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的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研究以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为例
近年来民俗节庆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但随着旅游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部分地区的民俗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承载地方民俗节庆文化的居民集体记忆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本文将以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为例,尝试从居民角度入手,通过调查居民对踩山节的集体记忆来还原民俗节庆文化原本的形态,再将其与旅游开发后的现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俗节庆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建议,期望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民俗节庆旅游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2
(一)集体记忆2
(二)民俗节庆3
二、研究设计3
(一)踩山节概况3
(二)集体记忆构成要素4
(三)研究方法4
1.现场访谈5
2.问卷调查5
三、实证分析6
(一)居民踩山节集体记忆6
1.踩山节集体记忆主体要素6
2.踩山节集体记忆客体要素7
3.记忆途径9
(二)旅游开发后集体记忆的变化9
1.记忆主体方面9
2.记忆客体方面10
3.记忆途径方面11
四、结论与建议12
(一)主要结论12
1.主体要素方面12
2.客体要素方面12
3.记忆途径方面12
(二)建议12
1.居民角色方面12
2.民俗节庆要素开发方面13
3.民俗节庆旅游宣传方面13
4.民俗节庆文化传承方面13
(三)不足与展望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A 关于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的集体记忆调查问卷16
附录B 2018年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活动流程18
基于集体记忆的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以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为例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各异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而民俗节庆活动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这些民俗文化得以不断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发展民俗节庆旅游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民俗节庆旅游在很多民俗地区得到了显著发展,热度也在不断攀升,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宣传了当地民俗文化。然而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也对当地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旅游开发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而忽视传统民俗文化的本质与规律,急功近利地进行民俗节庆旅游开发,导致民俗文化商品化现象严重,失真现象频频发生,使得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1]面对这些现状,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合理开发,推动当地民俗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记忆”理论被引入了多种学科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2]并且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集体记忆的研究对于一个地区寻找并进行自我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地区在长期较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居民会形成相应的集体记忆,而其所创造、共享、传承着的民俗文化,特别是民俗节庆活动,也是人类社会集体最为宝贵的文化记忆之一。[3]因此,记忆与民俗的交叉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探寻民俗文化传承的本质提供新的方法,还能将民俗学研究与当下的旅游开发现象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民俗动态,应对民俗旅游发展当下面临的问题。此外,目前国内在对民俗节庆旅游的研究中,对如何保持并体现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这一问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将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相结合以研究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可以丰富民俗旅游研究的视角,也能为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相应的建议。
民俗节庆旅游的更新、改造与开发正在不断推进,保护民俗旅游地集体记忆的完整性应是民俗节庆旅游开发过程中打造其民俗节庆特色的关键点,因此如何使得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手段相互协调发展以及如何维护民俗旅游地居民的集体认同便显得愈发重要。本研究将基于当地居民对于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的集体记忆,进一步对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如何在保护集体记忆的前提下进行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建议,同时也期望能对今后的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一、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
(一)集体记忆
1.集体记忆的概念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Maurice Halbwachs于1925年首次明确提出的。[4]他在《论集体记忆》中将集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本研究也将沿袭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是被记忆主体不断吸收、修正、重建或是遗忘的历程,它能够反映记忆主体在某一时间、空间断面内对记忆客体的共有记忆。因此,集体记忆是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也是存蓄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2.集体记忆的特性
(1)地域性
集体记忆所具有地域性特征,主要是指记忆的主体在较长时间段内因所在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差异。集体记忆是长期的,而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记忆主体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生活状态、居住习惯、风俗民情等呈现出的集体记忆是不同的,因此在这些地域差异的长期影响之下记忆主体所形成的集体记忆也就带有相应的地域特点。
(2)延续性
