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_以国内六所高校为例
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_以国内六所高校为例[20200411095816]
摘 要
手机,被广泛认可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第五媒体”,它使以前一切媒介的非移动性得到了补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种信息终端与娱乐载体,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并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享受现代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身心健康都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基于众多文献理论,借鉴国内专家学者的优秀成果,结合部分实际案例,以国内六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分析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探究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期望能够给学校在对大学生手机管理方面提供一些依据和新思路,得出对学校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手机并合理使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手机大学生影响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1.1问题的提出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2
1.2.1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相关研究综述 2
1.2.2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3
1.2.3对策相关研究综述 4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5
1.3.1研究思路 5
1.3.2研究对象与方法 5
2.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7
2.1基本情况分析 7
2.1.1手机拥有率、使用年限、品牌选择及价位分布 7
2.1.2拥有方式、使用动机、更换原因及购买时考虑的因素 8
2.1.3手机消费、使用时间、流量、短信条数及游戏数量的区间分布状况 9
2.1.4使用功能、时间、地点、联系人偏好 12
2.1.5熬夜和关机情况 14
2.1.6对身体危害情况 14
2.2手机对学业影响情况分析 15
2.3手机社交与电子消费情况分析 16
2.4手机依赖症表现情况分析 18
2.4.1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与金钱 18
2.4.2手机不在身边或来电减少时,身体或心理出现的不适反应 19
2.4.3过分依赖手机的表现 19
2.4.4手机引发的问题 19
2.4.5社交与手机依赖 20
3.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3.1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21
3.1.1丰富课余生活 21
3.1.2方便与家人、朋友和学校间的交流及联系 21
3.1.3有利于了解资讯,获取知识信息 21
3.1.4拥有众多方便快捷的辅助功能 21
3.1.5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21
3.2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22
3.2.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2
3.2.2刺激攀比消费,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 22
3.2.3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22
3.2.4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22
3.2.5分散学习的投入性,为逃课和考试作弊提供方便 23
3.2.6对大学生的个性与心理产生了影响,带来人际交往障碍 23
3.3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总体影响 24
3.3.1大学生对手机的总体看法 24
3.3.2访谈示例——智能手机对高校学生多方面的影响 24
3.3.3手机利弊的总体评价 25
4.针对使用手机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28
4.1学校方面
4.1.1积极倡导文明健康使用手机的理念 28
4.1.2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28
4.1.3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 28
4.1.4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28
4.1.5改进教学方法 28
4.2学生方面
4.2.1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与危害,改变过分依赖手机的心理行为 29
4.2.2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充实课余生活 29
4.2.3抵制不良的信息及文化 29
结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迅猛提高,手机这个强大的科技产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共有12.29亿移动通信用户,与全国人口总数基本相当,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90.8部/百人,覆盖范围日渐增多。作为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流群体,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对待手机的态度、所受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深入地调查研究。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不再局限于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它更发挥着网络、影视、游戏、音乐、拍照等多方面的娱乐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在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且无可替代的的作用。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丰富了课余生活,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然而,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身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危害,部分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不合理、不健康的过度依赖。例如,许多学生在使用手机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眼干、颈椎痛、肩膀痛等;一些学生沉溺于手机的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手机严重分散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学习质量有所下滑;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出现了难以离开手机生活的状况。
目前,各高校的探索为解决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某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生硬地将大学生与手机分离开来,背离了使大学生正确了解并认识手机的目的,这显然不利于缓解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结合国内的现有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国内六所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得出合理的手机文化价值观,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各高校在管理大学生使用手机方面采取一些新思路,帮助部分同学消除一些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或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1.1.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甚至成为了部分同学的精神寄托。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功能和影响的认知,使其明确手机媒体的意义,为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丰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理论体系,也为将来的研究做出一定的铺垫。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了解,分析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究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期望能够给学校在对大学生手机管理方面提供一些依据和新思路,得出对学校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手机并合理使用。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研究
对于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我国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成果。各项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部分学生甚至拥有多部手机或多张手机卡,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开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数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两项功能是短信和通话。但也有论文指出,使用手机QQ、人人等社交网络平台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两项功能。从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来看,超过八成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过玩手机的经历,并且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对他们的听课质量产生了影响。同时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也逐年增加。
在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的过程中,学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性别方面,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上总体的差异并不显著。在专业方面,一般认为文科与理科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理科生对手机的依赖相较文科生和医学生更高。在年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各年级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差别不大。二是认为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认为内向型的人更容易得手机依赖,而王芳在《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的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性格无关。外向型的人对手机的依赖主要表现为通过手机与朋友保持联系、沟通情感。而内向型的人则表现为通过手机获得外界的情感支持,用短信交流等方式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
