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20200103165729]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公民参与观念存在误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渠道有限、公民自身表达利益能力不强、缺乏完善的政策和法规的支持等问题。本课题提出了走出官本位思想的误区,强化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加强公民利益表达能力培养、以及努力营造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氛围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发展,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现状,建议
目录
1 引言 2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和作用 3
2.1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含义 3
2.2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4
2.2.1 有利于实现公民权益 4
2.2.2 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4
2.2.3有利于公共政策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 4
3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的现状和问题 5
3.1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环节的分析 5
3.2当前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分析 6
3.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7
3.2.1公民参与存在的观念误区 7
3.2.2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 7
3.2.3公民之间存在差距 8
3.2.4 公民参与缺乏政策保障 8
4 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建议 9
4.1 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9
4.2 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9
4.3 加强公民利益表达能力培养 10
4.4 努力营造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现代政治文化环境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满足公众的利益诉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直是党和政府制订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不仅更够体现社会主义民主,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公民通过种种不同的参与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合理有效的政治参与对于达成公共政策过程的社会化,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归属感,增强社会监督,克服权力腐败都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针对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加强公民利益表达培养,努力创造有利于公民参与的现代化文化环境,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数量和质量。
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和作用
2.1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为发现公共问题、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众利益、达成公共目标的经由政事过程所制定的方案,其实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订过程当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种种不同的参与方式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依次分为三个部分:政策问题的界定、政策议程规划、以及政策方案的合法化。[1]西方国家在行政体制改革后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公民参与是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他们提出了参与模型理论、治理理论、重塑政治理论等,尤其是在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与途径方面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他们认为,公共利益的满足与实现取决于公众在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参与度。因而要最大限度的让基层管理者和大众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来,包括对话、公开辩论、全民公决等,提高公众在政策选择中的参与程度。[2]
公共问题界定阶段的公民参与。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策问题的界定;二是政策目的的确定。这个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公共问题,也不是每个公共问题都能成为政策问题。这个期间公民的积极参与会提高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效率,制定满足工作利益的政策。双方要加强沟通,诸如又公民发起的接触等方式。
政策方案进入议程阶段的公民参与,这时政策目标确立,由于实现目标方式多种多样,制定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往往不止一个。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是政府要做的工作也是公众关心的热点。此时公民的参与能为公共政策的设计提供智力支持,弥补决策者思想的狭隘之处。此时参与方式有专家咨询制度,关键公众接触方式。
政策方案选择阶段的公民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以后要进行评估与选择,这个过程也是方案最优化的过程。很多国家已经采用了听证制度,听证制度越来越成为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2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2.2.1 有利于实现公民权益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促进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使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得以保障和体现,因为公众参与正是民主的表现和实现民主的方法;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为民众提供了实现民主权利的机会。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公众参与实现了每一个公民享有同等价值感所必须的前提和可能。
2.2.2 有助于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合法性问题是民主政治的关键部分。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学者以为“假如合法性降低,即便能够通过强制手段强迫很多人服从,当局的举动也会受到阻碍;假如人们就哪个政权更具有合法性的问题发生了争辩,其后果经常是招致内战与革命”。公民参与是根据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可为前提前提或心理前提的;公民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认同,就是公民对政府的认可,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同时,公共政策的可接受程度能够为政策的合法性提供支持,而其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公共政策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还是只是为少量人“少数团体的特殊利益服务。作为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它的合法性又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得依据。正如前面所说到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政策的公共利益诉求,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政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这无疑将会维护和增加政府的合法性。
2.2.3有利于公共政策更具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政策达到目标、实现价值的保证[2]。公民参与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供相关政策问题的丰富消息;公民强大的创造力在参与政策制定中得以发挥,有利于形成最优的公共政策;公民参与还加强了政策的目的导向性,公民参与政策制订的基本动机是为了庇护和扩大本身的利益,因此,他们必定会对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有严格要求,保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政策问题,达成公共利益。公民参与也增强了公共政策的社会可行性。公民亲身参与选择的公共政策容易获得公民的广泛认可和承认,使政策在实践中不会遭到集体的抵制。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进步又使公共政策实践的成本下降,公民为追求福利的普遍参与扩大了公共政策惠及的规模,增添了公共政策的产出收益,公共政策的经济效益性也得到了提高。
3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的现状和问题
3.1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环节的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同阶段,公民可以选用的参与途径不是任意的。公共政策的确定阶段是公民参与方式广泛多样的一个阶段。公民可以在政府体系内以代议的途径,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通过这些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立法将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纳入到政府的议程中,最终达到实现公众的利益。大众还可以通过当局的名义调查、专家咨询、信访机构直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直接参与政策问题的确定。在政府体系外,大众可以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制造舆论声势,施加压力,引起政府对相关公共问题的关注,上升到政策层面。政策的形成阶段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政策制定起垄断性的阶段。许多政策方案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料,数据分析,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这个阶段公民参与成本高,也不利于政策的及时制定,影响绩效。公民参与的方式主要在政策出台后,当局组织的一些听证会,咨询会来吸收大家对政策的看法,观点。也有少部分学术大家,专家学者会受邀请参与到政策的形成过程中,但毕竟是少数。政策决定阶段公民参与在制度内的途径集中在地区、行业、社会组织等利益集团通过代议机构内的代理人对政策决定施加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1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