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监察体制创新述评
摘 要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显明特色和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运行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汉武帝时期在监察体制建设方面的成就,推动了汉武帝对抗匈奴入侵和开发西域、西南地区,也对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对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运行、演变及其利弊分析阐述,以期能对当今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启示。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 2
(一)御史监察制度 3
(二)司隶校尉制度 3
(三)中朝制度 4
(四)刺史制度 5
三、汉武帝时期监察体制的运行 6
(一)中央与地方监察体制的统一 6
(二)中央监察系统的运作 6
(三)地方监察系统的运作 7
四、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利弊分析 8
(一)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8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8
五、汉武帝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制度的启示 9
(一)当代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 9
(二)汉武帝监察制度的启示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监察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监察方式只是天子派遣使臣巡视四方,如果受封的诸侯大臣是违法的行为,使臣会对其进行弹劾。汉高祖建立汉朝之时,经济凋敝,政治制度疏阔,恢复国力一直是西汉初期君臣的第一选择,在政治制度方面西汉王朝基本承袭秦制。直至汉武帝时期,诸侯国问题在经过吴楚七国之乱之后得到初步解决,政治趋向稳定;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才有了足够的精力解决政治制度问题,从而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创新时期。论文将通过对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封的诸侯大臣是违法的行为,使臣会对其进行弹劾。汉高祖建立汉朝之时,经济凋敝,政治制度疏阔,恢复国力一直是西汉初期君臣的第一选择,在政治制度方面西汉王朝基本承袭秦制。直至汉武帝时期,诸侯国问题在经过吴楚七国之乱之后得到初步解决,政治趋向稳定;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才有了足够的精力解决政治制度问题,从而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创新时期。论文将通过对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中朝官和刺史等监察体制的系统梳理和评析,深化对体制创新应具备的条件和实现途径的认识,希望能对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作为国家运行机制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为历代所学习和借鉴学习,在理论研究上,国内学者已经对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以尚书台为代表的内朝官制度和地方的刺史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中以建国前吕思勉撰写的《秦汉史》中关于对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研究。建国之后的学者又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如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张传玺的《秦汉问题研究》。这些著作基本是以制度史为脉络进行阐述。此外,还有些学者从具体的角度着眼对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进行研究,如皮纯协编著的《中外监察制度简史》,通过对中外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探讨较为相似的两种监察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又如陈仲安、王素的《汉唐职官制度研究》通过对汉朝和唐朝中央监察制度的比较来论述监察制度对中央机构运行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某一项进行研究,如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主要从汉朝前期郡国并行制的演变这一角度出发对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地方检察制度的作用。此类论文有,任金龙《从霍光秉政看西汉的中朝官》,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这些论文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从中央监察制度到地方监察制度进行研究,探讨监察制度运行的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将充分吸收借鉴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大量的搜集、阅读史实相关材料,侧重从体制创新这一角度重新梳理审视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的突破点为:系统的研究汉武帝如何在中央和地方所创立的监察制度,了解其背景,探究其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启示
首先,从历史学角度探讨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建立和沿革,探寻监察制度创新的背景,包括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
其次,以史实为根据,探讨汉武帝监察制度的创新点,包括新机构的创设,新条例的施行,运行方式等等,重点是通过考察检查体制了解其在整个国家机构运行方面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了解其监察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
最后,探讨汉武帝所建立的新型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启示。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显明特色和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运行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汉武帝时期在监察体制建设方面的成就,对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对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运行、演变及其利弊分析阐述,以期能对当今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启示。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从汉朝前期发生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汉武帝时期大力建设检查制度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推测当今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文献研究法:对当前监察制度、汉武帝等方向的文献收集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学者对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和当今监察制度的观点和理念,并结合实际在对学者们的见解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
汉武帝时期的的监察制度基本沿袭了秦制,汉朝建立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疆域的扩大,为了更好的服务地主阶级统治,对政府各个部门和地方各级诸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对汉初地方监察不力,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使汉武帝对地方监察尤为重视,创立了许多新的监察机构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监察,在澄清吏治、打击宵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中央监察制度体系和地方监察制度体系两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御史监察制度
1.御史监察制度的演变
御史的设立溯源渊远,中国上古时期就有类似的官职。在先秦时期,御史是专门从事文书记载、传达君主法令的秘书官,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初步建立了起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御史监察制度。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御史的监察职责主要是对中央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进行监督,以御史大夫为主,也包括御史、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员。历经惠帝,文帝,景帝三朝,汉武帝登基之后仍然沿用。
