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中新媒体使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泗洪县为例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对实现农民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介于新媒体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已成为改变农村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在把握宏观环境、界定新型农民和新媒体涵义的基础上,根据对泗洪县各乡镇的实地调研结果,和传统培训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新媒体使用现状及问题,以新媒体为路径开展农民培训的前景等。并以政府为主体,探讨如何从政府、新媒体和农民三个角度出发,进一步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并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训的现实意义 2
(一) 时代背景分析 2
1.“乡村振兴”战略 2
2.“绿领”概念提出 2
(二) 新型农民解读 3
1.新型农民的定义 3
2.培训工作的进展 3
二、 新媒体:政治传媒化趋势下的培训路径选择 3
(一) 政治传媒化趋势 3
(二) 新媒体培训优势 4
三、 新型农民培训中新媒体使用现状及问题 4
(一) 基本情况介绍 4
(二) 调查结果分析 4
1.农民对新型农民有基本认知 4
2.新媒体已全面介入农村日常 6
3.传统的培训方式效果欠佳 6
4.以新媒体进行培训前景可观 7
四、 新型农民培训中新媒体优化对策及建议 8
(一)提升培训队伍的新媒体使用能力 8
1.明确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范畴 8
2.加强基础设施和培训队伍建设 8
3.进一步提升农民新媒体使用能力 9
(二)优化新媒体以适应培训需求 9
1.开发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培训项目 9
2.加强新媒体规范并强化反馈机制 9
(三)加大宣传示范以提升农民自发性 9
1.新乡贤保障新媒体的科学使用 9
2.激发农民主动用新媒体谋发展 9
致谢 10
参考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献 10
新型农民培训中新媒体使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泗洪县为例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从“物”到“人”的转变,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农业现代化既是历史性概念,也是世界性概念,旨在创造出高产、低耗、优质的农业生产体系和环保、具有高转化率、合理利用资源的农业生态系统。但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工业较发达国家所显示的是工业较不发达国家的未来景象。”[1]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相比,我国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民群体的低素质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低水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方面显示出“三农”问题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方向。怎样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怎样调整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机制,怎样深入相关政策的研究等,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新媒体在我国持续稳健发展且不断深入农村地区,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线政务、移动支付、共享出行等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提高幸福指数、增进社会福祉的强力助推器。鉴于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新媒体为路径选择,研究新型农民培训问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笔者发挥“在地性”意识,描绘和分析泗洪县(位于江苏省西部)新型农民培训中新媒体使用现状及问题,探讨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功用,从而推动新型农民培训的系统、持续和高效化发展,并为其他地区拓宽新型农民培训思路作出示范。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训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分析
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这是我们党在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形势、宏观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发展全局而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使“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重大战略举措。[2]
十八大之后,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为强农惠农出台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两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上升1.2%,八千多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2%降至4%以下等。[3]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使命,是党中央在“三农”问题方面做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部署,意义十分深远,全国人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落实充满信心。[4]
农业是否强大、农村是否美丽、农民是否富裕,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水平。党中央从全局出发,统筹谋划,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位,在农村地区推动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的良性循环。
“绿领”概念提出
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2018年两会期间说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问题时,首次提出“绿领”阶层这一概念:“有的人习惯性称农民为‘老农民’,认为‘他们贫穷、落后,而新型农民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我们称之为‘绿领’”,并表示通过培训和国家的支持,这类“年富力强、高知高能”的新型农民总量即将超过一亿,新农村建设更有奔头,要让“绿领”成为城里“金领”、“蓝领”羡慕的群体,并提出明确的培养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发动相关农业领域的企业加入,义务为农村培育10万个新型农民和农技员。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论坛上指出:乡村振兴这个戏要唱好需要靠唱戏的人,没有人的话,乡村振兴也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农村中老年人的作用,因为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和小孩居多,同时要鼓励引进年轻人,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防止农村过度空心化。国家和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政策,用实际行动扶持农村发展和人才培养,开拓农村市场空间,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1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