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及优化策略究

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及优化策略究[20200415193434]
摘 要
国有林场是我国特有的基层林业单位,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生态保护及森林培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省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林业建设迫在眉睫。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又是实现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对于我省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提出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优化策略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2
1.3.1研究方法 2
1.3.2研究思路 3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4.1国外研究现状 3
1.4.2国内研究现状 4
2、林场人力资源相关理论概述 6
2.1人力资源概述 6
2.1.1人力资源概念界定 6
2.1.2人力资源特征 6
2.1.3人力资源结构 7
2.2国有林场概述 7
2.2.1林场概念界定 7
2.2.2国有林场概念界定 7
2.2.3国有林场的功能 8
2.3理论基础 7
2.3.1双因素理论 7
3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 9
3.1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概况 9
3.1.1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基本情况 9
3.1.2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的管理体制 10
3.1.3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机构编制 10
3.2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现状 11
3.2.1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11
3.2.2 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质的量现状 11
3.2.3 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结构现状 11
4、江苏省淮河林场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困境 14
4.1林业人员总体素质低 14
4.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14
4.3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15
4.4教育培训工作难落实 16
4.5人力资源流失率高 16
5优化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建议 18
5.1 合理配置现有人力资资源 18
5.2加强林业技术人员培训 18
5.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9
5.4制定科学完整的人力资源规划 19
5.5完善招聘渠道,引进优秀人才 20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强调,“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①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社会也越来越关注林业的发展。为了让国家森林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增加绿化面积,对现有森林实行管控,杜绝滥砍滥伐,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增加我国森林资源总量。长期以来。我国的植树造林大多是敷衍了事,所种植的树木并不能缓解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注重林业结构的和优化,增强我国森林系统的整体功能。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林区工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加大林业科研投入,培育新林种,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使林业工人和农民增收。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2》数据显示:2010年末,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国家生态状况整体恶化已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国家林业部门为配合中央号召,也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基本实现了美丽的景观,生态条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林业建设必须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为推进林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发展。在此过程中,国有林场功不可没。响应十七大号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重视林业发展。在生态建设中,要把林业建设置于首位。
在坚持科协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足以社会的基础上,为保障国有林场健康、长远发展,必须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以促进林业人力资源交流。人力资源在国有林场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构成国有林场发展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发展国有林场的关键。林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国有林场运营及社国家林业的持续发展;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构与分布,直接影响到国有林场造福大众功能的发挥,决定国有林场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把握现阶段国有林场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对指导今后的国有林场人力资源发展工作,提高国有林场的社会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全面分析江苏省盱眙县淮河路林场人力资源现状,在国有林林场改革浪潮下,剖析淮河林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优化策略建议。
1.2.2研究意义
国有林场是我省生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生和谐。人力资源在国有林场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要素。是建设国有林场、发展林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国有林场功能的发挥以及国有林场的持续发展。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决定国有林场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把握现阶段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的现状,对指导其今后人力资源的发展,更好的运营国有林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的方法有:一,文献法,主要体现在总结有关国有林场的资料,分析国有林场人力资源资源对国有林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在存在的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的问题;
二,调查取证法,主要体现在用调查数据补充说明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方面现状,并为对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存问题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三,归纳总结法,主要体现在结合国有林场人力资源和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的现状总结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四,理论分析法。主要体现在用相关理论来分析国有林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为后来的优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1.3.2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就本文研究用到的理论列出来,例如人力资源定义、人力资源的结构与特征和国有林场的定义
第三部分: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简单介绍一下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基本现状,再根据淮河林场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江苏省盱眙县淮河林场人力资源优化,对现有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结合相关资料的查找分析,提出对优化淮河林场人力资源新的看法。
第五部分:结论,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54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皮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著作了《管理的实践》一书,“人力资源”也首次在书中出现。皮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书中提到人是企业里具有特殊能力且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①。此后,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再后来的十年间,芝加哥学派开始崭露头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舒尔茨和贝克尔。T·w·Schult(z西奥多·W·舒尔茨)1960年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要素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①。他认为,人力资源,是蕴藏在人类机体中知识和技能在形成与作用的过程中能力资本化的结果。在经济起飞的时代,人力资源绝对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组织机构开始在美洲大陆和欧洲大陆出现。西方企业逐渐开始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科学研究将重心也转移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许多代表性理论,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基础上,不断加工润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教授加里·德斯勒(Cary·Dessler)在1978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②。但是直到今天,学术界仍然没有统一定论人力资源的定义。1954年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这一论点也被收录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1868 年,马克思在《致路·库格曼》的信中说到的“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际上所涉及的就是现代经济学中所说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他认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下都必然存在的“自然规律”。 内贝尔?埃利斯(Nabil?Elias)提出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成员及外部的与企业相关人(劳伦斯.S.克雷曼 2009)。美国学者伊万?伯格(Ivan?Berg)认为,人力资源是人类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技能、知识和活力(爱德华.拉齐尔 2000)。雷西斯?列科(Rensis?Lakere)提出人力资源是企业人力结构的生产和顾客商誉的价值(加里.S.贝克尔 198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9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