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起源于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一种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安排。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不断探索,政府也由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向合作治理模式转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发展资金缺乏、自主性经济能力差、社会组织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购买规范程度低、监督体系不完整一系列问题。对此,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购买的流程、扩大范围,建立监督评估制度是推进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基层政府,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 录
1 引言 1
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
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1
2.1.1 基层政府的内涵 1
2.1.2 公共服务的内涵 1
2.1.3 社会组织的内涵 2
2.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 2
2.2.1 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 3
2.2.2 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 3
2.2.3 依赖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 4
2.3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与方式 4
3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5
3.1 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足 5
3.2 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定位不准确 6
3.3 购买程序规范程度低,监督体系不完整 7
3.4 购买服务的范围有限,资金规模比较小 7
3.5 购买服务缺乏制度保障,法律体系不完善 8
4 推进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8
4.1 提高社会组织能力,重新定位自身 8
4.2 完善购买流程,建立监督机制 9
4.3 扩大购买的范围,加大资金的投入 9
4.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定位自身 8
4.2 完善购买流程,建立监督机制 9
4.3 扩大购买的范围,加大资金的投入 9
4.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要也日益增强,我国政府原来的独立承担的公共服务供给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为此,我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十多年以来,该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探索,对此,我国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入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模式,十多年间,这一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在我国的东部和沿海城市都相继展开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而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也总结出了许多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教训。但是,这些发达地区的购买模式对一些欠发达城市的借鉴意义不足,因此,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应该逐步向低一级的城市进行推行。
然而在实践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购买过程不规范,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低下,监督缺乏等。如何提高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规范购买过程,建设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是当今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由此,对于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也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2.1.1 基层政府的内涵
基层政府一般是指县(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在内的,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本课题中研究的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县以及区这一级别,并不包括乡镇基层政府。
2.1.2 公共服务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于政府够买公共服务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欧美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将公共服务的合同进行外包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来让营利或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王浦劬以为“购买是指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最后根据择定者或者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1] 贾西津和苏明等赞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契约化的形式,将公共服务外包给非营利组织,以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力”这个说法。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本质的看法是相似的,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本质是政府出资,让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他们的核心要素是相似的,包括政府、受委托者、以及契约合同。购买的主体是政府,主要的购买形式是外包合同,不同于购买主体的第三方是购买的受委托者。
2.1.3 社会组织的内涵
首先社会组织并不是一个通用的称谓,早期的欧美各国的第三方受委托者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基于本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着多种的称谓,譬如常见的有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等等。随着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社会组织逐渐成为了很多学者的共识,从传统的企业、政府当中脱离独立出来,如今的社会组织更加强调的是除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等一些比较传统的组织,主要是一种非营利性,自主自发性以及公益性为主的一些第三方组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组织的根本目的。社会组织作为公共购买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承担着企业和社会的纽带作用,缓解政府的压力,同时加快了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执政效率。
2.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
关于基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要模式,我国范围内大概分为这四种基本模式,首先根据作为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独立性,划分为独立性购买和依赖性购买;其次,根据采购程序是否有竞争,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购买。因此可分为独立性竞争购买合作模式、独立性非竞争购买合作模式、依赖性竞争购买合作模式、依赖性非竞争购买合作模式。[2] (见表一)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地区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他们采用的大多是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依赖关系非竞争模式这三种模式。
表一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四种模式
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独立性购买
1 引言 1
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
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1
2.1.1 基层政府的内涵 1
2.1.2 公共服务的内涵 1
2.1.3 社会组织的内涵 2
2.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 2
2.2.1 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 3
2.2.2 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 3
2.2.3 依赖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 4
2.3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与方式 4
3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5
3.1 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足 5
3.2 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定位不准确 6
3.3 购买程序规范程度低,监督体系不完整 7
3.4 购买服务的范围有限,资金规模比较小 7
3.5 购买服务缺乏制度保障,法律体系不完善 8
4 推进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8
4.1 提高社会组织能力,重新定位自身 8
4.2 完善购买流程,建立监督机制 9
4.3 扩大购买的范围,加大资金的投入 9
4.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定位自身 8
4.2 完善购买流程,建立监督机制 9
4.3 扩大购买的范围,加大资金的投入 9
4.4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注 释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要也日益增强,我国政府原来的独立承担的公共服务供给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为此,我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十多年以来,该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探索,对此,我国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入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模式,十多年间,这一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在我国的东部和沿海城市都相继展开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而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也总结出了许多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教训。但是,这些发达地区的购买模式对一些欠发达城市的借鉴意义不足,因此,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应该逐步向低一级的城市进行推行。
然而在实践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购买过程不规范,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低下,监督缺乏等。如何提高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规范购买过程,建设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是当今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由此,对于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也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
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2.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相关概念
2.1.1 基层政府的内涵
基层政府一般是指县(县级市)、区级以下,包括乡、镇在内的,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机关。其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本课题中研究的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县以及区这一级别,并不包括乡镇基层政府。
2.1.2 公共服务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于政府够买公共服务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欧美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将公共服务的合同进行外包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来让营利或非营利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王浦劬以为“购买是指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最后根据择定者或者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1] 贾西津和苏明等赞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契约化的形式,将公共服务外包给非营利组织,以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力”这个说法。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本质的看法是相似的,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本质是政府出资,让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中。他们的核心要素是相似的,包括政府、受委托者、以及契约合同。购买的主体是政府,主要的购买形式是外包合同,不同于购买主体的第三方是购买的受委托者。
2.1.3 社会组织的内涵
首先社会组织并不是一个通用的称谓,早期的欧美各国的第三方受委托者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基于本地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着多种的称谓,譬如常见的有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等等。随着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社会组织逐渐成为了很多学者的共识,从传统的企业、政府当中脱离独立出来,如今的社会组织更加强调的是除企业和政府之外的组织形式。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等一些比较传统的组织,主要是一种非营利性,自主自发性以及公益性为主的一些第三方组织,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组织的根本目的。社会组织作为公共购买当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仅承担着企业和社会的纽带作用,缓解政府的压力,同时加快了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提高了基层政府的执政效率。
2.2 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模式
关于基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要模式,我国范围内大概分为这四种基本模式,首先根据作为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是否具有独立性,划分为独立性购买和依赖性购买;其次,根据采购程序是否有竞争,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购买。因此可分为独立性竞争购买合作模式、独立性非竞争购买合作模式、依赖性竞争购买合作模式、依赖性非竞争购买合作模式。[2] (见表一)从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地区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他们采用的大多是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依赖关系非竞争模式这三种模式。
表一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四种模式
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独立性购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