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附件)

摘要:景观类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与茶相关的文化遗迹和自然资源,还包括历史文化内容。近年来,多地政府将景观类文化遗产的开发作为本市发展的重点项目,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多数开发项目并没有合理考虑到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文化遗产的长久留存和有节制开发之间的平衡的关系。本项目通过对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的考察,分析当地政府对景观类阳羡茶文化遗产的管理现状,从利用与保护相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如何有效合理管理茶文化遗产做出思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概述 1
(一)阳羡茶历史 1
(二)现有阳羡茶遗产 2
二、宜兴景观类阳羡茶文化遗产的管理现状 2
(一)阳羡茶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 2
(二)阳羡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5
三、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管理所存在问题 6
(一)对已毁坏遗产盲目复原 6
(二)影响周边民众的利益 6
(三)遗产开发交通建设不完善 6
(四)缺乏对外宣传力度 6
四、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管理的解决对策 7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 7
(二)加强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7
(三)培养茶艺人才,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7
(四)完善交通线路网,改善交通状况 8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8
结语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
引言
景观类茶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与茶相关的文化遗迹和自然资源,还包括历史文化内容,其相关研究多注重茶文化遗产的开发方面,即如何利用原始遗址的价值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缺少对于开发与保护所需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以及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细化对茶文化遗产的公共管理的研究,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以及经济增长三位一体的发展,对于与茶相关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茶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一、宜兴阳羡茶文化遗产概述
(一)阳羡茶历史
宜兴产茶历史久远,盛产多种茶叶,其中最为出名的则为阳羡茶,以汤清、芳香、甘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据《洞山界茶系》记载:“唐李栖筠守常州日,山僧进阳羡茶,陆羽品为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遂置茶舍于署画溪。”[1]很多名家诗人都曾经诗咏阳羡茶,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据明代许次杆《茶疏》著:“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今子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阳羡茶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更深受皇亲国戚的赏识,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2]
(二)现有阳羡茶文化遗产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旧称“阳羡”,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即为我国著名茶区,享有“陶的故乡,茶的绿洲”的美称。
阳羡茶的地理标志地域位于宜兴市丘陵区,包括张渚,西渚,太华,湖父,徐舍等9个镇(园,区),目前全市茶园面积为5000公顷,茶叶种植面积为3773公顷,年均茶叶产量居于江苏榜首。阳羡茶叶集中分布在宜南丘陵山区7个镇,茶园集中连片,区域特色十分显著。西渚镇一带保留着诸多古代贡焙遗迹,而且从盂峰山至杨岭近10公里的山坡上仍生长着大量的野山茶树,曾经是唐代盛极一时的贡茶采制地。[3]
表一: 阳羡茶文化遗产
留存遗址
现状简介
宜兴贡焙遗迹
是江苏保存最为完善,内容最丰富的茶文化遗迹。为督办阳羡贡茶的采制,朝廷专门“置舍”于宜兴,阳羡茶区成为唐代盛极一时的公差采茶地,遗迹包括产茶区唐贡区、唐贡里、南岳山等,采办贡茶的茶舍;李栖筠所设置茶舍,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叶贡焙之所。
宜茶茗泉
於潜泉,此泉甘淳清冽,极宜烹茶,因此在唐代时被称为贡水,与阳羡茶一同入贡。同时在南岳山麓的卓锡泉也是入贡珍品。
贡茶古道
在宜兴与长兴交界的悬脚岭北峰与南峰下,是唐代以来沟通阳羡与顾渚两大茶区的重要通道。古道在宜兴内约有1000余米,宽度在1.0米至1.2米之间,路面由小石板和块石铺成,并存有唐后代的历代瓷片留存在古道旁,是贡茶古道辉煌时期的重要见证。
宜兴龙窑
最早出现于商代的江南地区,因山势斜筑于坡地之上,形似一条酷龙而得名。宜兴前墅龙窑最早烧制于明代,至今仍可以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因此有“活龙窑”之谓。除前墅龙窑外,宜兴地区的古龙窑遗址还有青瓷窑址群、涧众窑址、前进龙窑等。[4]
二、宜兴景观类阳羡茶文化遗产的管理现状
(一) 阳羡茶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
1.茶文化博览园开发
为保护传承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和促进旅游开发,宜兴当地政府兴建了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它位于湖父镇,2009年园区完工,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宜兴市采取了“半封闭保护—限制性参观”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兴建了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它位于湖父镇,2009年园区完工。博览园建设面积为3.45平方公里,以茶文化为主题,集游茶园、赏茶艺、品好茶、吃茶餐、学茶道于一体,包含了茶文化体验园、宾馆休闲度假区、水上游乐区和农民乐园区4个功能区。[5]博览园将茶文化展示区与体验区、游乐区相结合的开发方式是建设的一大创新之处。博览园通过建设展示区,可以弘扬茶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通过建设游乐区,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令参观过程充满欢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阳羡茶文化博览园的管理方式。阳羡茶文化博览园目前由宜兴旅游局进行管理,以公益性参观,政府建设并提供经费的方式运营。
阳羡茶博览园内古建筑相对于新建筑比例较小,但都得到很好的维护与修缮,部分旧址的原有基础上又重新粉刷修葺,基本恢复原有风貌。原有后山上很多茶树种植也进行科学管理,科学种植,通过建立茶树保护规定与维护规定,为园区茶树的保护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措施。茶文化博览园内建成了茶膳房、七碗居、贡茶坊、卢仝草堂以及阳羡茶文化博物馆等一系列景点。[6]通过这些景点,使游客进一步了解古代茶文化在民间的发展历程,并且也能够使游客更加实际的感受到阳羡茶文化所带有的魅力。位于南岳山麓的卓锡泉目前已经开发成为较为成熟的旅游景点,在卓锡泉附近还有与之交相辉映的寺庙——南岳寺,它是“南岳揽胜”一景,是古时宜兴旧称十景中“铜峰叠翠”、“阳羡茶泉”的组成部分。同时政府对南岳寺周边的名胜古迹加以整体保护开发,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岳山景区。[7]
2.采茶体验区开发
政府在博览园内开辟出新的游客体验区,园内建设小型茶园、茶叶制作区和品茶区,作为博览园的重点开发项目。游客可以在游览中体验采摘并制作茶叶,不仅增加了游玩的乐趣、让了解制茶的工艺,更提高了游客对阳羡茶文化传承的认同感和参与性;与在增加旅游项目收入的同时,推广了阳羡茶文化。博览园内建设了采茶体验区,包括小型茶园、茶叶制作区和品茶区。茶文化体验园区内种植了大量与茶园相同的茶树,并且按照茶园的种植方式,小范围还原了古茶园的原貌。茶叶制作区是通过茶农现场烘焙茶叶、游客亲身体验制茶工序、茶社品茶三项目组成。[8]博览园为了实现更生动、形象地让游客体验采茶乐趣,专门由政府聘请老茶农、老艺人来为游客上演真实生动的制茶工序。游客可以在游览中体验采摘乐趣并制作茶叶,不仅增加了游玩的乐趣、让了解制茶的工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gsygl/442.html

好棒文