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书写

魏晋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书写[20200101174357]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这两类小说中对当时的生态环境都进行大篇幅的描写,其中志人小说主要向我们展示优美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志怪小说多倾向于魏晋时期的各种自然灾害。通过生态环境的描写来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重要的表达途径。在志人、志怪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生态环境描写,从中可以发现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色,并寻找出其背后的深层意蕴。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魏晋小说,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生态环境
目 录
1 引言 2
2 魏晋小说及其代表作 3
2.1 志怪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 3
2.2 志人小说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 4
3 魏晋小说中生态环境描写 5
3.1 志怪小说中的生态环境描写 5
3.1.1 生态环境的恶劣与艰难 6
3.1.2 生态环境的奇诡与优美 7
3.2 志人小说中的生态环境描写 9
3.2.1 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与士人的高雅品格相呼应 10
3.2.2 隐逸的山水田园成为隐士的精神归宿 11
4 魏晋小说中生态环境描写的特点 13
4.1 表现自然生态环境的优美 13
4.2 实录生态灾害频发的严酷环境 14
4.3 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环境描写的殊途同归 14
结论 15
致谢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中国传统小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此时期的小说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叙述文人雅士琐事的“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其兴盛的温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宗教迷信思想传播迅速,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时恶劣的生态环境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便产生了。因此,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盛行,鬼神故事也就不断在民间产生。另外,广大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们运用各种方式向压迫、剥削他们的权贵阶层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因此常常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来表达。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既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一些贵族子弟要想取得声名仕进,必须学习名士的言谈和风度,而《世说新语》之类记录名士言谈举止的小说,便成为必读的书目。正是在这样的一些背景下魏晋志人与志怪小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魏晋时期迷信思想和道教思想的流行,以及谈玄的风尚,给当时的社会意识蒙上了一层朦胧迷幻的色彩。所以在此类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光怪陆离或优美绝伦的自然生态描写。许多志人志怪小说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身的思想追求和文学风格,对于生态描写和关注后来也成为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环境描写进行关注和研究,这是上个世纪末西方文学评论开始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即是文学界面对威胁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希望从文学文化的角度揭示产生危机的根源和揭示文学文化中存在的生态智慧。”[2]可见文学中的生态叙述并不仅仅是作者实现情景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藉以考察当时文学特征的特别途径。今天我们通过对魏晋时期代表性小说作品中生态环境描写分析,从而来对当时自然与文学之关系作深入探讨。
2 魏晋小说及其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中产生了很多影响较大的著作,我们将对其发展总况和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作一叙述。
2.1 志怪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
魏晋时期志怪小说大量产生,与当时文学条件及社会宗教迷信的盛行有密切的联系。战国晚期至西汉,盛行神仙方士之说,后到东汉演变成道教。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面对人生的种种磨难,人们把佛教或道教当作自己精神上的寄托,释道二教于是大行于世,而神鬼怪异之事,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因此这个时期产生了大批志怪小说,据统计不下八十种。但至今大多散失;基本保存或保存少数片段的尚有三十余种,其中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较为完整,影响最大,代表着魏晋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较重要的有如下类型:?
第一类是杂史杂传体志怪小说,以《列异传》、《拾遗记》为代表。《列异传》,魏文帝曹丕撰,记述鬼物怪异之事。其中《望夫石》写婚姻爱情悲剧,《宋定伯捉鬼》写捉鬼卖鬼的有趣故事。《拾遗记》,作者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人。此书记载了自庖羲、神农至东晋的许多逸事,帝王的传说及名人异事,前九卷完全按照历史朝代分篇,记录正史以外的遗闻,卷十记昆仑等九座仙山,文笔靡丽,常为后人所引用。?
第二类是地理方物体志怪小说,以《博物志》为代表。《博物志》,晋张华撰。今本十卷,凡三百二十三条,今人范宁《博物志校正》辑得佚文二百十二条。此书主要记载“异境奇物及古代琐闻杂事,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3]。其中《弱水西国香》主要讲述记异域奇香的故事,颇为奇异。?
第三类是宗教色彩较浓的志怪小说。佛教盛行之后,志怪与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之说合流,小说被作为宗教宣传的一种手段。这类小说,如《幽明录》、《冥祥记》以宣扬佛教为主,而《神异记》、《神仙传》则以宣扬道教为主。?
志怪小说处于我国小说发展的初期。但志怪小说并不是自觉地进行小说创造,而是为了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写法上注重事件叙述而不重人物刻画。其中也有些作品的技艺比较熟练,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等,不仅结构完整,描写生动,而且人物性格刻画比较成功,已经初步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则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给后代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唐代传奇小说沈既济的《枕中记》就源于《幽明录》中《焦湖庙祝》,明清以后的小说和戏曲,都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吸取了不少故事题材和情节。而且,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也来源于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如宋代洪迈的《夷坚志》、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均与之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2.2 志人小说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
在玄学的自由思想,佛道的神仙思想影响下,当时谈玄的社会风气开始流行。除了鬼怪之事,品评人物风貌是谈玄的另一重要内容。汉末、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崇尚清谈已成为上层士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种风尚促进了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的轶事小说,也就是志人小说的产生。志人小说也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世说”体志人小说。魏晋先后产生了几部以名士的言行片断为辑录对象的笔记,如晋郭颁的《魏晋世语》,袁彦伯的《名士传》,裴启的《语林》等是世说体早期的主要代表作;郭澄之的《郭子》是世说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魏晋清谈的产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名士阶层的志趣好尚、隽词妙语、遗闻轶事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世说体影响最深远的杰出代表作。
第二类是“笑林”体志人小说。诙谐与讽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魏晋时期这类作品也比较多,如三国魏邯郸淳所撰《笑林》,作为中国第一部笑话集备受重视,在内容上追求单纯的娱乐效果,有意识的排除寓意;侯自的《启颜录》是《笑林》之后产生的一部重要的笑话专书,其中人物大多有真实姓名,与《笑林》人名虚构有所不同。
第三类是“杂记”体志人小说。“杂记”体小说,萌芽于名人、名著有关的收集传闻的著述。如东晋葛洪撰的《西京杂记》,此书内容庞杂,记述西汉人物轶事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且“意绪秀异,文笔可观”[4],是一部杂载西汉轶事传闻的笔记小说,开创了后世专题性轶事小说的先河;殷芸的《小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小说命题的轶事小说,作为杂记体轶事小说,他的成就并不高,因为他体例不严,轶事、志怪混杂在一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