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

民营企业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层管理者作为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参与企业战略的决策和具体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也负责管理和凝聚下属基层管理者,在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测评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设计出适合企业的胜任力体系并应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在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的研究中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基于江浙地区民营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和企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内外胜任力素质相关理论,对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素质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江浙地区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以此为基础构建区域性的企业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基于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培养选拔合适的中层管理人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设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动机和理论背景 1
1.1.1研究动机 1
1.1.2理论背景 1
1.2研究的思路 1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3
2.1概念界定 3
2.1.1胜任力概念的界定 3
2.1.2胜任力素质的层次 4
2.1.3中层管理人员的界定与特征 4
2.2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理论 5
2.2.1研究方法 5
2.2.2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原则 6
2.2.3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流程 6
第三章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8
3.1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现状分析 8
3.2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存在问题分析 9
3.2.1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缺失 9
3.2.2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缺失 9
3.2.3影响力的缺失 10
第四章 胜任力模型构建——以国茂减速机集团为例 11
4.1企业的简介与现状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1公司简介 11
4.1.2公司发展的现状 11
4.2公司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
4.2.1国茂集团组织结构图 12
4.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4
4.3国茂集团将中层管理人员向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 14
4.3.1有关胜任力素质观念的建立 14
4.3.2先在小范围内实施 15
4.4国茂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17
4.5国茂集团推行胜任力体系的保障措施 17
4.5.1建立健全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体系 17
4.5.2关键职位入手,采取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 18
4.5.3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动态管理制度 18
第五章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的提升对策 19
5.1加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19
5.1.1基于胜任力的招聘与选拔 19
5.1.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绩效考核 19
5.1.3基于胜任力的薪酬管理 20
5.1.4基于胜任力的人才培训 22
5.2针对不同管理职能选取合适的胜任指标 22
第六章 结束语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动机和理论背景
1.1.1研究动机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着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作为民营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一方面参与企业决策的制定,另一方面落实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他们对民营企业的正常和持续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中层管理人员,把握他们的胜任力,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胜任力模型。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管理人才上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现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着管理人员素质不能胜任工作上的挑战的问题。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有力的支撑,民营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个人能力必须要符合组织胜任力的要求。怎样对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测评、根据组织战略建立培养各类管理人员的架构,对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江浙地区的民营企业,地处全国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的的地区,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来自众多企业的竞争 。本研究将以江浙地区为例,研究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的现状,发掘他们产生优秀绩效的关键因素。
1.1.2理论背景
胜任力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中担任某一职位的管理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其所具有的特征要素的总和,为组织人员的选拔和培养、绩效评估、激励等方面提供重要指标。近来,国内外学界关于胜任能力模型的研究,及对胜任力模型应用的探索研究,越来越在国内先进企业受到重视。这样的现状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化以及企业实践意义深远,但从目前国内企业引入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及实践来看,需要进行认真审视和定位
1.2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将以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案例的角度来探索江浙地区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首先,以江浙地区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搜集国内外对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素质、胜任力素质模型相关的理论,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基本确定江浙地区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胜任素质,研究企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得出胜任力素质的维度、重要性,确定权重,从而建立起合适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最后,探讨怎样将所得出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运用到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绩效评估等工作中去,研究胜任力素质模型在民营企业应用的现状及成果。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胜任力素质的概念界定
20世纪初期,美国各行业主要是通过智力检测来进行人才测评。而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的工作人员经常与检测所得的结果不符,很多人在智力检测中表现的很优秀,在实际工作中却并非都能表发挥出出色的的工作能力。在当时理论主要都侧重于对个人能力的检测的大背景下,McClelland[1]抛开了传统的人才测评方法,从实际出发,对比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及他们的行为特征和个人素质,并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 “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在文章中,他对当前状况下运用智力测验来评价个人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异议,指出了智力检测存在一定不合理性,提出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和个人素质的概念,定义为胜任力素质。 这篇文章的发表,掀起了国内外胜任力素质的研究的热潮,标志着胜任素质运动的开端。
B o y a t z is[2] 1982年在“The Competent Manager :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一个人所拥有某些特质,而这些特质会导致在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秀业绩(这些特质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他所使用的具体知识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5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