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马厂镇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整体的发展状况 1
2.1 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2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2.2.1城乡公立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 2
2.2.2 市场化对农村公立教育的扭曲 3
2.2.3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管控过多 4
2.2.4 学校自身体制运行规范性不足 4
3 制约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发展的原因 5
3.1 城乡二元制结构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5
3.2 教育自身规律性与市场功利性间的矛盾 6
3.3 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有所缺位 6
3.4 公立学校自主性过小、受行政干扰过多 7
4 推进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发展的相关建议 8
4.1 政府应正确处理好农村公立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 8
4.2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8
4.3 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发展农村公立教育 9
4.4 学校自身加强规范化管理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而农村公立教育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中国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1%,初中入学率达88.6%,高中入学率达44.5%,全国85%的人口地区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公立学校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大潮,许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村公立学校出现基础设施薄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降、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校管理过于松散、教学质量普遍偏低。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公立学校的生源减少,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农村公立学校不仅担负着完成"普九”的政策性任务,担负着教育主要功能的实现——维系和发展社会而传递文化、训练下一代,而且教育体制作为整体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的变迁保持和谐一致,并始终为其发展发展发挥自己的功能。今天,在有8亿左右农民的中国,农村公立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延缓了整个农村社区向上的变迁进程。而宿迁地区在2000年开始对公立学校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通过省、市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加大对农村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措施为解决当前国家农村公立学校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了些很好的方向和借鉴。所以本文通过宿迁农村公立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和学校做出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向上的发展。
2 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整体的发展状况
宿迁市作为1996年新建的地级市,其全市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政严重不足,另外政府机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人浮于事,公立学校自身的过度行政化,缺乏自主性,教师的薪酬待遇过低,缺乏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立学校的发展。但是宿迁地区政府大胆改革机制弊端,锐意进取。
2.1 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多元机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农村公立学校自身危机意识,以竞争促进公立学校发展。二是搞活内部机制,对农村公立学校教师实行聘用制度,打破铁饭碗的观点,择优任用,其薪酬待遇与教学质量挂钩。三是优化教育布局,将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品牌效应的同时,有效利用闲散资源,满足农村公立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人才需求。并且,政府财政适当向农村倾斜,将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危房改造及主要设备购置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安排,对比较困难的乡镇由县级政府适当补贴,到2003年底宿迁地区的农村公立学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园入学率从2000年的55%提高到2003年的83%,中小学义务阶段的办学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由于生源和师资问题,宿迁农村地区的高中基本没有,所以这方面就不多说,总体而言,宿迁地区对农村公立学校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宿迁农村地区在宿迁政府大力实行的教育改革后,后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其他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有些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宿迁农村公立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2.1城乡公立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又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宿迁市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许多年轻的农民工父母在外视野得到开阔,对子女的教育比上一代人更加重视,寻求优质教育资源,而随着国家推行教育资源整合的政策,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并且宿迁市作为苏北地区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急先锋,有许多高质量的民办私立学校,并且还为许多农村留守学生提供寄宿,这就促使许多农村父母宁愿舍近求远,交昂贵的学费将子女送往城市的私立学校。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宿迁农村公立学校也是远远落后与宿迁城镇地区的学校,其教学楼年久失修,校舍住宿环境脏乱差,实验室与音美体设施缺乏,开设的课程单一,音乐、美术英语等专科老师缺乏许多年轻老师由于待遇差,看不到前途都纷纷离职或调走,学校教师队伍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即使留下来的老师也有很多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使得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导致许多家长有意见而转走学生,使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2 市场化对农村公立教育的扭曲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其中公立教育领域也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这方面,宿迁地区在某书记的大力改革下做的比较彻底,将学校完全投入市场中,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将学校卖掉,这主要也是当时宿迁政府财政紧张无力支持公立教育发展所做的不得已选择,这种做法,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经济引入公立学校管理中,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拜金主义的思想进入教育领域,许多教职工私自开办补习班,收取学生补习费,赚取外快,虽然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明令禁止,可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另外,由于农村公立学校自身具有的公益性,比其他的城镇地区的公立学校在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完全将农村公立学校放入市场经济中,这里有一个关于宿迁市马厂镇公立学校发展情况的有关数据,来说明宿迁农村公立学校在引入市场经济前后的发展情况:
2.2.3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管控过多
现今,宿迁农村公立学校的市场化都比较彻底,但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任命上,其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在宿迁所有的农村公立学校的校长都是县教育局局长任命。这就造成了宿迁农村大部分的公立学校在管理教学中有一定自主性,但是仍然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极大的束缚,经常要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指导,在这里我通过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各方面的比较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1 引言 1
