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及其调控研究以13个城市为例

生态位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可为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文章在生态位视角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以23项指标为具体内容的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13个城市为例,选取其2011-201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整体处于生态位适宜阶段,但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表现为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苏南大于苏中大于苏北,留客能力有待提升,泰州、宿迁等地旅游知名度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环境承载力较低等。由此提出整合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地宣传、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等相关调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测算方法及评价标准2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
(二)测算方法4
1.测算模型4
2.数据标准化4
3. 确定权重4
(三)评价标准4
三、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评价实证分析5
(一)研究资料获取5(二)测算结果及分析5
1.江苏省13个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5
2.旅游资源维生态位适宜度6
3.旅游市场维生态位适宜度7
4.社会经济维生态位适宜度7
5.生态环境维生态位适宜度8
四、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调控建议9
(一)注重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协调,提高旅游整体水平9
1.生态观光游9
2.文化观光游9
3.红色爱国教育游9
4.特色文化游9
(二)扩大宣传,塑造旅游地形象,提高旅游知名度9
(三)延长旅游产业链,抓住潜在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9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社会承载力10
(五)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城市旅游生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位适宜度评价及其调控研究
——以江苏省13个城市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位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生态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1]。但生态位的定义概念,各国学者至今还未达成共识,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概念是: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由于生态单元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地位和作用[2]。随着生态位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理论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并得到较大发展。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是生态位理论中一个重要部分。王刚、李自珍等于90年代利用Hutchinson理论对生态位概念的数学抽象和适合性测定生态学边界的方法,提出生态位适宜度的概念:现实生境条件与最适生境条件的适宜性,即现实资源位与最适资源位之间的贴近程度[3]。随着生态位研究范围的拓展,旅游生态位应运而生。祁新华等学者在研究生态位概念范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概念:旅游生态位是指游客、经营者、当地居民与旅游地资源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的总和[4]。
生态位适宜度被引用到研究城市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王如松等学者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认为城市生态位是指一个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水、食物、土地等)和生态关系(如生产力水平、环境容量、生活质量等)的集合[5]。之后,周鸿(1989年)、李自珍(1991年)等人的研究观点更侧重于城市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对城市居民的适宜程度[6]。国内研究中廖红娟[7]等首次将生态位适宜度引入城市,通过构建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我国35个省级和副省级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进行了对比分析[7]。王莉莉[8]对江苏13城市进行了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测算。谢坤[9]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江西省的城市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武克军[10]对大敦煌五县市十年四维度旅游城市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评价研究。李付娥[11]基于生态位理论对中原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王健菊[12]余构雄等[1314]人分别对贵州、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的旅游城市进行测评,并分析出各类城市的发展的优劣以及发展潜力。何绘宇[15]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指标体系,对珠江三角洲进行实证分析。
生态位理论为研究旅游的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做出了有益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外将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业,主要用于研究旅游地空间竞合关系、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价值链整合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6]国外学者J. H. Luo, S. Q. Yuan,在《On Ecotype Urban Heritage Tourism》中从生态位角度研究城市遗产旅游,并提出了遗产旅游更好发展的管理建议[17]。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位的理论研究、旅游竞争与合作、旅游产业与系统等几个方面。国内研究生态位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最早见著于是黄芳的优化旅游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她指出如何通过优化旅游系统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旅游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某些生态学原理(含生态位理论)为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方法和独特的视角[18]。向延平[19]从生态位角度研究旅游竞争,并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理论,对生态位应用到旅游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后,他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旅游生态位评价指标,对张家界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20]。祁新华等[21]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问题。祁新华[4]提出旅游生态位概念,同时,阐述了旅游生态位原则和规律,论述了旅游发展生态位策略,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思维框架。邹仁爱[22]等在研究旅游地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中,引入生态位理论探讨了区域旅游在协调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位策略。
综上,学者对城市生态位适宜度、旅游生态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对于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的研究较少。2015年江苏省政府发布了《省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中强调:“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建议“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要求。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苏省城市旅游的发展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江苏省仍有地区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苏中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且部分地区旅游发展基础薄弱。因此,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城市旅游生态位适宜度指标评价体系,对城市旅游生态位进行评价,为促进江苏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