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

目录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资源概况 5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简介 5
(二)民俗资源介绍 5
1.绚丽多彩的服饰民俗 5
2.彝族独特的居住 6
3.彝族特色的饮食民俗 6
4.神秘的宗教文化 6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7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7
2.品牌知名度不够 7
3.没有充分挖掘凉山州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 7
三、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7
(一)加大开发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
(二)加强参与性,突出凉山州特色 8
1.开发彝族婚俗产品 8
2.开发彝族民族村寨 8
3.开发民族节日庆典产品 9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向国际,走向世界 9
1.创新宣传观念,增强宣传促销手段 9
2.宣传促销要走国际化路线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0
引言
民俗旅游即是文化的表现又是经济的表现。民俗旅游的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它以深厚的氛围、显著的地理、独特的文化、特有的民俗以及绚丽多彩的表现,适应了现代化旅游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民俗旅游又以投资少、见效快而被投资者亲睐,这种经济产业利用少数民族本来就有的东西,加以开发、利用,吸引游客。伴随着旅游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态的变化,旅游消费市场向更高一层次发展,民俗旅游满足了现代旅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旅游资源开发的注重点已转移在民俗文化上,使得民俗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的一大热点。
自2000年,国家就将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渐渐不能被取代。而现在,旅游业是一个蒸蒸向上的潜力股,成为西部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对凉山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强大的后盾。但不可逃避的现实是凉山州在西部偏远高寒山区,不管是经济,还是交通上都不发达,这一系列的因素致使凉山州旅游业起步晚发展迟缓。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通过对开发凉山州各民族民俗、民风、民情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整理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最终的目的是使旅游业成为凉山州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凉山州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资源概况
(一)凉山彝族自治州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三个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它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一个充满古老神秘色彩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是四川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人口最多的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全州境内有十几个世居民族,如:汉族、彝族、藏族、回族、摩梭族、纳西族等。他们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淳朴的民风,多姿的节日庆典,丰富的民族歌舞,古老的传统工艺。这些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以彝族文化最为突出。因为总人口400多万人,彝族人口192.17万人,占了将近一半的人口。使得整个凉山以彝族为主,其民俗旅游资源也多以彝族为代表,呈现出主次分明的格局。
西昌是凉山州的州府,它处于成昆铁路中间,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西昌又被成为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因为这里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四季如春。每当夜晚来临,皓月当空,月光皎洁,素有“月城”之称。西昌又因为卫星发射中心的开放得名于航天城。
(二)民俗资源介绍
1.绚丽多彩的服饰民俗
服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就是无字的天书,象形的史记,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活标志。黑、红、黄是彝族人崇拜的三种颜色。彝族的服饰、建筑、器具上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黑色代表着庄重和尊贵,我们知道1950年3月28日之前,凉山彝族自治州还一直处于奴隶主义社会,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这里。这也直接的造就了凉山州“一步跨千年”的奇特社会发展史。但是解放前的彝族,人们是非常注重社会阶级等级,黑彝是彝族的第一等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贵族。所以彝族的代表服饰“擦耳瓦"--羊皮披毡,颜色几乎都是深黑色。红色在彝族里代表着太阳,几千年前,勤劳智慧的彝族人创造了辉煌的太阳历。一直到今天,太阳在彝族人心中依旧占据着不可被取代的地位,彝族视红色为生命之色。黄色则寓意着吉祥如意。“沙拉洛 ”是彝族特有的仪式,它寓意着少女已长大成人,女孩们要换长 裙、梳双辫、扯耳线 。彝族特色服装镶边衣,这种服装是彝族姑娘争取自由幸福的护身符 。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结着一个民族几千年的心血。要想全面了解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就要知道彝族的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等。
2.彝族独特的居住
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民族文化都反映在建筑上,特别是居民建筑。彝族民居建筑因地理环境、居住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房屋类型,其中板房 是凉山彝族 最传统最普遍的居住型式,屋子的四周建成土墙或竹笆 墙,屋子顶部盖有木板 ,有时也会用瓦、竹、草、树枝等材料,最后用石头压住,居民住房一般为长方形 平房 ,分为三间,中间的为厅堂,进门右上方设一个火塘,被称为“锅庄 ”,是由三块石头组成,是彝族家的生活中心。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着火塘进行的,如:做饭吃饭、烤火取暖、迎亲会客、聊天议事等等。土掌房 是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 :彝族的“土掌房”是平顶,而且非常厚实,关键是冬天暖和夏天凉爽,房屋顶上还可以晒东西,而且整个寨子的房顶都可以用木梯链接,方便来往走动。土掌房分布在云南中部和云南东南一带,因为这里土壤区别于其他地区,不仅细腻而且干湿适中。彝族房屋的门楣上刻有日、月、鸟兽;山墙上刻有悬鱼;屋檐上刻有牛羊头、鸟兽、花草等彝族传统图案,非常美观,富有装饰效果,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和建造艺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4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