2 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整体的发展状况 1
2.1 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2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2.2.1城乡公立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 2
2.2.2 市场化对农村公立教育的扭曲 3
2.2.3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管控过多 4
2.2.4 学校自身体制运行规范性不足 4
3 制约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发展的原因 5
3.1 城乡二元制结构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5
3.2 教育自身规律性与市场功利性间的矛盾 6
3.3 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有所缺位 6
3.4 公立学校自主性过小、受行政干扰过多 7
4 推进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发展的相关建议 8
4.1 政府应正确处理好农村公立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 8
4.2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8
4.3 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发展农村公立教育 9
4.4 学校自身加强规范化管理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关系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而农村公立教育由于其广泛的影响,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中国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1%,初中入学率达88.6%,高中入学率达44.5%,全国85%的人口地区达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公立学校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大潮,许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农村公立学校出现基础设施薄弱、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下降、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学校管理过于松散、教学质量普遍偏低。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公立学校的生源减少,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农村公立学校不仅担负着完成"普九”的政策性任务,担负着教育主要功能的实现——维系和发展社会而传递文化、训练下一代,而且教育体制作为整体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的变迁保持和谐一致,并始终为其发展发展发挥自己的功能。今天,在有8亿左右农民的中国,农村公立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延缓了整个农村社区向上的变迁进程。而宿迁地区在2000年开始对公立学校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统一发放教师工资,统一管理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通过省、市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投入,加大对农村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等。这些措施为解决当前国家农村公立学校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了些很好的方向和借鉴。所以本文通过宿迁农村公立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和学校做出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向上的发展。
2 宿迁市农村公立学校整体的发展状况
宿迁市作为1996年新建的地级市,其全市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政严重不足,另外政府机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人浮于事,公立学校自身的过度行政化,缺乏自主性,教师的薪酬待遇过低,缺乏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立学校的发展。但是宿迁地区政府大胆改革机制弊端,锐意进取。
2.1 发展中取得的成果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构建多元机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农村公立学校自身危机意识,以竞争促进公立学校发展。二是搞活内部机制,对农村公立学校教师实行聘用制度,打破铁饭碗的观点,择优任用,其薪酬待遇与教学质量挂钩。三是优化教育布局,将一部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城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品牌效应的同时,有效利用闲散资源,满足农村公立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人才需求。并且,政府财政适当向农村倾斜,将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危房改造及主要设备购置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安排,对比较困难的乡镇由县级政府适当补贴,到2003年底宿迁地区的农村公立学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园入学率从2000年的55%提高到2003年的83%,中小学义务阶段的办学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由于生源和师资问题,宿迁农村地区的高中基本没有,所以这方面就不多说,总体而言,宿迁地区对农村公立学校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宿迁农村地区在宿迁政府大力实行的教育改革后,后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其他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有些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宿迁农村公立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2.1城乡公立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又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宿迁市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许多年轻的农民工父母在外视野得到开阔,对子女的教育比上一代人更加重视,寻求优质教育资源,而随着国家推行教育资源整合的政策,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并且宿迁市作为苏北地区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急先锋,有许多高质量的民办私立学校,并且还为许多农村留守学生提供寄宿,这就促使许多农村父母宁愿舍近求远,交昂贵的学费将子女送往城市的私立学校。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宿迁农村公立学校也是远远落后与宿迁城镇地区的学校,其教学楼年久失修,校舍住宿环境脏乱差,实验室与音美体设施缺乏,开设的课程单一,音乐、美术英语等专科老师缺乏许多年轻老师由于待遇差,看不到前途都纷纷离职或调走,学校教师队伍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即使留下来的老师也有很多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使得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导致许多家长有意见而转走学生,使学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2 市场化对农村公立教育的扭曲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其中公立教育领域也引入市场化机制,在这方面,宿迁地区在某书记的大力改革下做的比较彻底,将学校完全投入市场中,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将学校卖掉,这主要也是当时宿迁政府财政紧张无力支持公立教育发展所做的不得已选择,这种做法,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为主的市场经济引入公立学校管理中,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拜金主义的思想进入教育领域,许多教职工私自开办补习班,收取学生补习费,赚取外快,虽然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明令禁止,可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另外,由于农村公立学校自身具有的公益性,比其他的城镇地区的公立学校在许多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完全将农村公立学校放入市场经济中,这里有一个关于宿迁市马厂镇公立学校发展情况的有关数据,来说明宿迁农村公立学校在引入市场经济前后的发展情况:
2.2.3 政府对农村公立教育管控过多
现今,宿迁农村公立学校的市场化都比较彻底,但是在学校管理人员的任命上,其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在宿迁所有的农村公立学校的校长都是县教育局局长任命。这就造成了宿迁农村大部分的公立学校在管理教学中有一定自主性,但是仍然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极大的束缚,经常要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指导,在这里我通过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各方面的比较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