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通常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管理和保护重要单位,承担着宝贵民俗资源保护及传承的使命,更是一座城市的耀眼的名片。故本文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选为研究对象,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进行分析和探索,来总结其传承工作中的现状,包括其自身的优势亮点和不足,从而针对性提出建议与对策,以至于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更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事业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况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2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2
2.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价值及其功能研究2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3
二、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况3
(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概况3
(二)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3
1.动态与静态相结合4
2.遗产传承人的密切合作4
(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4
(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目前存在问题5
1.宣传手段保守老旧,宣传力度略显不够5
2.旅游产品创新度不够5
3.展示手段不够多样,传承方式单一5
4.缺乏相关人才支持6
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旅游对策6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及方式6
(二)充分发挥“媒介”的独特作用6
(三)加强传承方式的创新性6
1.充分利用数字化产品6
2.大力举办别具特色活动,丰富旅游产品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表1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5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引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况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消费需求的层次多样化,针对不同人群的类型旅游在各地层出不穷,而早已稳固地发展成为主流大众旅游的非物质文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遗产旅游也纳入了民众的视野。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已成为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也日趋明显。
(一)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文献主要着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保护和管理措施及价值与规划等方面,专门涉及旅游开发研究的文献其实并不多。主要有Harriet Deacon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划制度,以及严格遵守管理规划的重要性;[1]Greg Richards 对比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在保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Rex Nettleford主要针对非物质遗产迁移现象,分析在迁移中造成的遗产流失、衰亡现象以及在迁移中反反而促进遗产传承和创新的现象提出要针对此现象加强保护的观点;[3;Kenji Yoshida提出通过物质载体,在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4]而Vandiver. Pamela则通过分析具体案例阐述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并提出通过恢复失传工艺,再现其艺术和文化魅力从而促进遗产保护的观点。[5]
(二)国内研究概况
从2003年以来,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文献也渐渐增多,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上、特征、价值、功能、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认识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逐渐成为瞩目焦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念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初级阶段。向云驹(200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念的代表性研究归结为两个时点,一是 1950 年日本政府《无形财产保护法》中根据 “有形文化财产”概念,推导出 “无形文化财产”概念;二是 198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提出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6]刘玉青(200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事例分析为基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民族形态文化,另一类是以民间风俗为变现形式的民族行为文化,以民俗的形式出现。[7]
2.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旅游的特征、价值及其功能研究
王宁(2003)从保护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易度方面对其特点进行研究,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是他总结出的特点。 [8]刘魁立(2005)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以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求知与认识历史的需求。 [9] 朱祥贵(2004)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在于提升国民保护生态的责任和意识,工具性价值只是价值之一,应该在保护深层次内在价值的基础上,确认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体的生态义务和责任。 [10]
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后期学者们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层出不穷,许多学者提出以旅游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宋欢(2006)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可以齐头并进,要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宏观战略,加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并规范旅游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1]徐赣丽(2005)提出单纯保护的做法,不能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采用开发式的保护手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生存与传承。 [12]贾鸿雁(2006)在《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一文中指出,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特征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原生地静态模式、原生地综合模式、异地集结式模式,但是也许这些开发模式都会伤害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建立健全一套法律教育科研机构势在必行。 [13]刘茜(2005)主张,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为指导,辩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进而考虑是否进行挖掘开发。[14]王素洁(2002)对杨家埠民间工艺文化(主要是木版年画和风筝)的旅游价值作了分析并提出旅游开发构想。 [15]
二、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况
(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概况
现阶段我国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主要有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两种方式,静态保护主要是对民俗文化成果进行记录、收集、保存、陈列,也称为“标本式”的保护;而活态保护则要让民俗文化在流动中继承,在展示中保护,在利用中发展,在活动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最高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