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0200511190825]
摘要:制度变迁理论为制度的研究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制度变迁理论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结合与比较分析,阐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强制性、滞后性的特征,阐述了推动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因素:人地关系、城镇化进程、土地产权、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土地市场。本文对未来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进行预测,认为土地收益分配未来会朝着可持续性、保障性和产权优化的方向发展,为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适应新时代发展提供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土地收益;制度变迁理论;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制度变迁理论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2
(一)制度变迁理论 2
(二)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变迁因素与动力 2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3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历史回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一)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历史回顾 4
(二)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5
1.路径依赖性 5
2.强制性 5
3.滞后性 6
(三)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6
1.人地关系 6
2.城镇化进程 7
3.土地产权 7
4.中央与地方关系 7
5.土地市场发育 8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与制度预测 8
(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预测 8
1.人地关系发展预测 8
2.城镇化进程发展预测 9
3.土地产权发展预测 9
4.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预测 10
5.土地市场发展预测 10
(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预测 10
1.土地收益分配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0
2.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保障性发展 10
3.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产权优化 11
四、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11
(一)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明确政府职能 11
(二)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三)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图1 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图 3
图2 我国1999-2013城市建成区面积趋势图 9
表1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主要内容对比 5
表2 2020-2030年人口数量预测 9
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被称为土地财政(刘明慧,路鹏,2014),现如今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由此引发了土地违法现象严重(刘志广,2007),耕地流失现象突出(董再平,2008);产生垄断性房价(陈志勇,陈莉莉,2010);缺乏可持续性(董再平,2008),影响社会稳定(吴婷婷,2014)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要解决土地财政所造成的矛盾,就要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的变迁破解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收益分配研究中,徐杨(2002)、宋敏(2006)、邓宏乾(2007)、姜和忠(2011)、彭朝冰(2013)等学者都对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现在进行了研究,另外胡元坤(2003)、李繁荣(2006)、张军蕊(2012)、王丽华(2012)、陈化亮(2013)、普绍红(2015)等学者研究了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张锐(1995)、谢建春(2001)、毕继业(2003)、朱青(2005)、田旭(2014)等学者对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机制与创新这一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有的研究中,虽然一些学者归纳了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对这种变迁的特征与因素的分析较少。本文把视角主要放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上,通过研究影响土地分配制度变迁的因素更好地反映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方向与路径,在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理论依据与框架下分析土地收益制度的变迁,为未来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受到价格信号的影响,土地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因为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而改变,合理的配置不一样主体之间的土地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经济效益好的,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项目,逐步实现土地利用中的优胜劣汰,促进合理配置有关的土地资源,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能为公共产品更好的供给提供可能,推动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一、制度变迁理论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一)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组行事规则的集合,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规则,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对各阶层的行为进行支配和约束(诺斯,1994)。国家结构、制度安排和文化特质是制度的三个层次(Peter,1996)。制度是公共产品,对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满足人们的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有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是因为环境变迁而导致的人对制度的不满意,从而进行制度变迁。
有关制度与制度变迁的研究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在有关制度变迁的研究建立了很多模型,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制度变迁的过程,其中诺斯的一般理论模型最有代表性和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型性。除了诺斯的一般理论模型,新制度经济学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关于制度变迁的模型,其中林毅夫的关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及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也比较。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是推动制度变迁的两种力量,根据第一行动集团主体的不同,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本文主要联系林毅夫的制度变迁理论,结合一般理论模型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
(二)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变迁因素与动力
诺斯对制度变迁的三块基石进行了阐述,即国家理论、产权理论与意识形态理论。诺斯的这一“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理论”说明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经济、历史、政治、道德、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多种学科研究。诺斯认为产权结构通过对市场效率的调节以及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国家为获取收入,以提供基本服务作为交换,在外部竞争与内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博弈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并且不同的国家性质也对制度变迁具有推动作用;在意识形态理论中,说明了有关个人主义的偏差。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社会开放度(黄上国,2005)、国家意愿与权力结构、外部挑战及生存压力(张苇,2004)、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崔潮,2008)、现行制度的稳定性(翁世淳,2008)、权力因素(岳鹏,2010)以及政府竞争(杨虎涛,2004)也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图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与林毅夫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图。
图1 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图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与土地财政收益有非常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李涛,2011)。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土地收益分配之争也引发了种种矛盾,与土地收益分配相关利益主体,都尝试获得最大的收益(李涛,2011)。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的现象,不能正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李涛,徐瑾,2013),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的发育(张媛,2012)。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 它的供给相对来说是无弹性的。我国土地需求激增, 造成供需严重失衡(童建军, 曲福田, 陈江龙,2003),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分配制度的影响,造成多种的负面的效应。
