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市为例
随迁老人与我国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具有很大相关性。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青年人口由于升学、城市务工等离开原居住地,在其他城市或地区生活,最终定居在那里。而由于养老看病、照顾孙辈等,很多老人随子女或其他亲属离开原居住地,到其所在的城市生活,这些老人形成了一个新兴群体——随迁老人。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和提高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相关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2
1.研究目标 2
2.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1.文献研究法。 2
2.问卷与访谈调查法。 3
3.统计与定量分析法。 3
(四)创新点与不足 3
1.创新点 3
2.不足 3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3
(一)概念界定 3
(二)随迁老人相关研究 4
1.随迁老人城市适应性研究 4
2.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研究 4
3.随迁老人留城意愿研究 5
(三)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6
(四)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6
(五)总结评价 6
三、我国及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及评价 7
(一)社会保险相关政策 7
1.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相关政策 7
2.社会保险异地结算相关政策 7
(二)社会福利相关政策 8
(三)社会救助相关政策 9
四、调查对象与样本选取 9
(一)调查对象 9
(二)选取的样本情况 9
1.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9
2.样本的家庭及其他方面特征 10
五、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一)保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层次低。 11
(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少,生存认证不便。 13
(三)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异地结算不便。 13
(四)社会福利的享受和社会救助的申请存在户籍壁垒。 15
六、完善南京市城市社区随迁老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6
(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16
(二)改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全国网上社保生存认证。 16
(三)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16
(三)打破户籍壁垒,健全相关制度政策。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迁老人与我国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具有很大相关性。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青年人口由于升学、城市务工离开原居住地,在别的城市生活,最终在定居在那里。而由于养老看病、照顾孙辈等,很多老人随子女或其他亲属离开原居住地,到其所在的城市生活,这些老人们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群体——随迁老人。
由于流动性大、无显著空间集聚性以及无明显群体意识与利益诉求等特殊性,这一群体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流动人口的比例占到了六分之一。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展进程,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另外,中国的老龄化同样加速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人口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老龄化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随迁老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显然,我们应该提高对随迁老人的重视和关注。
随迁老人随迁后的各方面状况对老人自身、家庭甚至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完备的社会保障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帮助随迁老人更快更好地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安享晚年。当前,学者们对随迁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城市适应性、社会融入以及其城市居留意愿等方面,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改善甚至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今缺少对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1.研究目标
本研究选择60岁及以上的跟随子女或其他亲属离开原居住地半年以上的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运用相关调研数据,分析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和提高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状况提供可行性建议。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学术界对随迁老人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这又是需要引起关注的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城市适应性、社会融入以及其城市居留意愿等方面,而随迁老人社会保障方面的文献和研究很少,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加对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成因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随迁老人的相关情况,丰富随迁老人及流动人口研究领域,特别是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2
1.研究目标 2
2.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1.文献研究法。 2
2.问卷与访谈调查法。 3
3.统计与定量分析法。 3
(四)创新点与不足 3
1.创新点 3
2.不足 3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3
(一)概念界定 3
(二)随迁老人相关研究 4
1.随迁老人城市适应性研究 4
2.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研究 4
3.随迁老人留城意愿研究 5
(三)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6
(四)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6
(五)总结评价 6
三、我国及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及评价 7
(一)社会保险相关政策 7
1.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相关政策 7
2.社会保险异地结算相关政策 7
(二)社会福利相关政策 8
(三)社会救助相关政策 9
四、调查对象与样本选取 9
(一)调查对象 9
(二)选取的样本情况 9
1.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9
2.样本的家庭及其他方面特征 10
五、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一)保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层次低。 11
(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情况少,生存认证不便。 13
(三)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异地结算不便。 13
(四)社会福利的享受和社会救助的申请存在户籍壁垒。 15
六、完善南京市城市社区随迁老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6
(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16
(二)改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现全国网上社保生存认证。 16
(三)提高统筹层次,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16
(三)打破户籍壁垒,健全相关制度政策。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城市社区中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迁老人与我国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具有很大相关性。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青年人口由于升学、城市务工离开原居住地,在别的城市生活,最终在定居在那里。而由于养老看病、照顾孙辈等,很多老人随子女或其他亲属离开原居住地,到其所在的城市生活,这些老人们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群体——随迁老人。
由于流动性大、无显著空间集聚性以及无明显群体意识与利益诉求等特殊性,这一群体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流动人口的比例占到了六分之一。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发展进程,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另外,中国的老龄化同样加速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到,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人口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老龄化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随迁老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显然,我们应该提高对随迁老人的重视和关注。
随迁老人随迁后的各方面状况对老人自身、家庭甚至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完备的社会保障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帮助随迁老人更快更好地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安享晚年。当前,学者们对随迁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城市适应性、社会融入以及其城市居留意愿等方面,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改善甚至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今缺少对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1.研究目标
本研究选择60岁及以上的跟随子女或其他亲属离开原居住地半年以上的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运用相关调研数据,分析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和提高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状况提供可行性建议。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学术界对随迁老人的相关研究较少,而这又是需要引起关注的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城市适应性、社会融入以及其城市居留意愿等方面,而随迁老人社会保障方面的文献和研究很少,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随迁老人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加对随迁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成因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随迁老人的相关情况,丰富随迁老人及流动人口研究领域,特别是随迁老人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