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视角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嵌入机制分析以s项目为例
摘 要在社会工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力度不断加大,社区是实现社会工作项目嵌入式发展的重要场域。本文在循证视角指导下,试图梳理济南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S项目的嵌入机制的发展历程,并探寻其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证据,反思嵌入发展中的行政性与专业性的关系、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以及服务与需求的关系,进而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落地推进提供参考与建议。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概念界定 1
二、循证介入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以济南市S项目为例 2
(一)项目缘起与基本概况 2
(二)项目嵌入与核心流程 3
三、“循证视角”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的反思 5
(一)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发展的专业化循证探讨 5
(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发展的专业化循证探讨 6
(三)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的循证反思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与服务力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嵌入式发展的深入等契机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社区是实现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场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嵌入式方式进驻社区是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本土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应然实践模式和取向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尝试引进西方主导模式--循证这一新视角,对S项目的嵌入机制进行循证,探寻S项目在嵌入社区过程中的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证据,并对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嵌入机制提出发展性建议。
本文的理论意义首先是引进西方较推崇的循证这一新视角,并纳入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嵌入中,是一项比较新的理论研究。其次是对S项目在社区的嵌入过程进行实践证据分析,并探寻这一嵌入机制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改善了传统以理论分析为框架的模式,为项目嵌入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嵌入机制进行循证,探寻S项目在嵌入社区过程中的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证据,并对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嵌入机制提出发展性建议。
本文的理论意义首先是引进西方较推崇的循证这一新视角,并纳入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嵌入中,是一项比较新的理论研究。其次是对S项目在社区的嵌入过程进行实践证据分析,并探寻这一嵌入机制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改善了传统以理论分析为框架的模式,为项目嵌入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的实践意义是在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实地研究的基础上,将循证视角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针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进行循证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研究项目在社区的嵌入机制时,依据循证实践强调从一切从实践数据出发的观点,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现并总结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将这些服务作为项目嵌入中的证据,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方法,从而提升项目嵌入的科学性和专业服务能力,进而从循证的角度探讨对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价值。
(三)概念界定
1.循证视角
循证视角(evidence-based),又称证据为本的实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指实践者在真实的实践场域发现众多证据,选择可适用于实践的最佳证据,并在实践者的规划与协调下,结合实践对象具体需求进行检验反思[1]。本文以循证视角为指导,通过分析S项目的嵌入机制,找寻其嵌入社区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反思并提出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嵌入机制的建议。
2.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回顾并总结社区社会工作和项目的相关概念,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指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服务,在社区服务场域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改善其家庭能力,整合社区资源,而形成的具有时间限制、有计划和具体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本文以S项目为例,它是由济南市区民政局出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以“弱势家庭”为服务方向,依据其需求设计并实施的、在三年内完成的,有具体目标、服务方案的一系列活动。
3.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
机制的延伸义为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即事物各组成部分的互动联系以及各种变化的互动关系。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嵌入性”的概念分析,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嵌入机制主要是探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如何进入社区的[3],并与社区产生互动的过程。与此同时,笔者关注的嵌入机制、嵌入过程和嵌入式发展主要是指S项目是怎样嵌入落地社区,并研究在此嵌入机制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落地社区的互动过程和关系。因此,本文中笔者的研究将嵌入机制、嵌入过程和嵌入式发展统一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怎样嵌入社区,并探讨专业服务与落地社区的互动过程和关系。
二、循证介入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以济南市S项目为例
(一)项目缘起与基本概况
在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今天,政府推动了社会工作在各服务领域的发展,项目嵌入式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的重要形式。S项目是由某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承接,以街道办事处为服务平台,落地于L社区,面向街道各个社区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残障人士群体及家庭开展共融性专业服务,以提升弱势家庭的抗逆力,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实现弱势个体、家庭至社区的三级服务联动。
S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时间为2014年7月,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面向青少年和残障弱势群体及家庭展开。近三年的受益人群有低保家庭124户,低保边缘户53户,残障家庭84户,环卫工人家庭34户等弱势家庭共计295户672人。其中,面向社区贫困家庭、青少年家庭、残疾人家庭开展个案服务53个,家庭喘息服务小组20个,家庭支持性服务500余人次。缓解家庭矛盾7起,改善弱势家庭环境,增进服务对象抗逆力,完善其家庭保护因子。改善重点弱势家庭在居家照顾、生活质量改善、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发展,使27位服务对象走出家门,提高社区参与,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实施团队包括: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团队11名全职社工,督导老师2名以及志愿服务团队。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是项目在社区进行需求评估、项目嵌入社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嵌入成效评估的一系列过程。具体来说,首先,项目嵌入初期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概念界定 1