摘要:制度变迁理论为制度的研究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制度变迁理论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结合与比较分析,阐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强制性、滞后性的特征,阐述了推动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因素:人地关系、城镇化进程、土地产权、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土地市场。本文对未来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进行预测,认为土地收益分配未来会朝着可持续性、保障性和产权优化的方向发展,为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适应新时代发展提供改革思路和对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土地收益;制度变迁理论;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制度变迁理论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2
(一)制度变迁理论 2
(二)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变迁因素与动力 2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3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历史回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一)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历史回顾 4
(二)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5
1.路径依赖性 5
2.强制性 5
3.滞后性 6
(三)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6
1.人地关系 6
2.城镇化进程 7
3.土地产权 7
4.中央与地方关系 7
5.土地市场发育 8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与制度预测 8
(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影响因素预测 8
1.人地关系发展预测 8
2.城镇化进程发展预测 9
3.土地产权发展预测 9
4.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预测 10
5.土地市场发展预测 10
(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预测 10
1.土地收益分配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10
2.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保障性发展 10
3.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产权优化 11
四、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11
(一)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明确政府职能 11
(二)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三)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图1 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图 3
图2 我国1999-2013城市建成区面积趋势图 9
表1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主要内容对比 5
表2 2020-2030年人口数量预测 9
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4年土地出让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被称为土地财政(刘明慧,路鹏,2014),现如今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由此引发了土地违法现象严重(刘志广,2007),耕地流失现象突出(董再平,2008);产生垄断性房价(陈志勇,陈莉莉,2010);缺乏可持续性(董再平,2008),影响社会稳定(吴婷婷,2014)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要解决土地财政所造成的矛盾,就要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的变迁破解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收益分配研究中,徐杨(2002)、宋敏(2006)、邓宏乾(2007)、姜和忠(2011)、彭朝冰(2013)等学者都对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现在进行了研究,另外胡元坤(2003)、李繁荣(2006)、张军蕊(2012)、王丽华(2012)、陈化亮(2013)、普绍红(2015)等学者研究了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张锐(1995)、谢建春(2001)、毕继业(2003)、朱青(2005)、田旭(2014)等学者对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机制与创新这一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有的研究中,虽然一些学者归纳了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但对这种变迁的特征与因素的分析较少。本文把视角主要放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上,通过研究影响土地分配制度变迁的因素更好地反映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方向与路径,在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所提供的理论依据与框架下分析土地收益制度的变迁,为未来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受到价格信号的影响,土地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因为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而改变,合理的配置不一样主体之间的土地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经济效益好的,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项目,逐步实现土地利用中的优胜劣汰,促进合理配置有关的土地资源,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能为公共产品更好的供给提供可能,推动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一、制度变迁理论及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一)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组行事规则的集合,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规则,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对各阶层的行为进行支配和约束(诺斯,1994)。国家结构、制度安排和文化特质是制度的三个层次(Peter,1996)。制度是公共产品,对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满足人们的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现有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是因为环境变迁而导致的人对制度的不满意,从而进行制度变迁。
有关制度与制度变迁的研究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在有关制度变迁的研究建立了很多模型,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制度变迁的过程,其中诺斯的一般理论模型最有代表性和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型性。除了诺斯的一般理论模型,新制度经济学在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系列关于制度变迁的模型,其中林毅夫的关于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及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也比较。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是推动制度变迁的两种力量,根据第一行动集团主体的不同,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本文主要联系林毅夫的制度变迁理论,结合一般理论模型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中央与地方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变迁。
(二)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变迁因素与动力
诺斯对制度变迁的三块基石进行了阐述,即国家理论、产权理论与意识形态理论。诺斯的这一“三位一体的制度变迁理论”说明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经济、历史、政治、道德、伦理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多种学科研究。诺斯认为产权结构通过对市场效率的调节以及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国家为获取收入,以提供基本服务作为交换,在外部竞争与内部竞争的环境下进行博弈从而影响制度变迁,并且不同的国家性质也对制度变迁具有推动作用;在意识形态理论中,说明了有关个人主义的偏差。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社会开放度(黄上国,2005)、国家意愿与权力结构、外部挑战及生存压力(张苇,2004)、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崔潮,2008)、现行制度的稳定性(翁世淳,2008)、权力因素(岳鹏,2010)以及政府竞争(杨虎涛,2004)也是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图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与林毅夫制度变迁理论的框架图。
图1 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图
(三)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土地财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大,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与土地财政收益有非常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李涛,2011)。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土地收益分配之争也引发了种种矛盾,与土地收益分配相关利益主体,都尝试获得最大的收益(李涛,2011)。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的现象,不能正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李涛,徐瑾,2013),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的发育(张媛,2012)。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 它的供给相对来说是无弹性的。我国土地需求激增, 造成供需严重失衡(童建军, 曲福田, 陈江龙,2003),我国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受到分配制度的影响,造成多种的负面的效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