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的异地就业选择及其实现策略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国外研究现状2
(二)国内研究现状2
二、研究设计4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4
(二)研究方法5
(三)调查地点及样本概况5
三、专用性人力资本影响农村大学生异地就业选择6
(二)专用性人力资本促使就业选择集中于大中城市6
四、农村大学生异地就业的实现策略7
(二)提升相关能力资本8
(三)有意识地更新就业观念8
五、结论与思考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访谈提纲10
农村大学生的异地就业选择及其实现策略
——基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社会建设的职业岗位中。目前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作为初入社会寻求就业的最广泛人群,如何将其妥善安置,做到人尽其才便成为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就目前的情况看有一种现象,即农村户籍的毕业生有很多都选择留在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即使是在异地举目无亲,社会资本趋近于零仍要坚持留下。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待遇好是让人才汇集的重要原因,但农村籍毕业生单纯依靠他们所占有的人力资本能否支持他们留下来,他们的期望与现实又有着怎样的差距,人力资本能否在某些方面取代社会资本成为社会选取人才的主流,这些仍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人力资本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1906年,费雪在其发表的文章《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其后,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作为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而教育是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人力资本与劳动就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分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作为多倍的简单劳动,会具有更高的价值。进而,马克思把可以提高生产者智力和技巧的教育和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的重要来源。同时,他还提出了劳动力的价值构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就是指劳动者受教育、培训以及保持劳动能力的那部分劳动,即人力资本。
国外较早的是将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劳动就业领域,对于该问题的研究首先集中体现在研究社会资本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方面。[1]其后的社会流动理论和布劳邓肯模型则认为个人职位的获得主要会受到以家庭出身为代表的先赋性因素(社会资本)和以个人所受教育水平为代表的后致性因素(人力资本)的共同影响,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力资本的影响力则更为明显且在不断增强,对应的社会资本影响力将会趋于衰弱。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并能够将问题研究本土化,使其符合中国现有国情,同时在涉及就业问题时往往还会同社会资本相比较,以此来分析当前国内在就业问题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1.专用性人力资本
2.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就业的影响
针对如何获取和获取怎样的人力资本,孟大虎、李璐和苏丽峰则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机制和就业质量决定机制存在差异:要想提高顺利就业的概率,大学生必须扩展人力资本的宽度和广度,拥有一个合适的人力资本结构,要想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大学生必须增强人力资本的深度,从而拥有一个更高的人力资本质量。[5]
3.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
在现有研究中可以发现,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伴出现,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二者有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上,赖德胜、孟大虎等人通过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都很重要,但在起薪决定等方面人力资本更为重要(替代关系),在单位性质等方面,社会资本更为重要(互补关系)。[9]黄敬宝则认为大学生要努力积累人力资本,高校应开展就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改革,政府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改善大学生就业质量。[12]华盛顿大学的几个学者Mary Mellquist,Toshio Nishi,Keith Pailthorp和Ingrid Simonson通过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家庭背景及所处的社会阶层固然能够影响个人的就业情况,但学历成绩以及自身特质等也会有很大影响。[13]
对于现阶段情况的认识及影响,黄敬宝认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产生相关促进作用。就业质量差异扩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力资本的影响是合理的,而社会资本的影响具有两面性。[10]许晓军认为本科毕业可以被视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为分水岭,在本科以下,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大,社会资本的就业贡献率大于人力资本,而在本科以上则刚好相反,本科水平本身则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重并重的状态;伴随着整个社会学历层次的提高过程,社会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临界值也由中专、大专向本科以及不久的将来向研究生转化。[14]葛毅铭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父母社会分层”越好、学校分类越好、最高学历越好、党员找到工作的速度越快,找到的工作越好;社会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来说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要更大;强关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非常显著。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要比人力资本更为显著,那么就会导致教育投资收益不足,影响社会人力资本的增加,因此社会资本对就业环境的规范更具有危害。[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3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