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习生专业成长需求研究以xxx高校为例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是社会工作实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提升社会工作的实习效果,促进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本文以XXX高校为例,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视角,通过调查自己和身边同学们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结合需求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实习生的专业成长需求进行探究。然后,根据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探索各种学校、机构、老师、督导等相关系统如何满足实习生的需求。目录
一、导论 1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2
二、社会工作实习生专业成长需求分析 3
(一)实习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 4
(二)对实习生专业价值认同的需求 9
(三)实习生的情感性需求 11
(四)实习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12
(五)其他方面的需求 15
三、 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需求的途径探讨 16
(一)学院的支持 16
(二)实习机构的支持 17
(三)实习督导的支持 18
(四)实习生自我赋权 18
四、结论及反思 19
(一)研究结论 19
(二)研究的局限性反思 19
(三)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3
致谢 24
一、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研究的缘由
最近几年,在一些大城市社会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社区都已经入驻了社工机构,随着社工机构的增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多,当然,对于社工的发展不仅要求数量,还应该保证质量,专业实习是培养社工的关键一步,所以如何提高专业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暑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对于本次实习有些失望,认为实习理想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一些差距,所以笔者通过调查本校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从实习生出发,来了解他们对于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升实习效果,让专业实习发挥作用。
2.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关键一步,所以如何提高专业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暑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对于本次实习有些失望,认为实习理想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一些差距,所以笔者通过调查本校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从实习生出发,来了解他们对于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升实习效果,让专业实习发挥作用。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从我们实习生的视角并且结合需求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揭示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丰富社会工作实习的内容。
(2)实践意义
社会工作的两大特点是实践性和反思性,所以社会工作的实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本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被挖掘出来之后,实习的相关系统依据本文的建议,可以满足实习生的需求,提升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实务能力,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范明林[1],2006),所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被社工界广泛认可。李伟梁[2](2011)也认为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另外,周腊梅[3](2012)也指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去实习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的一部分。
社工界的学者们也对社会工作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所需要的机构数量有限、本专业对实习方面的督导少、实习生在工作时态度有问题、在校课程设置不可以满足实习所需的时间安排、缺乏实践教学、实习制度不够规范、实习经费支持不足、学生的心态得不到重视、实习生与实习所在的单位和服务人群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也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和一些观点。(卢时秀[4]2008,李树文[5]2014,顾江霞[6]2009)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设立是为了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关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专业成长,部分学者也已经有了研究。郭银[7](2016)提出了专业成长的内容包括专业价值认同、理论储备和实务能力,并且探究了专业社工的成长机制,另外他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时所写的实习日志对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各个时段的具体表现和专业遗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督导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关系。张曙[8](2010)从宏观角度对社工专业成长进行了分析,比如专业主义发展背景下、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以及通才教育模式背景下等。
社会工作是从西方比较发达的国家传入的,在其传入的地方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斯坦纳[9]之前对实习时是不是可以学到很多技能,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意义进行过一次认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在机构比在学校里教室里学习的课程更重要。国外对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需求也有涉及,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内容的差异,所以我们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坚持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文我们从当前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研究。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的调查研究,都是从老师或者培养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进行,而学生作为整个阶段中的主体,学生的需求理当被关注被重视。近几年,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所具备的条件也有研究,王甜甜[10](2011)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主体,在需求理论的主导下对专业实习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实习相关系统,如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机构和政府为了让实习生的实习更加的有价值,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社会工作发展如此之快,很多问题已经解决随之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田守顺[11](2016)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从实习生的需求出发同样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对象只有十三人,由于研究样本比较少,研究领域只是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整个社会工作领域实习生的需求研究有部分的借鉴意义。本文同样以XXX高校的17名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研究,在需求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需求,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会工作实习生
社会工作实习生是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被学校老师在某个时间安排到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及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服
一、导论 1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2
二、社会工作实习生专业成长需求分析 3
(一)实习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 4
(二)对实习生专业价值认同的需求 9
(三)实习生的情感性需求 11
(四)实习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12
(五)其他方面的需求 15
三、 满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需求的途径探讨 16
(一)学院的支持 16
(二)实习机构的支持 17
(三)实习督导的支持 18
(四)实习生自我赋权 18
四、结论及反思 19
(一)研究结论 19
(二)研究的局限性反思 19
(三)结语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3
致谢 24
一、导论
(一)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研究的缘由
最近几年,在一些大城市社会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社区都已经入驻了社工机构,随着社工机构的增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多,当然,对于社工的发展不仅要求数量,还应该保证质量,专业实习是培养社工的关键一步,所以如何提高专业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暑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对于本次实习有些失望,认为实习理想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一些差距,所以笔者通过调查本校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从实习生出发,来了解他们对于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升实习效果,让专业实习发挥作用。
2.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关键一步,所以如何提高专业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大三的暑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通过与同学的交流,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对于本次实习有些失望,认为实习理想和实际情况存在着一些差距,所以笔者通过调查本校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从实习生出发,来了解他们对于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提升实习效果,让专业实习发挥作用。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从我们实习生的视角并且结合需求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揭示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需求,从而丰富社会工作实习的内容。
(2)实践意义
社会工作的两大特点是实践性和反思性,所以社会工作的实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本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被挖掘出来之后,实习的相关系统依据本文的建议,可以满足实习生的需求,提升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增强他们的实务能力,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实践性(范明林[1],2006),所以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被社工界广泛认可。李伟梁[2](2011)也认为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另外,周腊梅[3](2012)也指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去实习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的一部分。
社工界的学者们也对社会工作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所需要的机构数量有限、本专业对实习方面的督导少、实习生在工作时态度有问题、在校课程设置不可以满足实习所需的时间安排、缺乏实践教学、实习制度不够规范、实习经费支持不足、学生的心态得不到重视、实习生与实习所在的单位和服务人群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也都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和一些观点。(卢时秀[4]2008,李树文[5]2014,顾江霞[6]2009)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设立是为了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关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专业成长,部分学者也已经有了研究。郭银[7](2016)提出了专业成长的内容包括专业价值认同、理论储备和实务能力,并且探究了专业社工的成长机制,另外他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时所写的实习日志对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各个时段的具体表现和专业遗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督导与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关系。张曙[8](2010)从宏观角度对社工专业成长进行了分析,比如专业主义发展背景下、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以及通才教育模式背景下等。
社会工作是从西方比较发达的国家传入的,在其传入的地方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斯坦纳[9]之前对实习时是不是可以学到很多技能,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的意义进行过一次认真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在机构比在学校里教室里学习的课程更重要。国外对于社会工作实习生的需求也有涉及,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内容的差异,所以我们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坚持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文我们从当前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研究。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的调查研究,都是从老师或者培养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进行,而学生作为整个阶段中的主体,学生的需求理当被关注被重视。近几年,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所具备的条件也有研究,王甜甜[10](2011)以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主体,在需求理论的主导下对专业实习生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实习相关系统,如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机构和政府为了让实习生的实习更加的有价值,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社会工作发展如此之快,很多问题已经解决随之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田守顺[11](2016)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从实习生的需求出发同样进行了研究,其研究对象只有十三人,由于研究样本比较少,研究领域只是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整个社会工作领域实习生的需求研究有部分的借鉴意义。本文同样以XXX高校的17名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进行研究,在需求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需求,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三)研究设计及过程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会工作实习生
社会工作实习生是指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被学校老师在某个时间安排到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及相关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