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群众认知问题分析

年 月 日摘 要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千万家庭致贫致困的首要因素,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2012年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时至今日,为明晰群众对现阶段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认可程度及看法等认知方面的现状,健全大病保险制度本身、完善制度推广与落实。本论文以济南市为集中调查区域,通过调查问卷法、非结构式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了解现阶段城乡居民对大病保险制度的认知状况类问题,着重探讨由此反映出的制度进步经验及教训。经调查研究,本文总结认识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宣传力度,从而更新社会保障思想观念,提高报销比例的同时简化报销流程,并且重视经办服务质量,总体提高群众认知与满意程度。
目录
一、引言 4
(一) 研究背景 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三)研究目标 6
(四)研究意义 6
二、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7
(一) 研究对象 7
(二) 调查方法 7
(三)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7
(四)调查数据整理 8
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群众基本认知描述性分析 9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 9
(二)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认知状况描述性分析 10
(三)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使用情况描述性分析 12
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群众认可度影响因素分析 14
(一)大病保险制度满意度基本情况 14
(二)大病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4
(三)大病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15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9
(一) 研究结论 19
(二) 对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致 谢 28
一、引言
研究背景
1、社会保障需求不满
我国医疗保障经过十余年探索改革,先后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截至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全国覆盖率已达到95%,报销比例达70%左右。但由于现行制度并不健全,保障范围仍然有限,尤其大病费用高昂,报销力度并不与其相匹配,加上居民经济收入的限制,不少参保人及参保家庭仍然负担过重。
2、大病医保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采取由政府主导安排,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PPP公私合作模式,是从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获取相关费用的政策性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属于准公共产品。它的出现可谓令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建设成果。在全国试点工作推行的同时,国民觉悟及思想也紧跟政策发展潮流,开始有更多人对去三甲医院看病不再“畏手畏脚”,社会保障与人民需求契合度不断升高。
3、认识不足,大病医保制度效果并不显著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经办形式尽管在国外多见,但在国内依然是“新鲜事物”,其发展时间短、形式特殊、运作复杂等特点,导致仍有部分患者及家人对于具有灾难性后果的重大疾病,因为垫付费用高昂,加之其保障制度认识欠缺等因素,选择所谓的“保守治疗”,将本就严重的病症控制在某范围内,如“温水煮青蛙”一般,造成危及生命财产的恶劣后果。因此,分析群众对大病保险制度现阶段的实施水平、政策宣传、受众情况等方面的了解及认可程度,为健全大病保险制度本身、完善制度推广落实过程提供重要参考。
本论文依据相关统计学的知识与工具,通过问卷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调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群众认知状况,从性别、收入、家庭结构,以及是否了解大病保险制度及其报销比例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认知状况进行分析,集中解决以下问题:①城乡居民对大病保险的了解程度;②制度认可程度;③群众认知度对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的参考价值;④有效实施与推行大病保险制度的做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各项政策制度中主客体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是相当广泛且丰富的,例如Robert Park(1921)和Ernest Burgess(1921)将互动分为竞争、冲突、顺应、同化四个阶段,从而为本文大病保险制度与城乡居民之间的互动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国外以往研究大都将重大医疗费用划归为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认为部分灾难性医疗卫生的支出数据是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前提,主张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数据安全网来增强社会保障力度(Kawabataet,2003)。Eddy Van Doorslaer集中研究了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因素,同样认为降低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手段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对此Orozovi? Sonja(2005)认为医疗工作者相关制度法规知识的具备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险保障知识的普及及认识,使人们明确自身拥有的权利,从而提高社会保障利用率。
国内研究现状
王超群(2014)认为现阶段大病保险制度对家庭重大医疗支出影响较弱,应集中调整大病保险起付线,使政策广泛全面惠及遭遇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大量学者总结提出,我国的大病保险制度主要受制度定位、筹资渠道独立性、补偿机制精准度、运行机制没有专业优势(姜学夫,2018;宋占军,2014;仇雨临,2014;吴维民,2013)。徐伟(2014)特别提出针对经办单位设立相应大病保险细则,从而改善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效果。
众多研究中,少数研究侧重于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客体的研究,总结提出大病保险制度“脱贫”效果之所以不显著,是因为受到大病保险受益公平性问题的影响(贾继荣,2015)。而易倩(2018)认为提高大病保险制度的群众满意度,是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余秋梅(2015)认为人们对某事物认知过程中,刻板印象、信息传递、认知条件都会对人的信息处理与使用产生重要限制影响。而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存在,为大病保险发展群众正面认知增加阻碍,影响群众满意度(李翔,2011)。刘伟霞(2018)提出正是制度客体的信息认知问题对于提供大病保险完善对策、促进制度体系改革具有重大作用,即通过群众认知问题的研究为制度的完善、促进资金合理使用提供实证依据(宋宝香,201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