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镇村改居”社区基层政权建设调查研究

年 月 日摘 要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飞速发展。城市用地数量增加,城里无地可用,因此向郊区以及卫星城辐射发展。农村土地因此被占用来发展经济,失地农民所组成的聚居地被称为“村改居”社区。村改居型社区是在我国行政主导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是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的中间形态,像是完全变态昆虫中的蛹。“村改居”社区表面上看起来与城市社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的管理方式和居住的人都大大不同。本文以泊里镇为例,对“村改居”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进行剖析,并在比较“村改居”社区和村委会的政权建设的基础上,对“村改居”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方法进行创新,提出增强“村改居”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我们的基本观点是:让“村改居”社区与城市社区保持高度一致, 并作为社区建设的突破点和创新点,结合“村改居”社区的实际情况,实现从村改居到城市社区的快速转变。Key words:" village to community "; the building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security interest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四) 研究方法 3
二、“村改居”社区政权建设现状分析——以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为例 3
(一)泊里镇“村改居”城镇化的背景 3
(二)泊里镇“村改居”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4
三、泊里镇“村改居”社区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4
(一)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4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制约 7
四、“村改居”社区政权建设对策建议 8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8
(二)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8
(三)完善政权监督管理机制 8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附 录 12
致 谢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益得不到保障 4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制约 7
四、“村改居”社区政权建设对策建议 8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8
(二)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8
(三)完善政权监督管理机制 8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附 录 12
致 谢 13
一、前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经济正在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迅速发展。城市用地数量增加,城里无地可用,因此向郊区以及卫星城辐射发展。农村土地因此被占用来发展经济,失地农民所组成的聚居地被称为“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演变的的中间形态,像是完全变态昆虫中的蛹。“村改居”社区表面上看起来与城市社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的管理方式和居住的人都大大不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村民自治是我国最基层的治理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纠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其固有的弊端,农民文化水平低,参政热情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城市边缘社区的研究
由于“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产物,国外并没有相关研究。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于边缘社区(marginal community)。
哈伯特路易斯(Hebret Louis,1936)从城市形态学角度第一次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而首次对其下定义的是威尔文(1942)。RG果勒杰(1960)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的七大特征,包括土地占有存在一种持续变化模式、集约型农业生产、农场规模较小、人口变动较大、密Eswarappa Kasi(2008)通过对印度一个城市边缘社区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发现在印度导致城市边缘社区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党派斗争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对社区发展实施方案的不一致性。AgustinRobles-Moma等人(2009)关注于边缘性社区的饮用水安全和公共卫生项目,认为通过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率来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帮助饮用水项目在社区的推行,以保证社区的饮用水安全。O’Keefe等人(1999)关注于边缘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认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通往城市边缘社区的道路,可以更好地获取居住于城市边缘社区的相对弱势群体对于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意见。
2.国内关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
我国学者关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多集中于社区资产处置、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社区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也都指出了发展中的问题。
在“村改居”社区资产处置的研究中,张宏东(2008)通过对《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研究,认为“村改居”后耕种土地仍是大多数地方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土地的所有权不能自然改变,集体土地不能自然转为国有土地。王权典、江惠生通过对广东珠三角的实地调查指出,“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改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将农民集体土地通过转制收归变为国有土地,于法无据,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目标定位模糊,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负担沉重;相对封闭僵化的组织体制与运行机制距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差距甚远;政府部门对改制指导和监管不力。付群认为针对“村改居”过程中地方存在的集体资产产权模糊、机制不活、管理落后、监督不力等问题,开展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
在“村改居”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研究中,张红云明确了“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基础的职能定位,以及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政治和思想导向作用。刘文罗和孙向阳、车德志、邱华德都对“村改居”社区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各自的见解。刘文罗认为,“村改居”社区党建中面临工作中心需转移、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复杂化、干部队伍素质需提高、自身建设和管理力度不够大等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孙向阳、车德志、邱华德认为党员干部党建联建意识淡薄、物质保障水平较低也是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建设中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在“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研究中,丁煌和黄立敏从社会资本视角对深圳市宝安区“村改居”社区进行研究,强调社区治理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本,在社区内实行多组织共治、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并大力推进社会参与。万雪芬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认为通过创新自治理念,理顺政府、基层党委、社区成员单位、社区组织的关系,并推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转变完成社区自治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在推进我国“村改居”路径的研究中,刘昱认为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社区居委会职能转变、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并完善配套相关政策来推行“村改居”社区建设。宋祥秀认为除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转变、促进社区职能转变、加强社区服务外,还要通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及促进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来解决“村改居”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