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成就动机特征分析以为例

本科生成就动机特征分析以为例[2020051119044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本科生;成就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大学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成就动机理论评述 2
(二)本科生成就动机相关研究评述 3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
(一)本文理论基础 3
(二)本文研究假设 3
三、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工具 3
(二)研究方法 4
1.理论研究方法 4
2.实证研究方法 4
3.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4
(三)研究样本 4
四、 数据结果与分析 4
(一)本科生成就动机样本描述性分析 4
1.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4
2.成就动机总体特征描述分析 5
3.样本差异性检验 7
(二)不同性别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8
1.性别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8
2.不同性别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8
(三)不同年龄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9
1.年龄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9
2.不同年龄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9
(四)不同年级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10
1.年级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0
2.不同年级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1
(六)不同生源地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13
1.生源地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3
2.不同生源地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3
(七)不同家庭所在地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1.家庭所在地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4
2.不同家庭所在地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4
(八)不同家庭构成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15
1.独生子女与否、家庭排行和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5
2.不同家庭构成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5
(九)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16
1.父母文化水平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6
2.不同父母文化水平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7
(十)不同家庭经济状况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分析 18
1.家庭经济状况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8
2.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描述 19
五、结论 20
(一)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总结 20
1.本科生成就动机的个人特征 20
2.本科生成就动机的地区特征 20
3.本科生成就动机的家庭特征 20
4.本科生成就动机的总体特征 20
(二)对提高本科生成就动机的启示 20
1.社会层面 20
2.家庭层面 20
3.学校层面 20
4.个人层面 21
(三)本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21
1.本研究的新意 21
2.本研究的不足 21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本科生成就动机特征分析——以大学为例
引言
引言
成就动机(Achivement motive)是驱动人们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中力求取得成功的内部力量或需求[1]。它作为一种较为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价值而言,一个群体中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与社会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技术的进步,被一同视为社会繁荣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2]。对于个人价值而言,它是一个人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性力量,他们成就动机的状况对于社会以及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里,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是他们学业成就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运用和创造知识、激活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内在动力。麦克利兰(D.C.Moclelland)的研究表明: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正相关的[3]。因此,大力培养和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在他们当中塑造更多的高成就动机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对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分析和研究当代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因素,能够为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鞭策他们不断进取,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借鉴价值[4]。
本文以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学本科生成就动机的特征,以期更好的了解大学生行为活动的成因,揭示其心理面貌,使研究成果有利于为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期望研究结果能为家长、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具有现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意义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成就动机理论评述
对于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默里(H.A.Murry)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5]。默里最早把成就动机定义为这样一种愿望或趋势——努力克服障碍,期望操纵权力,力求尽可能的又快又好的完成某件事情。这一需要使人们表现出以下的行为:愿意完成困难的任务,倾向追求较高的目标,乐于竞争并超过他人[6]。
阿特金森(J.W.Atkonson)于20世纪50年代对成就动机理论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提炼,对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进行了区分,即认为每人身上都有两种互相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趋向,一种是力求避免失败的趋向,成就动机的水平也就是对成功渴望的程度值减去对失败恐惧的程度值[7]。他认为,生活使人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人们必须去评估自己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渴求成功的人旨在取得成就,他们倾向选择自己预估有一半成功把握的任务,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但若是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实现,动机水平会下降;而避免失败的人则更倾向选择易于取得成功的任务,以免使自己遭受失败,或者他们也会选择极为困难的任务,因为这样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为自己找到适当的借口。同时他还提出了“期望×价值”的成就动机理论,即认为个体的行为趋向是动机的强度、对行为目标主观期待的概率及诱因价值因素的积函数。
麦克利兰(D.C.Moclelland) 通过大量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类高层次的需要可以总结为:对成就的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对权利的需要(Need for power)和对关系的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他指出,成就需要最初源于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一种渐趋稳定的个性特征或人格特质[8]。他把成就动机解释为:人们在一些具有某种优秀标准的竞争中,对成功的关注[9]。他认为那些具有高水平成就动机的人,期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效率更高、取得更大的成功。他认为这类人追求的是:在追寻成功的过程中,克服障碍、解决困难、努力奋斗的快乐和取得成功之后的个人成就感。他还提出粗,高成就动机者喜欢为自己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借运气获取的成功,不愿接受那些在他们看起来特别容易或者特别困难的任务[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