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喘息服务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失能老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人数也随之增多,他们承担着沉重的照顾压力,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是,国内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并不是很多。因此,本研究把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需求和生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喘息服务的策略,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缓解压力,以使其更好地照顾老人,使老人安享晚年,使自己家庭幸福。 目 录
引 言 1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一)问题提出 1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介绍 2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二、 研究工具的选择和样本的选定 4
(一)研究工具的选择 4
(二)样本的选定 4
三、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5
(一)调查结果 5
(二)结果分析讨论 8
四、 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喘息服务策略探讨 10
(一)社会工作介入喘息服务的可行性 11
(二)社会工作介入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喘息服务的策略探讨 11
五、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 谢 22
引 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高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中国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加大,而其中失能老人也是数量可观。据测算,失能老人的数量到2020年将增长到4200万,到2030年将增长到6168万,到2050年将增长到9750万。面对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从前面的数据不难看出,失能老人的数量整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他们将需要更多的照顾资源。但是,在中国养儿防老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下,照顾老人的负担基本落在了家庭成员的肩上,而且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照顾老人的责任往往由一个人承担,照顾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帮助这些家庭照顾者应对困难,缓解压力,就成为了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
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并且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功能日渐转移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更多的照顾资源。但是,在中国养儿防老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下,照顾老人的负担基本落在了家庭成员的肩上,而且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照顾老人的责任往往由一个人承担,照顾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帮助这些家庭照顾者应对困难,缓解压力,就成为了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
在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并且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功能日渐转移的背景下,失能老人的照顾负担基本落在了一个人的肩上,家庭照顾者为了照顾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可谓是殚精竭虑、身心俱疲。在长期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家庭照顾者承担着经济、生理、心理及社交等各种压力,在这些压力的束缚下,家庭照顾者很难关注到自己的需求,也很难有自己的生活空间。马斯洛提到过,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人的需求支配人的行动。因此,应该先了解家庭照顾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服务,降低他们的压力。
为了降低照顾者的压力,我国引进了首先在国外兴起的喘息服务。喘息服务(Griffith?,1993)即针对照顾慢性病或失能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提供短暂性、间歇性的计划,让主要照顾者有短暂休息的一种服务[1]。喘息服务被认为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中对于居家养老最有效、最可行的辅助方法,喘息服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因此,为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为其提供喘息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在国内,在居家养老方面有关喘息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主要是我国近几年才在居家养老方面提出喘息服务。而把喘息服务借鉴到社会工作领域的实际来看,就从概念的角度而言,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并未有一个属于该学科领域的明确而权威的概念,也只能借鉴护理学上的概念。借鉴比较多的是曾莉、周兰姝的界定,认为喘息服务是为了照顾者所提供的,使其获得临时、短暂的放松或休息的一系列服务方案[2]。如果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角度而言,喘息服务也更多地集中于利用民间组织中为照顾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虽然国外对喘息服务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系统介入喘息服务的策略探讨比较缺乏。邵夏珍认为,政府投入不会永无止境,志愿者帮衬也毕竟能力有限,喘息服务要可持续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必不可少,应把喘息服务变成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环[3]。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帮助他人,有其独有的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助人的社会力量介入喘息服务有其特有的优势和可行性。
从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角度而言,国内关于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需求现状、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对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喘息服务研究为空白。
因此,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这个群体,把喘息服务作为研究的主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去分析相应的介入策略。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介绍
1.相关的概念界定
(1)失能老人
本文拟采用彭展琼对失能老人的定义,即失能老人是指年龄在65岁上,由于患慢性病,进食、沐浴、穿衣、如厕、室内走动等基本日常活动必须在他人的协助或完全依赖他人才能完成的老人[4]。
(2)家庭照顾者
家庭照顾者指长期向老人提供相应的照顾和护理服务的家人,通常是老人的配偶、儿女、儿媳妇、亲戚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
(3)喘息服务
Griffith在1993 年提出喘息服务的概念,即针对照顾慢性病或失能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提供短暂性、间歇性的计划,让主要照顾者有短暂休息的一种服务[1]。
Van Exel 等则认为,喘息服务是一种干预措施,旨在为非正式照顾者提供支持和援助,临时减轻照顾负担以增加或恢复其负载的能力[5]。
从不同学者对喘息服务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喘息服务是为了减轻照顾者的负担而为其提供的一种临时的、短暂性的服务。
2.相关理论介绍
为了给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者提供恰当的喘息服务,必须先了解其需求,这样才会使服务具有针对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会给了解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需求提供方向。此外,喘息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它的存在对于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社会尊重的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是分层次的,生理需求处于最低的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支配[6]。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次序并非是完全固定,也有需要之间交叉的情况[7]。家庭照顾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包括社交方面的需求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5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