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对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昆山市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法,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出昆山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三个成因: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深层次原因,政府生态预防与治理职能运用不当是直接原因,经济诉求引发的盲目行为是根本原因。对此,应在稳步推进、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政府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村生态治理公众参与机制,内化企业生态治理的环保责任等措施来积极应对。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困境,出路目录
1 引言 1
2 昆山市生态治理情况调查 1
2.1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 1
2.2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情况分析 3
2.3 昆山市居民对生态治理的认知 4
3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5
3.1 城市产业转移的工业污染 5
3.2 农村生态环境的农业污染 6
3.3 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活污染 6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6
4.1 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深层次原因 6
4.2 政府生态预防与治理职能运用不当是直接原因 7
4.3 经济诉求引发的盲目行为是根本原因 8
5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出路 8
5.1 完善政府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9
5.2 建立农村生态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10
5.3 内化企业生态治理的环保责任 11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A 18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标志,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对昆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8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标志,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对昆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的这一号召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代会的报告也体现了中央对自然的立场,这种真情的流露更是令许多人为之动容。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已经是人人皆知的标语。但是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也日趋浮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定胜天仅仅是一个豪爽的口号,要生存,首先要学会尊重自然,然后要自觉地保护自然。而现在,迫在眉睫的是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大自然。因此,生态治理必须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
昆山市生态治理情况调查
2.1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
本论文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调查分析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实际情况。在对生态治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对我国生态治理总体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点到面,探索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困境的出路。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昆山,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却是我国百强县之首,其工业化的进程走在我国前列,所以也最先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以昆山的生态治理情况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了解其基本的做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推断其成功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背景下的其他地区的生态治理带来启迪。
2.1.1 昆山市基本情况介绍
昆山,位于上海西部,苏州东部,是江苏省的东大门。昆山市面积约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9万人,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昆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昆曲的发源地,也是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和散文家归有光的出生地。昆山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现管辖的古镇中,数周庄最为出名,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最富盛名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就源于此地。
2015年2月15日在昆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杜小刚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工业总产值8708.5亿元,下降1.8%;服务业增加值1284.5亿元,增长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3.7亿元,增长8.3%,税比8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1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4亿元,增长14.1%;实现进出口847.9亿美元,下降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98元,增长9%。实现台湾电公会‘大陆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六连冠。连续六年排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一。”[1]
2.1.2 昆山市生态治理简况
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昆山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近些年来,昆山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摘得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2009年6月份,昆山市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9月初,昆山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并于11月30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论证。”[2]下面对昆山市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状况作简要概述。
开展专项整治,在未来的三年生态文明建设计划中,努力推行河流专人负责制度,集中展开对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调查与评估。综合整饬吴淞江流域水环境,优化阳澄湖生态环境,疏通河流、整改黑臭河道。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昆山水环境达标率高达53.5%,上升2.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昆山还通过新增绿地、成片林等方式改善环境状况。同时,昆山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不断尝试新渠道,其中包括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和计标绿色建筑设施项目等,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具体成果如下表:
在提高企业自我环保意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年节能量4.1万吨。具体成果如下图:
2.2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情况分析
首先,加强绿色理念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只有政府自上而下地对环境保护施以行政命令,而缺乏广大居民发自内心的环保行动,其效果必定是大打折扣。从后面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不少昆
1 引言 1
2 昆山市生态治理情况调查 1
2.1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 1
2.2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情况分析 3
2.3 昆山市居民对生态治理的认知 4
3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5
3.1 城市产业转移的工业污染 5
3.2 农村生态环境的农业污染 6
3.3 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活污染 6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6
4.1 城乡二元制结构是深层次原因 6
4.2 政府生态预防与治理职能运用不当是直接原因 7
4.3 经济诉求引发的盲目行为是根本原因 8
5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的出路 8
5.1 完善政府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9
5.2 建立农村生态治理公众参与机制 10
5.3 内化企业生态治理的环保责任 11
结论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A 18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标志,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对昆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8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标志,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对昆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的这一号召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代会的报告也体现了中央对自然的立场,这种真情的流露更是令许多人为之动容。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已经是人人皆知的标语。但是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各种环境问题也日趋浮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定胜天仅仅是一个豪爽的口号,要生存,首先要学会尊重自然,然后要自觉地保护自然。而现在,迫在眉睫的是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大自然。因此,生态治理必须引起人类的足够重视。
昆山市生态治理情况调查
2.1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
本论文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调查分析昆山市生态治理的实际情况。在对生态治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对我国生态治理总体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点到面,探索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困境的出路。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的昆山,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却是我国百强县之首,其工业化的进程走在我国前列,所以也最先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因此,以昆山的生态治理情况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总结,了解其基本的做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推断其成功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背景下的其他地区的生态治理带来启迪。
2.1.1 昆山市基本情况介绍
昆山,位于上海西部,苏州东部,是江苏省的东大门。昆山市面积约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9万人,现辖10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昆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昆曲的发源地,也是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和散文家归有光的出生地。昆山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现管辖的古镇中,数周庄最为出名,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昆山物产丰饶,最富盛名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就源于此地。
2015年2月15日在昆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市长杜小刚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工业总产值8708.5亿元,下降1.8%;服务业增加值1284.5亿元,增长1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3.7亿元,增长8.3%,税比8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1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0.4亿元,增长14.1%;实现进出口847.9亿美元,下降4.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98元,增长9%。实现台湾电公会‘大陆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六连冠。连续六年排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一。”[1]
2.1.2 昆山市生态治理简况
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昆山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近些年来,昆山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摘得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2009年6月份,昆山市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9月初,昆山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并于11月30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专家论证。”[2]下面对昆山市近年来的生态环境状况作简要概述。
开展专项整治,在未来的三年生态文明建设计划中,努力推行河流专人负责制度,集中展开对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调查与评估。综合整饬吴淞江流域水环境,优化阳澄湖生态环境,疏通河流、整改黑臭河道。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昆山水环境达标率高达53.5%,上升2.3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昆山还通过新增绿地、成片林等方式改善环境状况。同时,昆山在生态环境方面也不断尝试新渠道,其中包括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和计标绿色建筑设施项目等,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具体成果如下表:
在提高企业自我环保意识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年节能量4.1万吨。具体成果如下图:
2.2 昆山市生态治理的情况分析
首先,加强绿色理念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如果只有政府自上而下地对环境保护施以行政命令,而缺乏广大居民发自内心的环保行动,其效果必定是大打折扣。从后面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不少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