摘 要
手机,被广泛认可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第五媒体”,它使以前一切媒介的非移动性得到了补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种信息终端与娱乐载体,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并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享受现代通讯工具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身心健康都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基于众多文献理论,借鉴国内专家学者的优秀成果,结合部分实际案例,以国内六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分析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探究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期望能够给学校在对大学生手机管理方面提供一些依据和新思路,得出对学校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手机并合理使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手机大学生影响对策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1.1问题的提出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2
1.2.1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相关研究综述 2
1.2.2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3
1.2.3对策相关研究综述 4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5
1.3.1研究思路 5
1.3.2研究对象与方法 5
2.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 7
2.1基本情况分析 7
2.1.1手机拥有率、使用年限、品牌选择及价位分布 7
2.1.2拥有方式、使用动机、更换原因及购买时考虑的因素 8
2.1.3手机消费、使用时间、流量、短信条数及游戏数量的区间分布状况 9
2.1.4使用功能、时间、地点、联系人偏好 12
2.1.5熬夜和关机情况 14
2.1.6对身体危害情况 14
2.2手机对学业影响情况分析 15
2.3手机社交与电子消费情况分析 16
2.4手机依赖症表现情况分析 18
2.4.1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与金钱 18
2.4.2手机不在身边或来电减少时,身体或心理出现的不适反应 19
2.4.3过分依赖手机的表现 19
2.4.4手机引发的问题 19
2.4.5社交与手机依赖 20
3.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21
3.1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21
3.1.1丰富课余生活 21
3.1.2方便与家人、朋友和学校间的交流及联系 21
3.1.3有利于了解资讯,获取知识信息 21
3.1.4拥有众多方便快捷的辅助功能 21
3.1.5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21
3.2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22
3.2.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2
3.2.2刺激攀比消费,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 22
3.2.3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22
3.2.4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22
3.2.5分散学习的投入性,为逃课和考试作弊提供方便 23
3.2.6对大学生的个性与心理产生了影响,带来人际交往障碍 23
3.3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总体影响 24
3.3.1大学生对手机的总体看法 24
3.3.2访谈示例——智能手机对高校学生多方面的影响 24
3.3.3手机利弊的总体评价 25
4.针对使用手机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28
4.1学校方面
4.1.1积极倡导文明健康使用手机的理念 28
4.1.2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28
4.1.3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 28
4.1.4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 28
4.1.5改进教学方法 28
4.2学生方面
4.2.1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与危害,改变过分依赖手机的心理行为 29
4.2.2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充实课余生活 29
4.2.3抵制不良的信息及文化 29
结语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迅猛提高,手机这个强大的科技产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共有12.29亿移动通信用户,与全国人口总数基本相当,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90.8部/百人,覆盖范围日渐增多。作为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流群体,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对待手机的态度、所受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深入地调查研究。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不再局限于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它更发挥着网络、影视、游戏、音乐、拍照等多方面的娱乐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在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且无可替代的的作用。它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丰富了课余生活,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然而,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身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危害,部分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不合理、不健康的过度依赖。例如,许多学生在使用手机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眼干、颈椎痛、肩膀痛等;一些学生沉溺于手机的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手机严重分散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得学习质量有所下滑;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出现了难以离开手机生活的状况。
目前,各高校的探索为解决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的问题,某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生硬地将大学生与手机分离开来,背离了使大学生正确了解并认识手机的目的,这显然不利于缓解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结合国内的现有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国内六所高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图得出合理的手机文化价值观,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各高校在管理大学生使用手机方面采取一些新思路,帮助部分同学消除一些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或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1.1.2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和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甚至成为了部分同学的精神寄托。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功能和影响的认知,使其明确手机媒体的意义,为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丰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理论体系,也为将来的研究做出一定的铺垫。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了解,分析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探究出现手机依赖的原因,期望能够给学校在对大学生手机管理方面提供一些依据和新思路,得出对学校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手机并合理使用。
1.2相关研究综述
1.2.1大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研究
对于当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我国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成果。各项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部分学生甚至拥有多部手机或多张手机卡,手机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开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数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两项功能是短信和通话。但也有论文指出,使用手机QQ、人人等社交网络平台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两项功能。从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来看,超过八成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过玩手机的经历,并且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对他们的听课质量产生了影响。同时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也逐年增加。
在对手机依赖程度调查的过程中,学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性别方面,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上总体的差异并不显著。在专业方面,一般认为文科与理科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理科生对手机的依赖相较文科生和医学生更高。在年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各年级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差别不大。二是认为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认为内向型的人更容易得手机依赖,而王芳在《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的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性格无关。外向型的人对手机的依赖主要表现为通过手机与朋友保持联系、沟通情感。而内向型的人则表现为通过手机获得外界的情感支持,用短信交流等方式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