二、循证介入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以济南市S项目为例 2
(一)项目缘起与基本概况 2
(二)项目嵌入与核心流程 3
三、“循证视角”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的反思 5
(一)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发展的专业化循证探讨 5
(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发展的专业化循证探讨 6
(三)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的循证反思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岗位与服务力度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壮大、嵌入式发展的深入等契机推动了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社区是实现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场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嵌入式方式进驻社区是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本土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应然实践模式和取向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尝试引进西方主导模式--循证这一新视角,对S项目的嵌入机制进行循证,探寻S项目在嵌入社区过程中的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证据,并对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嵌入机制提出发展性建议。
本文的理论意义首先是引进西方较推崇的循证这一新视角,并纳入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嵌入中,是一项比较新的理论研究。其次是对S项目在社区的嵌入过程进行实践证据分析,并探寻这一嵌入机制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改善了传统以理论分析为框架的模式,为项目嵌入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的嵌入机制进行循证,探寻S项目在嵌入社区过程中的专业化、本土化发展证据,并对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嵌入机制提出发展性建议。
本文的理论意义首先是引进西方较推崇的循证这一新视角,并纳入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嵌入中,是一项比较新的理论研究。其次是对S项目在社区的嵌入过程进行实践证据分析,并探寻这一嵌入机制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改善了传统以理论分析为框架的模式,为项目嵌入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的实践意义是在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实地研究的基础上,将循证视角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针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进行循证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研究项目在社区的嵌入机制时,依据循证实践强调从一切从实践数据出发的观点,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现并总结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将这些服务作为项目嵌入中的证据,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方法,从而提升项目嵌入的科学性和专业服务能力,进而从循证的角度探讨对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价值。
(三)概念界定
1.循证视角
循证视角(evidence-based),又称证据为本的实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指实践者在真实的实践场域发现众多证据,选择可适用于实践的最佳证据,并在实践者的规划与协调下,结合实践对象具体需求进行检验反思[1]。本文以循证视角为指导,通过分析S项目的嵌入机制,找寻其嵌入社区的本土化、专业化证据,反思并提出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嵌入机制的建议。
2.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回顾并总结社区社会工作和项目的相关概念,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指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服务,在社区服务场域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改善其家庭能力,整合社区资源,而形成的具有时间限制、有计划和具体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本文以S项目为例,它是由济南市区民政局出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以“弱势家庭”为服务方向,依据其需求设计并实施的、在三年内完成的,有具体目标、服务方案的一系列活动。
3.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
机制的延伸义为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即事物各组成部分的互动联系以及各种变化的互动关系。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嵌入性”的概念分析,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嵌入机制主要是探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如何进入社区的[3],并与社区产生互动的过程。与此同时,笔者关注的嵌入机制、嵌入过程和嵌入式发展主要是指S项目是怎样嵌入落地社区,并研究在此嵌入机制中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落地社区的互动过程和关系。因此,本文中笔者的研究将嵌入机制、嵌入过程和嵌入式发展统一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怎样嵌入社区,并探讨专业服务与落地社区的互动过程和关系。
二、循证介入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以济南市S项目为例
(一)项目缘起与基本概况
在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的今天,政府推动了社会工作在各服务领域的发展,项目嵌入式发展成为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的重要形式。S项目是由某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承接,以街道办事处为服务平台,落地于L社区,面向街道各个社区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残障人士群体及家庭开展共融性专业服务,以提升弱势家庭的抗逆力,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实现弱势个体、家庭至社区的三级服务联动。
S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时间为2014年7月,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面向青少年和残障弱势群体及家庭展开。近三年的受益人群有低保家庭124户,低保边缘户53户,残障家庭84户,环卫工人家庭34户等弱势家庭共计295户672人。其中,面向社区贫困家庭、青少年家庭、残疾人家庭开展个案服务53个,家庭喘息服务小组20个,家庭支持性服务500余人次。缓解家庭矛盾7起,改善弱势家庭环境,增进服务对象抗逆力,完善其家庭保护因子。改善重点弱势家庭在居家照顾、生活质量改善、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发展,使27位服务对象走出家门,提高社区参与,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实施团队包括: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团队11名全职社工,督导老师2名以及志愿服务团队。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嵌入机制是项目在社区进行需求评估、项目嵌入社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嵌入成效评估的一系列过程。具体来说,首先,项目嵌入初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