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附件)【字数:11341】
摘 要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思想,今天我们传承古人的智慧,开展以“游”、“学”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开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我国“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建设研学旅行基地。高等院校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教育、景观等资源优势,成为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的优良选择。因此,以高等院校作为研学基地的研学旅行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的研究方式,以无锡为例,对高校研学旅行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为未来高校研学旅行的发展提出了健康可持续的开发策略。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 2
2.1概念辨析 2
2.2研学旅行特征 2
2.3研学旅行类型 3
2.4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4.1国外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4.2国内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5文献综述 4
第三章 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分析 5
3.1无锡市开展高校研学旅行优势分析 5
3.1.1无锡市地域优势分析 5
(1)教育大市,有一定的实际经验 5
(2)周边高校云集,资源众多 5
3.1.2高等院校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优势分析 5
(1)高校类型多样 5
(2)专业化知识型 5
(3)群体接受度高 6
3.2无锡市现有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不足分析 6
3.2.1产品类型单一,针对性不强 6
3.2.2研学效果不佳,“游”、“学”分离 6
3.2.3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 7
第四章 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市场认知分析 8
4.1问卷设计 8
4.2调查样本 8
4.3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认知度分析 9
4.3.1了解程度低,概念模糊 9
4.3.2多支持态度 10
4.4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参与度分析 11
4.5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的期望值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 11
第五章 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创新开发策略 13
5.1开发理念 13
5.2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13
5.2.1挖掘教育旅游资源,创新研学旅游产品 13
5.2.2区分目标市场,打造有针对性的研学旅游产品 13
5.2.3联合其他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主题鲜明的研学旅行产品 13
5.2.4学游并重,以游助学 14
5.2.5合理定价,研学旅行大众化 14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
6.1主要结论 15
6.2不足与设想 15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兼具教育和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有了研学旅行的历史。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学生们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之前,仍有开展研学旅行等社会活动的传统。研学旅行虽然在国外发展成熟,但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萌芽的新生旅游形式。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2012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取了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同期,教育部亦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为切实推动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群众积极响应的作用下,研学旅行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以高等院校作为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的现状仍然有待改善。本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分析高等院校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的可行性,并探讨如何使高校研学旅行游学兼得,成为为旅游行业注入动力的新业态。
1.2研究意义
本文立足于无锡市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无锡市教师、家长、中小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知态度,参与程度。通过调研现有的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总结高校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验,进行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提高高校研学旅行“游”且“学”的效果,深度挖掘高校研学旅行的潜力。
第二章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
2.1概念辨析
修学旅行(study tour)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明治时期,它通过旅行的形式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学习自然文化知识,培养与人相处的协调性,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它被视作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促进修学旅游健康发展的机制[]。在欧美地区,这一旅游形式又被称作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Kim M&Gary将在法国波尔多进行两周教育旅行的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此次教育旅游,是旅游娱乐,跨文化经验交流和商业课程学习三者的结合。[]教育旅游的内涵亦是“游+学”。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理论知识的“满堂灌”传授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目标,教育界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研学旅行是满足这种方式的最佳形式之一。
那么,何为研学旅行?2014 年 3 月 4 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此的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义中,研学旅行的主要特征,一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二是突出一个“学”字。研学旅行是一种走出课堂,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到旅行的各个步骤中去的学习方式。研学旅行寓教于游,在游乐中培育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从而达到“学”、“游”相长,获得旅游的经济效益、获得教育的社会效益[]。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 2
2.1概念辨析 2
2.2研学旅行特征 2
2.3研学旅行类型 3
2.4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4.1国外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4.2国内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3
2.5文献综述 4
第三章 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分析 5
3.1无锡市开展高校研学旅行优势分析 5
3.1.1无锡市地域优势分析 5
(1)教育大市,有一定的实际经验 5
(2)周边高校云集,资源众多 5
3.1.2高等院校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优势分析 5
(1)高校类型多样 5
(2)专业化知识型 5
(3)群体接受度高 6
3.2无锡市现有高校研学旅行产品不足分析 6
3.2.1产品类型单一,针对性不强 6
3.2.2研学效果不佳,“游”、“学”分离 6
3.2.3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 7
第四章 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市场认知分析 8
4.1问卷设计 8
4.2调查样本 8
4.3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认知度分析 9
4.3.1了解程度低,概念模糊 9
4.3.2多支持态度 10
4.4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参与度分析 11
4.5无锡市高校研学旅行的期望值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析 11
第五章 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创新开发策略 13
5.1开发理念 13
5.2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13
5.2.1挖掘教育旅游资源,创新研学旅游产品 13
5.2.2区分目标市场,打造有针对性的研学旅游产品 13
5.2.3联合其他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主题鲜明的研学旅行产品 13
5.2.4学游并重,以游助学 14
5.2.5合理定价,研学旅行大众化 14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5
6.1主要结论 15
6.2不足与设想 15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兼具教育和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有了研学旅行的历史。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学生们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之前,仍有开展研学旅行等社会活动的传统。研学旅行虽然在国外发展成熟,但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萌芽的新生旅游形式。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2012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取了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建设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同期,教育部亦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为切实推动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群众积极响应的作用下,研学旅行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以高等院校作为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的现状仍然有待改善。本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分析高等院校作为研学旅行基地的可行性,并探讨如何使高校研学旅行游学兼得,成为为旅游行业注入动力的新业态。
1.2研究意义
本文立足于无锡市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无锡市教师、家长、中小学生对研学旅行的认知态度,参与程度。通过调研现有的高校研学旅行产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总结高校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验,进行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提高高校研学旅行“游”且“学”的效果,深度挖掘高校研学旅行的潜力。
第二章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
2.1概念辨析
修学旅行(study tour)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明治时期,它通过旅行的形式让学生直接体验社会,学习自然文化知识,培养与人相处的协调性,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日本,它被视作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促进修学旅游健康发展的机制[]。在欧美地区,这一旅游形式又被称作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Kim M&Gary将在法国波尔多进行两周教育旅行的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此次教育旅游,是旅游娱乐,跨文化经验交流和商业课程学习三者的结合。[]教育旅游的内涵亦是“游+学”。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理论知识的“满堂灌”传授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目标,教育界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研学旅行是满足这种方式的最佳形式之一。
那么,何为研学旅行?2014 年 3 月 4 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此的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义中,研学旅行的主要特征,一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二是突出一个“学”字。研学旅行是一种走出课堂,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到旅行的各个步骤中去的学习方式。研学旅行寓教于游,在游乐中培育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从而达到“学”、“游”相长,获得旅游的经济效益、获得教育的社会效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