御史大夫一职手握汉朝中央最高监督权,为副丞相。汉书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可见其职权之大。虽然在地位上御史大夫不如丞相,但被任命为御史大
摘 要 I
ABSTRACT II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 2
(一)御史监察制度 3
(二)司隶校尉制度 3
(三)中朝制度 4
(四)刺史制度 5
三、汉武帝时期监察体制的运行 6
(一)中央与地方监察体制的统一 6
(二)中央监察系统的运作 6
(三)地方监察系统的运作 7
四、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利弊分析 8
(一)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8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8
五、汉武帝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制度的启示 9
(一)当代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 9
(二)汉武帝监察制度的启示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监察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监察方式只是天子派遣使臣巡视四方,如果受封的诸侯大臣是违法的行为,使臣会对其进行弹劾。汉高祖建立汉朝之时,经济凋敝,政治制度疏阔,恢复国力一直是西汉初期君臣的第一选择,在政治制度方面西汉王朝基本承袭秦制。直至汉武帝时期,诸侯国问题在经过吴楚七国之乱之后得到初步解决,政治趋向稳定;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才有了足够的精力解决政治制度问题,从而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创新时期。论文将通过对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封的诸侯大臣是违法的行为,使臣会对其进行弹劾。汉高祖建立汉朝之时,经济凋敝,政治制度疏阔,恢复国力一直是西汉初期君臣的第一选择,在政治制度方面西汉王朝基本承袭秦制。直至汉武帝时期,诸侯国问题在经过吴楚七国之乱之后得到初步解决,政治趋向稳定;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库充裕,才有了足够的精力解决政治制度问题,从而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创新时期。论文将通过对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中朝官和刺史等监察体制的系统梳理和评析,深化对体制创新应具备的条件和实现途径的认识,希望能对当今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作为国家运行机制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为历代所学习和借鉴学习,在理论研究上,国内学者已经对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以尚书台为代表的内朝官制度和地方的刺史制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中以建国前吕思勉撰写的《秦汉史》中关于对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研究。建国之后的学者又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如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张传玺的《秦汉问题研究》。这些著作基本是以制度史为脉络进行阐述。此外,还有些学者从具体的角度着眼对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进行研究,如皮纯协编著的《中外监察制度简史》,通过对中外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探讨较为相似的两种监察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又如陈仲安、王素的《汉唐职官制度研究》通过对汉朝和唐朝中央监察制度的比较来论述监察制度对中央机构运行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学者也从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某一项进行研究,如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主要从汉朝前期郡国并行制的演变这一角度出发对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地方检察制度的作用。此类论文有,任金龙《从霍光秉政看西汉的中朝官》,史云贵.《汉代刺史制度述论》,崔向东《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这些论文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从中央监察制度到地方监察制度进行研究,探讨监察制度运行的作用。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论文将充分吸收借鉴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大量的搜集、阅读史实相关材料,侧重从体制创新这一角度重新梳理审视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的突破点为:系统的研究汉武帝如何在中央和地方所创立的监察制度,了解其背景,探究其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启示
首先,从历史学角度探讨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建立和沿革,探寻监察制度创新的背景,包括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等各个方面。
其次,以史实为根据,探讨汉武帝监察制度的创新点,包括新机构的创设,新条例的施行,运行方式等等,重点是通过考察检查体制了解其在整个国家机构运行方面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了解其监察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
最后,探讨汉武帝所建立的新型监察制度对当今监察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启示。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显明特色和核心组成部分,在国家运行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是封建王朝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汉武帝时期在监察体制建设方面的成就,对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尝试对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运行、演变及其利弊分析阐述,以期能对当今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启示。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法:从汉朝前期发生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汉武帝时期大力建设检查制度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推测当今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文献研究法:对当前监察制度、汉武帝等方向的文献收集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学者对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和当今监察制度的观点和理念,并结合实际在对学者们的见解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二、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构成
汉武帝时期的的监察制度基本沿袭了秦制,汉朝建立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疆域的扩大,为了更好的服务地主阶级统治,对政府各个部门和地方各级诸侯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对汉初地方监察不力,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使汉武帝对地方监察尤为重视,创立了许多新的监察机构和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与监察,在澄清吏治、打击宵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讲,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中央监察制度体系和地方监察制度体系两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御史监察制度
1.御史监察制度的演变
御史的设立溯源渊远,中国上古时期就有类似的官职。在先秦时期,御史是专门从事文书记载、传达君主法令的秘书官,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初步建立了起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御史监察制度。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御史的监察职责主要是对中央朝廷中的文武百官进行监督,以御史大夫为主,也包括御史、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官员。历经惠帝,文帝,景帝三朝,汉武帝登基之后仍然沿用。
御史大夫一职手握汉朝中央最高监督权,为副丞相。汉书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可见其职权之大。虽然在地位上御史大夫不如丞相,但被任命为御史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