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研究以青州市东关社区为例
摘 要山东省青州市东关社区为青州市回族主要聚居区,该社区回族和汉族之间的互动关系发展由来已久。此次本文重点研究该社区的回汉互动关系,从散杂居居住格局、历史上回汉交往情况、回汉互动现状及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升回汉互动关系的路径五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民族互动关系的情况。通过研究得出了当前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现状以及产生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应从宗教文化、历史因素、经济权益因素和突发情况方面来进行分析,要通过提升发展,落实民族政策,加强民族认同三个方面的措施来存进回汉互动关系的发展。Key words: Scattered and mixed;Hui and Han relations;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Qingzhou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山东省回族散杂居的形成 2
(一)山东省回族的人口发展变化 2
(二)山东省回族人口的分布 3
三、青州市回汉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3
四、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现状 4
(一)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现状 4
(二)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特点 5
五、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6
(二)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7
六、提升回汉互动关系的路径 9
(一)实现发展,促进民族平等 9
(二)机制保障,落实民族政策 10
(三)促进交流,加强民族认同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 录 13
致 谢 14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时间以来,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帮助,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生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等 9
(二)机制保障,落实民族政策 10
(三)促进交流,加强民族认同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 录 13
致 谢 14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时间以来,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帮助,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生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格局。对于山东省来说,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比回族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只有在一些社区或者村镇这种小一级的建制相对集中,散杂居的现象在山东省是十分普遍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大幅度冲击了原有的少数民族居住格局,加速形成了现在的散杂居的现状。回族,是我们国家的古老少数民族,人口位居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汉民族关系作为我们汉族与少民民族关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两个民族的和谐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两民族的互动,所以进行回汉民族互动关系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本次以山东省回族主要聚居区的青州市东关社区为例研究回汉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现阶段的两民族关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古老历史和灿烂的多民族发展历史。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回族在元代就以迁居此地,并且繁衍至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国回族的研究,最初是从翻译我国的著作开始的。1867年俄国学者瓦西里耶夫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徒的运动》一书,这本书就是通过翻译蓝子义的《清真正教条规》所创作出的[1]。这本书的名字便体现了本书的内容,就是我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条例。法国梯尔森特的《中国新疆的穆斯林》和鲍乃迪的《中国穆斯林文献》这些文献都是来中国的外国人根据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在中国的穆斯林所写出的关于中国回族的著作。在本世纪初,外国的传教士、民族学研究者和一些使团都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希望用西方的民族学、宗教学等科学方法并结合实地考察来研究我国穆斯林回族的迁入、定居、融合发展的历史,在当时这种研究是十分新潮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于回族汉族的研究从封建社会就一直存在。包括各类史书,文献以及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关资料。但是具体科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现在国内学者们对于回族的研究,有的学者是以西北的回族聚居区为对象,进行的学术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传斌的《回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基于宁夏L镇回汉社会交往与民族关系的调查》,其中详细说明了宁夏在民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回汉之间的民族关系[2]。在作者的调查研究中认为宁夏的回汉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边界,但回汉关系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维持着动态的和谐[3]。除了研究西北聚居区以外,还有的学者研究小范围的区域。例如:杨晓纯的《散杂居回族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例》,其中分析了台儿庄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研究了回族与汉族在经济方面的互动交流,并提出了回族发展经济一些建议。?
综述相关文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回汉民族关系进行大范围的研究。现在有学者多以小范围精准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对研究民族关系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但是专门针对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民族互动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还应该继续发掘民族互动关系发展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将所研究的问题更加精细化、明确化,为今后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理论,分析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给两民族带来的现实益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山东中部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都是中国从西北地区出发的,而专门针对散杂居地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很少。可以丰富和完善山东省区域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增进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发展。多民族是我国的特征,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要不断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民族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视的社会关系,在多民族国家只有重视和维护好民族关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我国现在的散杂居居住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大多数是发生在散杂居的民族地区,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研究回汉民族共处,发展两民族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山东省回族散杂居的概况
(一)山东省回族的人口发展变化
回族是回回族的简称。迁居山东的回族,已经历史悠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山东省回族散杂居的形成 2
(一)山东省回族的人口发展变化 2
(二)山东省回族人口的分布 3
三、青州市回汉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 3
四、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现状 4
(一)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现状 4
(二)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特点 5
五、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6
(二)青州市东关社区回汉互动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7
六、提升回汉互动关系的路径 9
(一)实现发展,促进民族平等 9
(二)机制保障,落实民族政策 10
(三)促进交流,加强民族认同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 录 13
致 谢 14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时间以来,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帮助,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生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等 9
(二)机制保障,落实民族政策 10
(三)促进交流,加强民族认同 10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 录 13
致 谢 14
一、前 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时间以来,五十六个民族相互帮助,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生存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格局。对于山东省来说,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比回族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只有在一些社区或者村镇这种小一级的建制相对集中,散杂居的现象在山东省是十分普遍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大幅度冲击了原有的少数民族居住格局,加速形成了现在的散杂居的现状。回族,是我们国家的古老少数民族,人口位居我国第三大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在全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汉民族关系作为我们汉族与少民民族关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两个民族的和谐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两民族的互动,所以进行回汉民族互动关系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本次以山东省回族主要聚居区的青州市东关社区为例研究回汉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现阶段的两民族关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古老历史和灿烂的多民族发展历史。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回族在元代就以迁居此地,并且繁衍至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国回族的研究,最初是从翻译我国的著作开始的。1867年俄国学者瓦西里耶夫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徒的运动》一书,这本书就是通过翻译蓝子义的《清真正教条规》所创作出的[1]。这本书的名字便体现了本书的内容,就是我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条例。法国梯尔森特的《中国新疆的穆斯林》和鲍乃迪的《中国穆斯林文献》这些文献都是来中国的外国人根据他们自己所看到的在中国的穆斯林所写出的关于中国回族的著作。在本世纪初,外国的传教士、民族学研究者和一些使团都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希望用西方的民族学、宗教学等科学方法并结合实地考察来研究我国穆斯林回族的迁入、定居、融合发展的历史,在当时这种研究是十分新潮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较于国外的研究,我国对于回族汉族的研究从封建社会就一直存在。包括各类史书,文献以及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关资料。但是具体科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现在国内学者们对于回族的研究,有的学者是以西北的回族聚居区为对象,进行的学术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传斌的《回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基于宁夏L镇回汉社会交往与民族关系的调查》,其中详细说明了宁夏在民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回汉之间的民族关系[2]。在作者的调查研究中认为宁夏的回汉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边界,但回汉关系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维持着动态的和谐[3]。除了研究西北聚居区以外,还有的学者研究小范围的区域。例如:杨晓纯的《散杂居回族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例》,其中分析了台儿庄地区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研究了回族与汉族在经济方面的互动交流,并提出了回族发展经济一些建议。?
综述相关文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回汉民族关系进行大范围的研究。现在有学者多以小范围精准研究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对研究民族关系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但是专门针对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民族互动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还应该继续发掘民族互动关系发展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将所研究的问题更加精细化、明确化,为今后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现实主义理论,分析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给两民族带来的现实益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山东中部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都是中国从西北地区出发的,而专门针对散杂居地区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很少。可以丰富和完善山东省区域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增进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发展。多民族是我国的特征,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要不断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团结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民族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视的社会关系,在多民族国家只有重视和维护好民族关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我国现在的散杂居居住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大多数是发生在散杂居的民族地区,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散杂居回汉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研究回汉民族共处,发展两民族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山东省回族散杂居的概况
(一)山东省回族的人口发展变化
回族是回回族的简称。迁居山东的回族,已经历史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