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20200414173237]
摘 要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使人们开始对闲暇生活日趋关注,随之产生的休闲需求也日益突出。休闲需求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需求,休闲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选择科学、高效的休闲方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外学者对休闲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国内针对休闲的相关研究也非常活跃。本文采用新的研究视觉,将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分类,划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四个方面,比较研究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休闲消费进行引导,对休闲产品开发和休闲设施匹配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休闲需求休闲分类静态休闲动态休闲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
1.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2 研究的方法 2
1.3 研究内容 2
2. 文献综述 3
2.1国内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3
2.1.1休闲内容的比较 3
2.1.2休闲方式的比较 4
2.2国外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4
2.3研究现状总结和启示 5
3. 问卷调查 6
3.1调查问卷设计 6
3.2问卷调查过程 6
4. 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比较分析 7
4.1花费 7
4.1.1数据统计结果 7
4.1.2数据分析 7
4.2休闲效用 8
4.2.1数据统计结果 8
4.2.2数据分析 9
4.3参与度 9
4.3.1数据统计结果 9
4.3.2数据分析 10
4.4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 11
4.4.1数据统计结果 11
4.4.2数据分析 11
5. 对策建议 13
5.1休闲消费引导 13
5.2休闲产品开发 14
5.2.1老年休闲产品开发 14
5.2.2中年休闲产品开发 14
5.2.3青年休闲产品开发 15
5.3休闲设施匹配 15
6. 结论和展望 17
6.1结论 17
6.2研究的几点不足 17
6.3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1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速了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政府惠及休闲产业的民生政策陆续出台,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人们开始对闲暇生活日趋关注,休闲需求也日益突出。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休闲不仅代表了社会需求的一方面,也是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崭新展示。
休闲时代的发展,使休闲需求日趋成为时代的热点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的放松心情,调节身心,潜移默化的使人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休闲活动能使人找回自我,并表达在就业生活中被压抑的潜在性[1]。随着休闲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休闲观念的转变,如何合理、科学的选择休闲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质量的休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课题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将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分类,划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其中,静态休闲是指存在状态相对静止的休闲,通常表现为追求内心宁静,从容。动态休闲作为一种活动性突出的休闲,通常表现为追求变化和行动的满足。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于:本文对休闲按照运动方式细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比较研究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两种休闲方式的花费,所给不同年龄段人群带来的休闲效用,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在两种休闲方式的参与度,以及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休闲消费引导、基于特定年龄段人群的休闲规律,为休闲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为特定地区的休闲设施的配置,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对策建议。
不可否认,从衡量社会进步、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看,休闲是一项重要标尺。本课题对休闲进行细化研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有利于政府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优化特定地区休闲资源配置。对休闲产品开发者而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设计出更适合大众需要的休闲产品。大众正确选择合适的积极健康的休闲,提升了人的素养,促进了人的身心健康,也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城市休闲系统的构建和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的网络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文献检索,搜索查阅并分析大量有关于休闲比较的文献研究信息。
2.问卷调查法:本文将选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苏州市范围内随机选择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群体各100人,共300人,进行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限制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以现场调查的形式发布。
3.比较分析法:对静态休闲和动态休闲在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以及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4.归纳总结法:对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得出的理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描述本文的选题背景、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休闲比较的文献阅读并进行整理归纳,对休闲比较进行理论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比较和总结国内外对休闲比较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以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反馈得到的数据,比较研究两种休闲方式在不同年龄段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和对人身心健康促进的差异,得出相关结论。
第四部分,基于对上述调查问卷所获取信息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对休闲消费引导,不同年龄群体的休闲产品开发和休闲设施匹配的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分析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2.文献综述
2.1国内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学术界少有对休闲专门和系统的研究。近代对休闲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学者才开始认识休闲、关注休闲,并对其展开研究。有学者总结了目前国内休闲研究的两大特点是分散化和初级化。学者认为,分散化表现在我国的休闲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理论体系,总体的研究规模也比较小。初级化体现在,目前国内的休闲研究大多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2]。根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到的论文来看,我国休闲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关于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划分的比较研究较少。本人对休闲比较方面的部分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归纳概括后,得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总结了国内对于休闲比较相关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在休闲内容和休闲方式上的比较。
2.1.1休闲内容的比较
其中,在休闲内容比较方面主要包括如下相关研究。
东西方休闲文化价值观的比较。东西方在休闲文化价值观和对于休闲的追求上有很大的不同。东方的传统休闲文化是涵泳自然,崇尚闲趣,闲情寄意,普通百姓以平安为有福,以闲适为神仙。西方传统休闲文化认为休闲同知识,美德,愉快,幸福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闲暇,休闲优越于劳动,公民优越于奴隶[3]。东方休闲文化以自我完善为基础,强调自我修养,“天人合一”,保持思想的宁静。西方休闲文化是一种享乐的文化,强调自我满足与存在,具有运动精神,传承了外向性的特点[4]。东西方休闲文化差异,不仅主要表现在哲学基础,休闲状态的差异,还表现在休闲形式和休闲功能的不同[5]。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西方的休闲倾向于动态休闲,东方更倾向于静态休闲。
