅游线路上,打包推销上海的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在音乐节周边设立规范的商户,划分贩卖商品种类,规范的运作,可以扩大当地商户的收入,也为一些居民提供了商机。同时还可以同相关产业进行合作,设计生产一系列以上海为背景的音乐节主题纪念文化产品,既扩大了举办地的知名度又可以宣传音乐节的主题,产生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
二、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研究
(一)音乐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万物有利弊,音乐节的举办对于举办地和乐迷来说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但是连续三日的狂欢不得不说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随着音乐节进入大众视野,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周围的居民也表示了他们的担忧:摇滚音乐的疯狂的噪音难道不会对周围建筑物有损害?大批的人流涌入会不会造成周围的交通堵塞?居民们正常的生活是不是会因此被搅扰?对此,我也采访了一些当地的居民,对他们进行了深度的访谈:浦东三甲港当地的居民张先生表示,举办这样的大型音乐节事活动对于三甲港来说是一件好事,三甲港由于地处偏远,平时来游玩的游客就比较稀少,除了夏天的时候大多游客都是冲着人造沙滩来的,基本上除了海滩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旅游特色和亮点了。这次十一黄金周,由于音乐节的举办,扩大了三甲港的知名度,很多游客也会在听音乐节的同时去周围的沙滩上坐坐,带动了三甲港沙滩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起了推动的作用。
摘要:近几年,国内户外音乐节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发展迅猛,成为国内节庆旅游的新热点。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全国各地的城市也纷纷积极争取同音乐节举办商合作,先后举办各类主题的音乐节。本文通过对音乐节旅游效应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节对举办地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更深刻的把握旅游市场的方向,结合举办城市的旅游特点,开展特色性项目的音乐节,有利于音乐节旅游市场走向一个更成熟稳定,更符合大众休闲旅游模式的行为方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音乐节;旅游效应;特色旅游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一、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3
(一)音乐节参与者的消费特征研究 3
(二)迷笛音乐节的联动经济效应 4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相关产业,提高音乐节的经济效应 4
二、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研究 4
(一)音乐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4
(二)音乐节对旅游地文化的效应研究 5
(三)音乐节的举办对举办地城市的旅游形象的效应研究 5
(四)结合城市特色和文化,提高城市的旅游形象 7
三、音乐节对于举办地的旅游环境效应研究 7
(一)音乐节的举办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 7
(二)音乐节的举办对于举办地设施建设的影响 8
(三)举办一场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节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户外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效应研究
——以迷笛音乐节为例
引言
户外音乐节的旅游效应研究,有助于提升举办地城市的旅游形象,为城市吸引和招纳更多的游客。以2013年十一期间上海举办的“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为例,通过本人的实地深度探访与问卷调查,进一步从游客的角度分析了举办音乐节对于上海地区的旅游促进作用以及影响,是对指导其他举办城市举办一场全面成功的音乐节并通过音乐节的旅游效应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决策性依据。
一、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一)音乐节参与者的消费特征研究
音乐节举办的目的不仅在于吸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乐迷,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为城市带来大批的旅游者,更在于成功策划一场音乐节所为城市带来的牵动效应。[1]
作为国内典型代表的老牌户外音乐节,迷笛音乐节一直秉承着“坚持推广摇滚音乐”为主旨来举办每年的音乐节,在选址上,多会选择城市中比较偏远的地方。例如此次2013年上海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的选址就定在浦东三甲港,从火车站过去都需要2个小时。但是,即使是交通如此的不便利,举办地如此的不为人知和偏僻,此次十一黄金周迷笛的举办仍旧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根据道略数据库统计显示,摇滚音乐节的观众年龄主要集中在25-36岁,教育背景大多是大专或者大学以上,收入方面主要集中在3000-4999元,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笔者通过国庆期间和五一期间在上海浦东三甲港迷笛音乐节现场实地探访的问卷调查,总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网络问卷发放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主要针对参与此次迷笛音乐节的观众和曾经参与过相关音乐节的观众或游客,年龄以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为主,归纳总结调查数据得出,2013年上海迷笛音乐节期间,参与者的消费状况如下图(图1)显示:
图一 音乐节期间参与者的消费状况图
由图1可见,参加2013年上海迷笛音乐节的大部分观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迷笛音乐节的门票购买上,门票单日150/天,三日联票为350。其次为来往交通和饭店食宿的消费。可见,音乐节主要的经济收益来自于门票收入。音乐节举办期间,与音乐节直接相关的消费就是门票,这一部分的消费份额还是占消费者总消费份额的很大部分的。而与音乐节间接相关的食宿和交通方面,也因为音乐节的举办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见,音乐节的举办扩大了参与者在吃,住方面的需求量。据调查显示,尽管迷笛场地内设有露营地,但是举办期间内,当地周围的酒店和旅店的来客量有显著的上升,很多酒店都没有空房,出房量是平日的2到3倍。[2]
可见,虽然目前市面上的音乐节还没有直接与旅游挂钩,也并没有专门针对音乐节所开设的旅游线路,但是我们可以把音乐节看成一个打开举办地旅游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的一个非常好的媒介,通过举办音乐节,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拉动举办地的内需,扩大消费种类和消费数额,促进举办地的经济发展。
(二)迷笛音乐节的联动经济效应
回顾一下以往迷笛音乐节在镇江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的情况。在首届镇江迷笛音乐节期间,举办地世业洲有位当地居民光靠出售各种方便食品、日用百货等音乐节上所需要用到的物品,3天的营业额高达2万元,相比世业镇去年年人均9325元的收入来说,迷笛音乐节在镇江的举办确实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十分大的经济效益。此外,音乐节期间爆满的客流量也令当地村民把自家改成了临时民宿。而镇江市区酒店、宾馆的客房综合入住率更是高达91%,成为国庆期间江苏省各大城市之首。这座江南文化古城的政府对现代艺术高度包容,有意借此完善当地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演艺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以音乐为媒介,主导慢享娱乐休闲的生活理念,打造全城意义的音乐演艺集市及音乐演艺聚合平台,打造城市品牌特色。音乐节的举办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进一步促进了举办地城市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为举办地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益。
此次的上海迷笛音乐节万众瞩目,在经过镇江的成功例子后,主办方更有信心进军上海市场。短短为期三天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音乐节期间,参与人数达到4万,收支基本平衡,更值得一提的是,迷笛音乐节的举办为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客源,采访中,很多游客也表示,会乘此机会好好游玩一下上海,音乐节的举办为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客源,“迷笛”的品牌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推动,带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城市相关产业,提高音乐节的经济效应
根据以上的研究显示,音乐节的举办不但为音乐节本身带来了盈利,而且对于举办城市来说,是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举办地在举办一场音乐节前,应该考虑多方因素,举办一场成功的并且能够盈利的音乐节涉及到场地,舞台,人员,宣传,周边商户联系,投资方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以上研究,建议上海再次举行相关音乐节时,把景点旅游和音乐节穿插在一条旅游线路上,打包推销上海的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在音乐节周边设立规范的商户,划分贩卖商品种类,规范的运作,可以扩大当地商户的收入,也为一些居民提供了商机。同时还可以同相关产业进行合作,设计生产一系列以上海为背景的音乐节主题纪念文化产品,既扩大了举办地的知名度又可以宣传音乐节的主题,产生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
二、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旅游社会文化效应研究
(一)音乐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万物有利弊,音乐节的举办对于举办地和乐迷来说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但是连续三日的狂欢不得不说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随着音乐节进入大众视野,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周围的居民也表示了他们的担忧:摇滚音乐的疯狂的噪音难道不会对周围建筑物有损害?大批的人流涌入会不会造成周围的交通堵塞?居民们正常的生活是不是会因此被搅扰?对此,我也采访了一些当地的居民,对他们进行了深度的访谈:浦东三甲港当地的居民张先生表示,举办这样的大型音乐节事活动对于三甲港来说是一件好事,三甲港由于地处偏远,平时来游玩的游客就比较稀少,除了夏天的时候大多游客都是冲着人造沙滩来的,基本上除了海滩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旅游特色和亮点了。这次十一黄金周,由于音乐节的举办,扩大了三甲港的知名度,很多游客也会在听音乐节的同时去周围的沙滩上坐坐,带动了三甲港沙滩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起了推动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