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20200511190527]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流动到城市,而因各种困难其子女不能一同进城,因此产生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中,隔代监护所占比重最大。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在成长中产生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对于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研究成为新兴方向。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及其隔代监护人的调查,了解隔代监护下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分析中部地区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困境,并结合中部地区实情,分别从家庭、学校、政府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困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教育;困境;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概念与文献梳理 2
(一)相关概念界定 2
1.留守儿童 2
2.隔代监护 2
(二)文献梳理 3
1.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3
2.国外隔代监护研究现状 4
3.国内隔代监护研究现状 4
二、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内容 5
1.留守儿童成长现状 5
2.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现状 5
3.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困境 5
4.改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困境的对策建议 5
(二) 研究方法 5
1.文献研究方法 5
2.实证研究方法 5
3.定性分析法。 6
4.分析总结法。 6
(三)样本选取及问卷收发情况 6
三、运城市留守儿童及其隔代监护现状 6
(一)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 6
1.留守儿童监护状况 6
2.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7
3.留守儿童学习状况 8
4.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8
(二) 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状况 9
1.隔代监护人特征 9
2.隔代监护状况 9
四、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困境分析 10
(一)学习上缺督导 10
(二)心理上缺疏慰 10
(三)生活中饮食、安全存在问题 11
(四)重养轻教导致形成不良价值观 11
(五)祖辈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统思想的束缚,影响留守儿童创造个性的形成 11
五、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困境的对策建议 11
(一) 家庭方面 11
1.祖辈应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 11
2.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 12
3.改变双亲外出方式 12
(二) 学校方面 12
1.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12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2
3.为隔代教育孩子提供特别帮助与辅导 12
(三) 政府方面 12
1.改革现有户籍制度 12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 13
3.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1 16
附录2 18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困境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引言
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使得经济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在转型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是一大突出问题。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较大、城乡就业机会差距突出、城乡教育水平悬殊等问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孩子接受更长久的教育,很多农村青壮年父母进入城市务工,但因为我国长久以来户籍制度的影响,导致孩子无法跟随父母进入城市而被留在农村,大多数留在农村的儿童由祖辈监护。
近些年,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当前大量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并从不同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很少有学者分地域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我国因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贫富差距较大,然而不同经济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也是有差异的。中部地区人口数量大,但因工作机会相对较少,大多数青壮年进入东部城市务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留守现象与东部地区相比更为普遍。因此本次选取我国中部地区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其次,目前大多学者是从留守儿童自身进行研究,对于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主要从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方向出发,以隔代监护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分析其隔代监护存在的困境。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性格养成的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监护人对其影响是极其关键的。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些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心理、道德行为上面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调查了解我国中部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学习等现状以及隔代监护人的特征(包括自身特征、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存在的困境,并根据实际情况,为指导隔代监护人教育留守儿童以及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概念与文献梳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
综观现有的文献,学者们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的界定都略有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概念。最早提出留守儿童概念的是一张,当时提出的概念指父母因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1]。现今理解则是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吴霓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并没有限定留守经历的持续时间[2]。而周福林认为严格地定义留守儿童,需要确定以下三个基本的要素: (1) 外出父母的数量。(2) 父母外出的时间。(3) 孩子年龄界定。因此他所定义的父母外出数量为双方或单方,父母外出时间以半年为参考时间,孩子的年龄界定在18周岁以下[3]。本文将留守儿童定义为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超过半年时间,由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
2.隔代监护
目前,只有零星学者对隔代监护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戚海燕,朱家存界定隔代监护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者与父辈共同抚养但以祖辈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4]。本文中的隔代监护即祖辈监护孙辈且监护时间超过半年的一种监护方式。
(二)文献梳理
1.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4 年5 月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标志着留守儿童问题开始进入政府的议事程序,成为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研究和改善“升温”的重要助力[5]。此后,学术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
2005年,段成荣、杨舸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得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为:规模多达5861万人,其中6至14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总规模为3264 万[6]。此后,对于留守儿童规模的统计较少,但可知的是留守儿童数量增长迅速。全国妇联经调查,提出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5800万。
(2)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
迄今,已有零星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段成荣和周福林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我国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结果如下: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地区;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当地全部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7]。
(3)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8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