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以无锡礼社古村为例

摘要: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同时传统村落保护也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来源,同时也是记录历史信息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村落保护是目前社会一个亟需认真探讨的新课题。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苏南地区,城镇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程度,传统村落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以无锡礼社村这种比较典型的苏南传统村落为例,从它的形成机制、空间格局与历史遗存谈起,从礼社村延伸开来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相关概念及界定2
(一)新农村建设2
(二)传统村落2
(三)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关系2
二、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概况3
(一)礼社历史沿革3
(二)水乡村落格局特色3
(三)历史文化遗存4
三、苏南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
(一)意识方面4
(二)文化遗产方面5
(三)政策方面5
(四)环境方面5
(五)经费方面6
四、新农村建设中苏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议6
(一)完善政府的统筹布局职能6
1.各级政府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6
2.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研究,正确区分文化遗产和封建迷信6
3.解决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适当增加保护经费7
4.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7
(二)完善分配机制,提高村民保护的积极性7
1.提高村领导保护意识7
2.吸引广大民众参与其中7
3.权衡村民利益,可持续发展7
(三)增强企业自觉自律意识,引导其保护环境7
1.企业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7
2.开设轻污染的企业,给村民提供就业7
致谢8
参考文献8
新农村背景下苏南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统村落的保护研究
——以无锡礼社古村为例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然而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下,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至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处理二者关系,使传统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锦上添花,值得探讨。本文选取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无锡礼社古村为例,探究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村落的保护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新农村建设中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借鉴。
相关概念及界定
(一)新农村建设
农村是指农民居住、生活和从事农牧业生产生活的区域,是与城市行政区域相对的一个概念。而农村又是以自然环境和城市相对而言,是除城市和自然区域之外的区域。它是由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构成的结合体。新农村,是有别于传统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以及改革幵放后新时期的农村,是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多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早在建国初期就己经出现。由宴阳初、梁漱溟等学者推动,是以教育农民为主的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农村经济建设为核心的乡村建设。之后我国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就多次出现在中央的文件中。只是当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并没有引起重视。200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已经形成了最初的理论成果。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达到了高潮,并开始将重心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传统村落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的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传统村落是以村落民居建筑和村落民风民俗为主的乡村人文景观,往往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某一段历史时期的建筑、环境风貌,具有浓郁、淳朴的民间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负载着丰富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价值。传统村落是与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等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3]国外在传统村落方面研究的比较早,而且主要是从传统村落文化[4]、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5]、传统村落景观[6]等方面展开的研究。而国内目前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村落空间形态[7]、传统村落景观意象[8]、传统村落价值评价[9]、传统村落保护[10]、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及影响[11]等方面。
(三)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两者的关系
现如今,传统村落中能够看的见、摸得着的古街、古建筑以及古水系都是目前农村最实际的物质文化资源,而如何保护好这些资源以及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村落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世世代代积累的宝贵财富,社会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下去,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迎来了危机。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层次,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不能随便破坏文化艺术价值,传统村落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对传统村落应合理地保护性开发。
但是,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都显得急于求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截然不同。有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的方式:不仅拆掉了普通的民居外,有的政府甚至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都拆毁了;更有一些农村建设,全然不从长远发展考虑,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抛之脑后,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改旧村,盖新楼,最终误入歧途,传统村落也遭到严重破坏。不尊重传统村落的客观发展规律,强拆强建,到最后什么也发展不起来,失去宝贵建筑的同时,也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概况
截至2016年,江苏共有2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苏南地区就有22个。苏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与普通村落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能很好的区分开来。第一,传统村落的保护机构、开发机构以及村管理机构具体职能分工明确,互不影响:保护机构的职责是负责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和古建筑的翻新、修葺等,由镇领导直接管辖,处理相关事务,具有特定事权;传统村落的开发机构主要指旅游开发公司,职责主要是负责从事旅游经营,具体包括古村旅游的广告宣传、导游服务、门票服务、纪念品服务等工作;[12]村委会即村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宣传党和政府政策方面与管理村的日常,与一般村委会的职能相似。村委会负责土地供应,并进行因传统村落保护而需要的村民外迁安置住房的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是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等相关传统村落。第二,相关职能由村委会独立负责。代表性村落是九里村,村委会负责传统村落的管理。为了更好地把旅游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村委会创立了江苏省季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旅游公司与村委会构成人员基本一致,村委会所有相关部门也一并参与管理。第三,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工作由镇政府统一调配。代表性村落是严家桥村,村委会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镇政府下派机构负责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镇政府结合镇区其他旅游资源统一对村落旅游开发进行规划管理。[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3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