摘 要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使人们开始对闲暇生活日趋关注,随之产生的休闲需求也日益突出。休闲需求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需求,休闲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选择科学、高效的休闲方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外学者对休闲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国内针对休闲的相关研究也非常活跃。本文采用新的研究视觉,将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分类,划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四个方面,比较研究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休闲消费进行引导,对休闲产品开发和休闲设施匹配提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休闲需求休闲分类静态休闲动态休闲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
1.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2 研究的方法 2
1.3 研究内容 2
2. 文献综述 3
2.1国内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3
2.1.1休闲内容的比较 3
2.1.2休闲方式的比较 4
2.2国外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4
2.3研究现状总结和启示 5
3. 问卷调查 6
3.1调查问卷设计 6
3.2问卷调查过程 6
4. 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比较分析 7
4.1花费 7
4.1.1数据统计结果 7
4.1.2数据分析 7
4.2休闲效用 8
4.2.1数据统计结果 8
4.2.2数据分析 9
4.3参与度 9
4.3.1数据统计结果 9
4.3.2数据分析 10
4.4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 11
4.4.1数据统计结果 11
4.4.2数据分析 11
5. 对策建议 13
5.1休闲消费引导 13
5.2休闲产品开发 14
5.2.1老年休闲产品开发 14
5.2.2中年休闲产品开发 14
5.2.3青年休闲产品开发 15
5.3休闲设施匹配 15
6. 结论和展望 17
6.1结论 17
6.2研究的几点不足 17
6.3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致谢 21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速了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政府惠及休闲产业的民生政策陆续出台,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裕,人们开始对闲暇生活日趋关注,休闲需求也日益突出。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社会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休闲不仅代表了社会需求的一方面,也是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崭新展示。
休闲时代的发展,使休闲需求日趋成为时代的热点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的放松心情,调节身心,潜移默化的使人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休闲活动能使人找回自我,并表达在就业生活中被压抑的潜在性[1]。随着休闲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休闲观念的转变,如何合理、科学的选择休闲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质量的休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课题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将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分类,划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其中,静态休闲是指存在状态相对静止的休闲,通常表现为追求内心宁静,从容。动态休闲作为一种活动性突出的休闲,通常表现为追求变化和行动的满足。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1.2.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于:本文对休闲按照运动方式细分为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比较研究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两种休闲方式的花费,所给不同年龄段人群带来的休闲效用,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在两种休闲方式的参与度,以及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休闲消费引导、基于特定年龄段人群的休闲规律,为休闲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为特定地区的休闲设施的配置,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对策建议。
不可否认,从衡量社会进步、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看,休闲是一项重要标尺。本课题对休闲进行细化研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有利于政府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优化特定地区休闲资源配置。对休闲产品开发者而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设计出更适合大众需要的休闲产品。大众正确选择合适的积极健康的休闲,提升了人的素养,促进了人的身心健康,也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城市休闲系统的构建和休闲产业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的网络数据库中的论文进行文献检索,搜索查阅并分析大量有关于休闲比较的文献研究信息。
2.问卷调查法:本文将选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苏州市范围内随机选择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群体各100人,共300人,进行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限制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以现场调查的形式发布。
3.比较分析法:对静态休闲和动态休闲在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以及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4.归纳总结法:对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得出的理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描述本文的选题背景、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休闲比较的文献阅读并进行整理归纳,对休闲比较进行理论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比较和总结国内外对休闲比较的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以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反馈得到的数据,比较研究两种休闲方式在不同年龄段花费、休闲效用、参与度和对人身心健康促进的差异,得出相关结论。
第四部分,基于对上述调查问卷所获取信息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对休闲消费引导,不同年龄群体的休闲产品开发和休闲设施匹配的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分析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2.文献综述
2.1国内对静态休闲与动态休闲的比较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学术界少有对休闲专门和系统的研究。近代对休闲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末,学者才开始认识休闲、关注休闲,并对其展开研究。有学者总结了目前国内休闲研究的两大特点是分散化和初级化。学者认为,分散化表现在我国的休闲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理论体系,总体的研究规模也比较小。初级化体现在,目前国内的休闲研究大多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2]。根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到的论文来看,我国休闲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关于休闲按照运动方式划分的比较研究较少。本人对休闲比较方面的部分文献资料进行阅读与归纳概括后,得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总结了国内对于休闲比较相关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在休闲内容和休闲方式上的比较。
2.1.1休闲内容的比较
其中,在休闲内容比较方面主要包括如下相关研究。
东西方休闲文化价值观的比较。东西方在休闲文化价值观和对于休闲的追求上有很大的不同。东方的传统休闲文化是涵泳自然,崇尚闲趣,闲情寄意,普通百姓以平安为有福,以闲适为神仙。西方传统休闲文化认为休闲同知识,美德,愉快,幸福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闲暇,休闲优越于劳动,公民优越于奴隶[3]。东方休闲文化以自我完善为基础,强调自我修养,“天人合一”,保持思想的宁静。西方休闲文化是一种享乐的文化,强调自我满足与存在,具有运动精神,传承了外向性的特点[4]。东西方休闲文化差异,不仅主要表现在哲学基础,休闲状态的差异,还表现在休闲形式和休闲功能的不同[5]。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西方的休闲倾向于动态休闲,东方更倾向于静态休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