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和对策_以吴江地区社区为例

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和对策_以吴江地区社区为例[20200411095705]
摘 要
社区是构建成当今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前提。社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可以从微观角度反映整个社区的发展状况及管理水平,也是对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研究法,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并对当前社区邻里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标志、是社区矛盾化解的平台。实地调研了吴江地区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总结出社区邻里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对策: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倡导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开展娱乐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在大家有共同的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邻里有爱和睦,使左邻右舍都和家人一般亲密无间。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邻里关系;和谐社区建设;影响;对策
目录
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
1.1.2 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1.3.1 文献研究法 4
1.3.2 比较分析法 4
1.3.3 问卷调查法 4
1.3.4 系统研究法 4
1.4 本文基本思路 4
2.社区邻里关系与和谐社区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6
2.1 社区与和谐社区的界定 6
2.1.1 社区的界定 6
2.1.2 和谐社区的界定 6
2.1.3邻里关系界定 7
2.2社区邻里关系存在的主要影响和不利影响 7
2.2.1邻里关系淡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 7
2.2.2淡漠的邻里关系使治安恶化 7
2.2.3居住环境的变迁导致邻里关系的疏远 7
2.3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重要性分析 7
2.3.1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 7
2.3.2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标志 8
2.3.3 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社区矛盾化解的平台 8
3.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分析-----以吴江地区(芦墟镇东社区、野猫圩社区和南麻社区)为例 9
3.1邻里关系的基本状况
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见表1,邻里关系现状见表2。 10
3.1.1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 10
3.1.2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 11
3.1.3 社区居民邻里基本情况 12
3.1.4居民交往互动情况 13
3.1.5邻里关系的矛盾问题 13
3.1.6社区活动参与情况 14
3.1.7改善邻里关系和构建和谐社区 14
4.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对策建设 17
4.1 建设和谐的社区文化 18
4.2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19
4.3 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丰富创建和谐邻里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19
4.3.1 搭建邻里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0
4.3.2 创新形式,深化内涵 20
4.4 完善争优创先的工作机制 20
4.5 开展娱乐活动 20
4.6 关注弱势群体 20
结 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繁琐而长远的任务,创建和谐社区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和谐社会又倡导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这就决定了作为基础的和谐社区要为其注入实质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层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的社区。
1.1.2 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邻里关系涉及到最基本的三个方面,首先是住在左邻右舍的地缘条件,其次是以地缘条件为前提形成的相似的传承文化规范,在农村的邻里关系中还带有血缘关系。邻里关系是社区组成的一部分,因此,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要有和谐的邻里关系。
1. 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各自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各家的幸福生活。[1]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隔邻居,不隔心”。邻里之间住的近,见面的次数自然也就多了,两家人之间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两家人相处是门学问,凡事都必须以相互尊敬为前提,做到和睦相处然后再谈互帮互助。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相处不仅是友谊的促进,更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助力。
2.和谐社区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首先得做到邻里关系和睦融洽。创建和睦、文明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石,也是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建立起新型的邻里关系,加强居民间的互动,营造和睦的氛围,本质地反映了以下基本特征:关怀有爱、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有序、居民自治、秩序良好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协调发展的活力社区。一个成熟的、健康的和谐社区是需要人民群众、社区、生态、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
3. 居住环境的改善给邻里关系带来了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也逐渐提高,由原来居住的平房向楼房迁移。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淡漠的邻里关系、缺失的亲情环境等。此外,居住在同一楼层、相邻多年却不认识,居住对门却不来往的现象数不胜数。如果任由这些现象继续发展,必然会使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和谐社会来讲,构建和谐社区,建设良好的邻里关系,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和谐社会不能凭空产生,这需要我们共建共享、共同努力。正所谓大和谐要从小和谐做起,因此,邻里关系要讲进步、讲帮助、讲风格、讲团结,要积极倡导和谐邻里,做到关系不和多改善、处事不当多致谦、困难面前多援助、利益面前多让步。多和谐,少矛盾;多理解,少误解。
本文着重于研究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和对策,通过对吴江地区社区,包括芦墟镇东社区、野猫圩社区和南麻社区的居民的基本信息及邻里关系现状调查的研究,分析邻里关系对和谐社区的影响,提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关于邻里关系的研究相当多且很复杂,很多学科相互交叉。现代意义上的邻里关系形成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封建氏族群居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主流,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不再是完全统一了。“户”从生活角度来说是自然单位,从人文关系角度来说是社会单位,从政治角度说是国家的基层单位。无数的细小的邻里关系拼凑出了我们国家这个庞大的体系。[2]
国内学者邢晓明认为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对于和谐社区建设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将社区的环境进行美化,让社区居民拥有较好的生活环境,硬件设施的完善和绿化覆盖程度提高等都能创造适宜的活动,改善社区居民心情,营造积极暖心的氛围,促进了和谐规范社区的建立。2.社区的文化建设必须被重视起来, 实施“素质工程”,制定合理的目标,实现属于自己社区的特色文化,文化建设的成功可以对邻里关系起到相当积极的影响,这是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精神保证。3.制定完善的社区制度,对较为细致的方面都进行规范,对不良的行为明令禁止,将整个社区的成员都纳入整个制度之下,奖惩分明,保证社区邻里关系和谐有序。[3]
董焕敏,徐丙洋学者认为1.加强社区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对改善心情有很大的功效,而良好的心情则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2.建设人文型社区,创建属于自己的社区文化,提高道德素质,避免不良现象发生,对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文化保障。3.搭建虚拟社区平台,让居民在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增进了解促进邻里情谊。4.完善社区规范,对居民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从细节做到有秩序。[4]
上述学者在阐述解决当前社区邻里关系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大同小异,主要归纳为:(一)从外部环境方面,外部环境的完善美化可以为丰富的活动创造前提条件从而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二)从人文环境方面,文化的熏陶能让居民受益匪浅从而创造相应的人文环境,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精神保障。(三)从社区制度方面,和谐邻里关系使得社区制度有人员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