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调查设计 1
2.1 调查假设 2
2.2 样本来源 2
2.3 资料处理 2
3 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倾向的因素 5
3.1 专业限制及就业压力 5
3.2 网络信息发达选择多样化 6
3.3 阅读文学经典的氛围和兴趣 7
3.4 图书馆书籍分布的合理性 8
4 改善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的对策 9
4.1 理工科大学生改变阅读观念、培养阅读兴趣 9
4.2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阅读指导与交流 10
4.3 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 11
4.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注 释 16
参 考 文 献 17
1 引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以及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生活和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也决定着他的观点和情感的形成,决定着他对自己的义务和态度。[1]在大学时期,学生拥有相对充足的课余时间,正是可以享受阅读的黄金时期。通过文学阅读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渗透,使理工科大学生获取现代科学和文化知识信息,全面提升自我。其中文学阅读更是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和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时间越来越少。随之传统的阅读行为开始退化,文学阅读的质量和思考的深度开始下降,理工科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被蚕食,文学阅读在理工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学生阅读生活中逐渐边缘化。
渴望知识、追求成功是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如果我们对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习惯与倾向变化有一定的调查了解和研究,对于了解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具有深刻而悠远的意义。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状况,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为正确指导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指明方向并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笔者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进行调查,从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确实有效的建议来帮助高校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推广阅读活动,以便理工科大学生全方位发展,增强人文素质。
2 调查设计
问卷设计:本次问卷共涉及20道问题,为了利于资料统计分析,大部分问题都采用了封闭式提问,并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来安排题目,其中单选题15道,多选题5道。问卷设计严格按照问卷设计要求进行,问题与选项匹配,选项尽可能穷尽所有可能,设计问题避免倾向性。填答采用不记名方式,不对受调查者产生任何影响。设计问卷按照一定的指标,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阅读的时长、阅读的渠道、阅读的动机、阅读的书籍类型、阅读的方式、阅读的习惯等等)、外在的阅读条件、阅读媒介的接触及对阅读媒介的态度等等进行设计。
2.1调查假设
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研究拟具体回答以下几类问题:一、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的频率、渠道和动机;二、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涉及的外在环境因素及内在个人特质;三、针对理工科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2.2样本来源
笔者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展开了调查,调查方法分为问卷调查和观察调查两种。问卷调查又分为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并采取两种方式发放纸质问卷,一种是笔者利用课间休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全面调查或者是抽样调查;一种是委托两位学生(男女各一人)以宿舍为单位发放问卷。两者都要求当时完成问卷并立即回收。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科学,笔者在新老校区的理工科专业均发放问卷。此次调查网上问卷提交48份;发放纸质问卷150份,回收144份,合计收回问卷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91.5%。
除了问卷调查,笔者还利用课前和课间时间在教室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并在图书馆阅览室对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进行观察。这种调查没有记录准确的数据,但是笔者做了简单的调查笔记。
2.3资料处理
笔者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涉及的专业有理科和工科,其中理科74人,工科109人;大一57人,大二52人,大三48人,大四26人。
2.3.1明确认识自身不足,阅读方式有待改进
虽然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实际阅读情况却并不一样,存在着阅读时间偏少、阅读量偏低的问题。这在理工科大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评价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13.1%的学生认为足够了能满足大学生应有的阅读需求,50.3%的学生认为不是很充足应该再多花点时间阅读,36.6%的学生认为不够用不能满足大学生应有的阅读需求。并通过表1、表2联合分析可发现理工科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文学阅读时长越来越短,60.7%的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小于5个小时。并且44.3%的理工科大学生的阅读时长都远低于上大学之前,只有21.9%的理工科大学生阅读时间有所增加。虽然进入大学以后,理工科大学生的个人时间更加充分,但是大部分的理工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都无法保证每天阅读文学作品1个小时,这样的阅读时长是远远无法满足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需求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进入大学以后,理工科大学生的个人时间有所增加,但是课余活动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文学阅读无法在理工科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表1 进入大学以后,每周的文学阅读时间大约为
频率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小于5个小时 111 60.7 60.7
5-10个小时 46 25.1 85.8
10以上个小时 26 14.2 100.0
合计 183 100.0
表2 相比于入学之前,文学阅读时间有何变化
频率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增加 40 21.9 21.9
减少 81 44.3 66.1
基本不变 62 33.9 100.0
合计 183 100.0
理工科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浏览、飞速看过、知道主要或大概内容的占33.3%,仅仅把阅读当作消磨时间的工具的占28.4%,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不会错过任何细节的占21.9%,其他的占16.4%。这表明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有待改进。阅读不能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式地大体浏览,而是对于阅读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深刻消化得出自己的看法。29%的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主要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20.8%的学生是不知道怎么去读书,23.5%的学生是读完书后没什么收获,26.8%的学生是其他问题。这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带有盲目性,应该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的长期的计划。
2.3.2课外阅读缺乏深度与交流
课外阅读是为了弥补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专业限制造成的文化缺失,但理工科大学生在自我阅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深入文学阅读中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6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