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影响(附件)

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正加紧进行,各行业都要求具备专门知识,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并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的专门管理人才要具备国际社会同类人才的知识水平,以便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求在教育层次上首先与世界同步,这对于我国仍是新兴学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专业学生毕业并不会选择本专业的工作,社会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足;实践环节缺失;学生自身能力薄弱;缺少创业意识与培训。就业困难原因各种各样。但总的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社会的需求必然给它以强大的动力,促进它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杰出的高级管理人才。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影响因素,解决方案
目录
1 引言 1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 1
2.1 就业率 1
2.2 就业方向 2
2.3 就业前景与期望 2
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以为例 2
3.1 学生就业流向及选择 3
3.2 用人单位需要技术型及专业型人才 3
4 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因素 4
4.1 社会认知度低 4
4.2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不足 4
4.3 实践环节缺失 5
4.4 学生自身能力薄弱 6
4.5 缺少创业意识与培训 6
5 改善公共管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7
5.1 增强社会认知度,积极开展有效宣传 7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 7
5.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7
5.4 提高毕业生自身能力 8
5.5 加强创业培训 8
结 论 10
致 谢 11
参 考 文 献 12
附录一 14
附录二 16
1 引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专业在西方国家的社会认知度高,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成熟,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求迫切,需求度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于教育事业重新开始重视,致使我国的教育课程远远落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各类公共事业机构逐步建立,对于专业型人才迫切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加以细化。
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周总理的故乡。其前身是淮阴职工大学,创建于1975年,直到2002年各部分合并组建为。其建校历史悠久,拥有优质的教学水平以及强劲的教学团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管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等基本原理、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为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公共企业部门以及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虽然近十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是哪些原因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呢?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次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中选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
2.1 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从2002年第一次国家正式公布各个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之后,初次就业率就成为学校办学水平及新一轮招生吸引条件之一。就业率的计算方式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X 10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2017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37人,考上研究生的有3人,仅有两人没有就业。大家对于就业方向的选择很多,但是都没有根据专业去选取工作。
2.2 就业方向
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多种多样。依据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直接进入公司就业的比重较大。考编制与考公务员的比重占了50%,说明大家比较期望稳定性高的工作。可是编制、公务员考试的门槛较高,竞争压力大,考取的几率较低。10%的学生选择继续考研深造。其余的学生就选择简单的投入到企业当中去。
2.3 就业前景与期望
2.3.1 就业前景
根据调查可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从事的工作基本与专业无关。全国高校的毕业生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招聘岗位却不增反减,导致总体就业率不高。从专业性方面来说,社会上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低,对此专业的专业性理解不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选择的工作岗位很少,多少学生都没有参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都选择了一些对专业性要求不够好,或者模棱两可的非专业性工作。从地域分布方面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流入地比较集中,大家都选择往南京或者苏锡常地区参加工作,人员的高度集中以及招聘岗位的稳定不变,也导致就业前景不景气。参加公务员与编制考试的学生,可报名的岗位少,限制要求多,可选择的余地较小。
2.3.2 就业期望
就业之前,所有的毕业生都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憧憬与幻想,对自己的就业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临近毕业的本科生,并不太清楚社会就业现状,对于就业的期望度普遍很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60%的本科毕业生对于就业期望过高,过于美好。认为工作岗位遍地都是,并且任由自己选择,简历一投就会得到工作,对于工作选择 的困难性丝毫不清晰。仅有5%的学生清晰的了解当前就业的困难性,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社会上找工作的困难清楚明了,对于就业的期望存在一定的理智性与科学性。
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以为例
3.1 学生就业流向及选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2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