集体记忆在相对的时间、空间范围之内是延续的,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构建的。集体记忆不单单是指过去的时期,其随时间的不断推进而持续进行补充与再构建,是对过去时期重要内涵的延续,是所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社会关系以及礼俗规范等的总和。因此,应当将集体记忆与当下发展现状联系起来,否则集体记忆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
(3)筛选性
人们对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感知偏好,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发现人们会更愿意接收那些可以强化社会认知及价值认同的信息。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也体现了记忆主体对于记忆要素的筛选偏好,即人们会更愿意筛选出能够使他们获得“归属”及“认同”的要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2
(一)集体记忆2
(二)民俗节庆3
二、研究设计3
(一)踩山节概况3
(二)集体记忆构成要素4
(三)研究方法4
1.现场访谈5
2.问卷调查5
三、实证分析6
(一)居民踩山节集体记忆6
1.踩山节集体记忆主体要素6
2.踩山节集体记忆客体要素7
3.记忆途径9
(二)旅游开发后集体记忆的变化9
1.记忆主体方面9
2.记忆客体方面10
3.记忆途径方面11
四、结论与建议12
(一)主要结论12
1.主体要素方面12
2.客体要素方面12
3.记忆途径方面12
(二)建议12
1.居民角色方面12
2.民俗节庆要素开发方面13
3.民俗节庆旅游宣传方面13
4.民俗节庆文化传承方面13
(三)不足与展望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4
附录A 关于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的集体记忆调查问卷16
附录B 2018年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活动流程18
基于集体记忆的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以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为例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各异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而民俗节庆活动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是这些民俗文化得以不断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发展民俗节庆旅游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民俗节庆旅游在很多民俗地区得到了显著发展,热度也在不断攀升,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宣传了当地民俗文化。然而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也对当地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旅游开发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而忽视传统民俗文化的本质与规律,急功近利地进行民俗节庆旅游开发,导致民俗文化商品化现象严重,失真现象频频发生,使得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1]面对这些现状,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合理开发,推动当地民俗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记忆”理论被引入了多种学科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2]并且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集体记忆的研究对于一个地区寻找并进行自我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地区在长期较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居民会形成相应的集体记忆,而其所创造、共享、传承着的民俗文化,特别是民俗节庆活动,也是人类社会集体最为宝贵的文化记忆之一。[3]因此,记忆与民俗的交叉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探寻民俗文化传承的本质提供新的方法,还能将民俗学研究与当下的旅游开发现象结合起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民俗动态,应对民俗旅游发展当下面临的问题。此外,目前国内在对民俗节庆旅游的研究中,对如何保持并体现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这一问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将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相结合以研究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可以丰富民俗旅游研究的视角,也能为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相应的建议。
民俗节庆旅游的更新、改造与开发正在不断推进,保护民俗旅游地集体记忆的完整性应是民俗节庆旅游开发过程中打造其民俗节庆特色的关键点,因此如何使得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手段相互协调发展以及如何维护民俗旅游地居民的集体认同便显得愈发重要。本研究将基于当地居民对于古蔺大寨苗族乡踩山节的集体记忆,进一步对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如何在保护集体记忆的前提下进行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建议,同时也期望能对今后的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一、集体记忆与民俗节庆
(一)集体记忆
1.集体记忆的概念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Maurice Halbwachs于1925年首次明确提出的。[4]他在《论集体记忆》中将集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本研究也将沿袭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是被记忆主体不断吸收、修正、重建或是遗忘的历程,它能够反映记忆主体在某一时间、空间断面内对记忆客体的共有记忆。因此,集体记忆是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也是存蓄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2.集体记忆的特性
(1)地域性
集体记忆所具有地域性特征,主要是指记忆的主体在较长时间段内因所在地域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差异。集体记忆是长期的,而非形成于一朝一夕。记忆主体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生活状态、居住习惯、风俗民情等呈现出的集体记忆是不同的,因此在这些地域差异的长期影响之下记忆主体所形成的集体记忆也就带有相应的地域特点。
(2)延续性
集体记忆在相对的时间、空间范围之内是延续的,是连续不断地进行构建的。集体记忆不单单是指过去的时期,其随时间的不断推进而持续进行补充与再构建,是对过去时期重要内涵的延续,是所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社会关系以及礼俗规范等的总和。因此,应当将集体记忆与当下发展现状联系起来,否则集体记忆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
(3)筛选性
人们对不同的信息有着不同的感知偏好,在心理学研究中,学者发现人们会更愿意接收那些可以强化社会认知及价值认同的信息。集体记忆的构建过程也体现了记忆主体对于记忆要素的筛选偏好,即人们会更愿意筛选出能够使他们获得“归属”及“认同”的要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