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微小说的存在意识

目 录
1 引言1
2 魏微小说的存在意识1
2.1 存在之荒诞1
2.1.1亲情的生涩2
2.1.2爱情的异化3
2.1.3自我的迷失4
2.2 存在之孤独5
2.2.1个体的孤独5
2.2.2情感的孤独7
2.3 存在之温暖7
2.3.1 生存的包容8
2.3.2人性的温暖9
3 魏微小说存在意识的成因9
3.1 张爱玲等作家的影响10
3.2 时代文学环境的影响11
结论 12
致谢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魏微生于1970年,是“70后”作家群里最早的一班人,她于1994年开始写作,1997年在文学杂志《小说界》发表了她的第一篇作品《一个年龄的性意识》,魏微迄今为止已经在多部刊物上发表了小说、随笔等近一百万字,其中更有多部作品获得了各类文学奖项。
魏微作为“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当代广受关注。国内学者对魏微作品也有很多研究,有对魏微的创作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还有对魏微的单个作品进行分析研读的,此外还有通过其他人对魏微的访谈录进行研究的,还有就是研究整个“70后”女作家群,将魏微单独列出进行分析的。
纵观国内对魏微的研究,不仅能够发现她有甚多关于亲情、爱情、城乡方面的描述,对这些方面也有独特的理解,但是关于魏微小说的存在意识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不难发现,魏微的作品大多从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出发,书写她个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层感悟和哲思。魏微的作品很容易让人去对它进行感受,让人去深入挖掘,找出里面让人深思的存在的疼痛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存在的荒诞。论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和分析比较法等方法对魏微小说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魏微小说当中的存在意识进行探究,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
2 魏微小说的存在意识
在徐崇温编写的《存在主义哲学》一书中说道:所谓“存在”,是人的主观感受中那些尚未意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的形式,也就是这种同个人以及个人的感情、情感、情绪、体验紧密相联的东西。[1]而魏微小说里面的“存在意识”所包含的内涵,是指魏微小说中人物角色的生存状态和处境意识,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来丰富她小说中的存在意识,也可以说是魏微小说的精神气质里流露出来的一种生命意识和生存之思。
2.1 存在之荒诞
魏微小说中充满了存在主义式的“荒诞”,而“荒诞”一词的现代哲学蕴涵,丹麦哲学家祁克果、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等人最早揭示出来。帕斯卡尔指出人的状况总是变化无常,总是在无聊和不安中度过,因为这个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处境是荒诞的,我们不明白是谁把我们安放在世界上,也不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我们对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一无所知。萨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存在是没有原因的,没必然性的,存在的规定性本身就向我们表明了它对固有的偶然性,人就生活在偶然中,一个人的整个生活经历就是一连串的偶然事件,人生莫测,一切选择和行动,都是偶然的无目的的,生活同样也是无目的,无意义的。”[2]我们从魏微小说中也能感受到这种荒诞的人生状况和体验,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的爱情、亲情以及城乡之间的迷失构成了他们的存在,而存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荒诞”。
2.1.1 亲情的生涩
亲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和快乐,似乎有了亲情的存在,这个世界就有了依靠,人类就能少了孤独和疼痛的感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亲情的缺失,人性的异化,导致亲情已经不能够给人以温暖,故而“亲情”二字只是给了人们一种“温暖和幸福”的假象。现实生活中的亲情的生涩,反映在新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中,魏微在她的作品里,就充分表现出这样一种亲情之间的生涩。
魏微的小说《姐姐和弟弟》一文中随着姐弟两人的长大,文中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姐弟之间的关系,“时间在他们之间留下了间隙,使他们彼此嫌恶,彼此生疏和陌生。”[3]在文中,姐姐无端地“嫉恨”这个弟弟,还有对弟弟无由而生的鄙夷与不屑。这种荒诞的情感体验并非仅仅只出现在女性的青春期。姐姐在青春期,就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生涩陌生,哪怕是对自己曾经最爱的弟弟和父母,这种感觉也不难以避免,所以姐姐和弟弟最终反目,姐姐对弟弟的关心、呵护没有了,荡然无存,充斥在姐弟之间的只有生涩。“她把人们不去究其原因、也难以理清头绪的事情进行细细研究和评析,让读者重新看见一种熟视无睹的生活状态,不可思议又不得不思议。”[4]魏微作品《薛家巷》中的吴老二,当他感觉到自己母亲的精神里,有着与他对立的某种东西时,吴老二显得更加愤怒了,“她的冷漠激怒了他。她系着旧围裙,手上有很多皱纹,她的头发也乱了。很邋遢。一个人老了,真的会变得很无耻吗?她是在要挟他吗?”[5]母亲给儿子的感觉用“无耻”这两个字来形容,我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能看见这种形容,母子之间的生涩和陌生感,甚至可以用瞬间的厌恶感来形容,所以吴老二总是会在午睡后发一通脾气,而发泄对象就是他的母亲,发泄完之后就会安静的走开,下楼梯时吴老二还会感觉到腿软,这正是吴老二在面对他和他母亲之间生涩亲情的逃离。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说《异乡》中的许子慧在离开家之后,她的母亲还是在电话里时时刻刻对她实行监视的权利,处处传递着对她的怀疑和责问。母女之间本该有的信任与爱没有了,充满着生涩和压迫感,迫使子慧即使生活困苦,却也害怕回去。
在《父亲来访》这篇小说中,魏微就真实地刻画了存在于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生涩与压迫感。这篇小说中提到“信”,它是小玉和父亲之间进行联络的特殊纽带,但是在那个年代电信早已发达,而父亲仍然选择用“信件”这样古老的方式跟小玉保持联系,对小玉而言,父亲的信件就是一种带着传统观念的“教诲”,而这种“教诲”正是父亲对小玉无形的精神束缚和压迫。父女之间生涩的亲情出现的而这种“教诲”,对于接受过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的“80后人”小玉来说,无疑是父亲无形的精神压力和控制,小玉无法摆脱来自父亲的压力,所以迫于无奈的她只好选择逃离。虽然她和父亲仅仅只有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却很难会面,甚至一个电话都会给双方带来窒息般的昏厥。这样的亲情已经没有了温暖与爱,充斥着的都是生涩和压迫。
魏微笔下的亲情没有温暖与爱,充斥着生涩,这样荒诞的亲情存在,也是魏微所要阐述的存在意识。
2.1.2 爱情的异化
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魏微笔下的爱情没有这种至死不渝的誓言,也没有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决心,在魏微的作品中,爱情始终是异化的,爱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信任与爱,而迷失在现代物化生活里。
结 论
作为“70 后”的代表作家,魏微是这样的独树一帜,不随波逐流, 她的作品中通过对生命意识的探寻和对生存的思考,深层次的体现出了她小说中的存在意识。她用过去的“小城”来反衬现代城市的喧闹与杂乱,用冷峻的语言又带有温暖的语调来震撼现代人麻木却又敏感的心灵,用亲情、爱情与城乡的荒诞来警醒现代人的思维,用既温和又忧伤的语调冲击着每个人的灵魂,让每个人的生命有所沉重感,让每个人的存在都有所意义。
但魏微的作品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魏微的语言太过朴实无华,没有特殊之处,很难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再说魏微的作品大多是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出发,虽然能够温暖人心,具备很强的感知力,可是也容易使作品缺少感染力,作者自己也很容易陷入一种无力的自我重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7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